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做杠杆支点 撬贫困巨石——记大方县绿塘乡营盘村“第一书记”张淳
做杠杆支点  撬贫困巨石
——记大方县绿塘乡营盘村“第一书记”张淳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黄忠贵 通讯员 李述根  发布日期:2018/8/3 阅读次数:
张淳(右)清点爱心企业援建的路灯配件
  下午,当张淳正在冬荪种植基地查看冬荪生长情况时,他口袋里的电话铃声像冲锋号一样响起。迅速擦净手上的泥土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一个中年男子急促的声音传来:“张书记,我家养的鸡死了几只,不知道是不是遭瘟了。”张淳一听,这是村民张林的声音。
  张林是大方县绿塘乡的致富带头人,鸡是他的命根子,可不能出岔子。来不及回家换身衣服,张淳便急匆匆地往张林家赶。经过仔细查看,张淳初步了解情况后随即打电话给兽医余荣,请他到场帮忙医治。经过余荣一番处理后,张林家的鸡全保住了。
  “像这样的事情,我基本每天都会遇到。只有保证老百姓的收入不受影响,脱贫的步子才能更快。”张淳说。
  毅然坚持选择驻村
  张淳是毕节市国土资源局派驻大方县绿塘乡营盘村的“第一书记”,今年已经是他在绿塘乡驻村的第四个年头了。三年多来,他分别在该乡丰产一村、丰产二村和营盘村担任过“第一书记”。
  其间有心酸、有血泪,有感动、也有收获。“每当看见自己驻的村面貌发生了变化,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说起驻村,张淳充满感情。
  从张淳的讲述中得知,他是主动向单位提出申请的。当他把自己主动申请驻村这事告诉妻子时,妻子很不支持,一个礼拜都没有理他。面对妻子的不理解,张淳想着曾立下“将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誓言,毅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一次,张淳感冒发烧,妻子前来探望,看见生病的丈夫衣服单薄、身体虚弱却还在为村民讲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一股热泪夺眶而出。看着村民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和丈夫不屈不挠的精神,妻子慢慢地理解了他。
  “我刚来时,丰产一村公路没有修通,村民出行基本靠走;供电电压不稳,经常断电,做出来的饭半生半熟;除了种植玉米和土豆,基本没有其他作物。”据张淳介绍,当时,全村500多户村民,有将近200户是贫困户。
  一方面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另一方面是村民对驻村工作普遍持怀疑态度,因此工作起来举步维艰。
  张淳所驻的丰产一村大坪子组,是一个连毛路都没通的村民组,交通的闭塞让这里的群众对干部相当不满。一次,张淳路过村民组长颜绍贵的土地时,看见他正在种包谷,拿起锄头,张淳也忙活了起来。
  一场包谷种下来,颜绍贵被张淳的行为所感动,认为这名驻村干部是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的,就请张淳去他家里,把村里的情况向张淳一一道来。事情在大坪子传开,村民逐渐接受了张淳,两个多月后,张淳便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走访调研,张淳忙活开来,及时了解该村亟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走访了村里的养殖大户、种植能手、老党员、困难户和群众代表,了解群众所期所盼,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张淳积极对接,帮助协调5000余元资金完善村级食堂;协调移动公司帮助5个村民组300余户农户实现了通宽带;协调2万株本地杉树苗绿化荒山500余亩;协调市国土资源局出资3万元建设村组织阵地;向市老龄委申报1个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暗下决心治理河道
  2016年3月,张淳被调到丰产二村驻村。把绿塘乡唯一的通乡公路修通,是他最想完成的事情。这条经过丰产一村、二村的公路,于2013年启动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几次停工。
  在张淳的努力下,市国土资源局领导与大方县相关部门领导经过多次协商,决定于2016年初恢复建设这条公路。经过近一年的奋战,终于在年底修建完成。路通后,从绿塘乡到大方县的车程由两个多小时缩短到50分钟,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水拉杉树哆啰坝,牛肝牛肚树上挂,良田良土变沙坝。”如今,在丰产一村、二村,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人们不会忘记这句顺口溜,来源于2015年10月1日的那次大洪水。
