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构建文化惠民新高地——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现场观摩会侧记
构建文化惠民新高地
——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现场观摩会侧记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发布日期:2018/8/3 阅读次数:
冉霞(中)等参观黔西县大关镇前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7月2日,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现场观摩会暨迎国家验收动员部署会在黔西县召开,副市长冉霞出席会议。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黔西县大关镇前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钟山镇综合文化站、杜鹃街道综合文化站、水西广场24小时智慧图书馆和县文化中心。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积极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图书,购买一体机,推进总分馆制建设,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文化“两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艺人才、文化管理队伍培训纳入年度计划,文化下乡和各项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各县(区)积极整合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与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相结合,积极开展文化讲习、图书借阅、文艺表演、政策宣传,公共文化助推脱贫攻坚成效初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市自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文化阵地建设。目前,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各2个,新建博物馆1个,扩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各4个,除织金县图书馆外,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等级馆标准;新建综合文化站34个(总面积1.368万平方米),新建或改(扩)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3个,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投入使用,七星关区、黔西县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内部装修。全市新建文体广场1106个(总面积67.245万平方米),其中,金沙县、百里杜鹃管理区的乡、村两级文体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
  黔西县文化馆总分馆数字服务平台以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提升黔西县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供给。文化馆总分馆服务平台目前包含1个总馆和5个分馆,总馆及分馆包含平台门户、分馆导航、馆务公开、资源中心、非遗中心、文化活动、文化团队、文化特色等内容。在总馆平台的统一管理下,实现总馆和各分馆资源集中、管理独立的模式,为群众提供了自主学习知识、欣赏作品、参与活动、掌握技能的便利服务,结合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创建了集服务、管理、资源于一体的文化服务平台。同时,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黔西县杜鹃街道自2015年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新建了街道综合文化站、改(扩)建8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拥有图书3.13万册,建成1个中心站和3个社区电子阅览室,街道综合文化宣传阵地用房面积达120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健全文化阵地设施,在主城区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文化阵地建设用地,投入150万元新建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规范和标准完善社区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电子阅览室等,还增设陈列室和书画室,并配备灯光球场、网球场、安装LED彩屏,实施整体升级打造工程;投入240万元对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进行整合升级,增加图书1万册,所有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
  专业队伍不断充实
  有了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就要有专门的人来规范管理,也要有专业的人来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我市除大方县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织金县图书馆外,其他县(区)“两馆一站”编制人员基本配备到位;招募乡村文化工作者3751名(乡镇文化干部103名、享受财政补助的村级文化管理员3648名),达到了乡级有3名以上文化工作者、每村至少有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的要求。
  黔西县杜鹃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事业编制人员6人、财政补贴文化志愿者8人,建有文艺演出队10支,有文化志愿者30人,综合文化站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与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总分馆资源共享。围绕扶贫先扶智(志),杜鹃街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采取“群众下单—文化站做单—专家授课”的自助培训模式,农民讲师除了在室内培训外,还到田间地头做演示操作。
  黔西县钟山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事业编制人员6人、财政补贴文化志愿者8人,建有文艺演出队10支,有文化志愿者30人,综合文化站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与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总分馆资源共享。
  黔西县杜鹃街道利用每个社区都有文化广场和文艺团队的条件,组织开展多项文化活动,打造了“社区民族文化节”“广场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利用布依族“六月六”和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群众自编、自演的地方性文化活动,年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50场,到场观众累计数千人次;社区年均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达300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场;在小学开展“非遗花灯进校园”示范活动,利用学校大课间传承民间艺术;社区开展的“送图书进校园”活动,开创了由学校统一借书或社区送书进学校的合作模式,使学校图书资源得到补充,让学生及家长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达到了社区图书资源真正被用“活”的目的。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水平,黔西县建成了全市首家功能最齐备的智能化图书馆——黔西县水西广场24小时智慧图书馆,该图书馆总面积80平方米,纸质图书藏量4000多册、媒体电子图书1.2万册。智能化图书馆是探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行无人值守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产物。水西广场24小时智慧图书馆内实时温度控制、实时空气质量调控、人工智能图书防盗管理、图书自助借阅,建有成人阅读区、儿童国学阅读区、电子阅读区,纸质图书通过自助借还书机实现自助借阅,多媒体电子图书既可以在电子借阅机借阅,也可以用手机APP进行借阅,馆内还配备了4台平板电脑方便读者阅读。
  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系统平台,黔西县完成了9个