  那场百年难遇的大洪水,淹没了河道沿线所有田土,一些住在低处的村民的房屋也被淹了,停放路边的车也被冲走了几辆。洪水退却后,有村民发现:圈舍已经被洪水冲垮,猪不在了、牛不在了、鸡也不在了……最后在河边的树枝上发现了牛肚牛肠子。这首顺口溜,就是村民编来形容那次特大洪水的。
  洪灾那天,是张淳开始休假的第一天。知道洪灾后,张淳放弃休假,和老百姓一起抗灾救灾。看到老百姓损失如此巨大,张淳在切身体会到老百姓无助的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把河道治理好,不然悲剧还会发生。”他暗下决心。
  2015年底,张淳和村“两委”班子商量,为丰产一村做一个长远规划,其中第一项就是要治理河道。在争取到199.9万元资金后,2016年初,由村民投工投劳的河道治理工程开工了。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张淳成立多个工作小组,选出有公心、责任心和爱心的村民担任小组长,从规划用地到选购材料再到施工,从头到尾把控工程质量。河道治理好后,看着村民们欢欣鼓舞,张淳感到十分幸福。
  家住丰产二村麻冲组的徐太华,母亲失聪,妻子生病,还有两个小孩正在读书。为了照顾好这个家庭,徐太华就在山里寻找野生穿心莲、芡茯等中草药自己种植。
  知道情况后,张淳决定对徐太华家进行结对帮扶。在张淳的争取下,由市国土资源局出资为徐太华买来种子。当年,徐太华家5亩地的中药材卖了6000元钱,家里还养了两头牛、几头猪,日子越过越红火。
  坚守阵地不当逃兵
  振兴乡村,国家在提倡,张淳在实践。“农村要发展,得有人。”张淳认为,乡村振兴,要让农村留得住人,就必须得有产业。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张淳积极为所驻村寻找脱贫产业,通过引进技术人员,现在已经建起了蔬菜大棚,500亩冬荪和4000亩脆红李种植已经全面铺开。
  村民赵明勋已经在冬荪种植基地上了快一年的班了,主要负责看护和采摘冬荪的他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父母和孩子,直让他感叹“远比在外打工强”。下一步,他准备把自家的10多亩山林都种上冬荪,对于接下来的发展道路,赵明勋信心满满。
  2017年,通过协调资金80万元,张淳在营盘村种植冬荪500亩。这个项目覆盖了全村所有贫困户,人均有2亩左右。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和“1∶3∶6”的分配比例,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2018年,张淳有自己的打算:在营盘村,要为村里建一个文化广场和一个讲习所,一来丰富村民们业余生活,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二来为村民提供一个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养殖种植技术的场所;三来为所有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他们共享知识、共同致富。
  三年多扎扎实实的驻村工作,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对驻村干部的态度。在如今的营盘村,只要一谈到张淳,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张书记辛苦,田间地头,都有他的身影,每天不是帮助我们搞种植就是到我们家里做脱贫规划,有时一整天都没来得及吃一口饭,大家看着都不忍心。”村民张志军说。
  “虽然看不见张书记的容貌,但是我对他的声音特别熟悉,他三天两头都会来我家看我,和我谈心,给我讲新政策,有时还带来礼物,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我很感激他。”村民张金贵双目失明,日常生活相当不易,张淳多次帮助过他。只要一提到张淳,张金贵感谢的话儿总是诉说不完。
  “驻村工作虽然苦,不过看着村子一天天变美,我觉得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值得。”目前,张淳已协调落实项目资金430多万元,对营盘村2018年拟出列的66户贫困户每户购猪两头,在村里建起了10个蔬菜大棚,1200亩青脆李、1217亩天麻种植全面铺开……
  “带领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在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中,我一定会坚守阵地、不当逃兵,不负组织关心、不负百姓期盼!”在今年的全市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张淳在发言时话语铿锵有力。他勇做杠杆支点、撬贫困巨石的故事还将继续。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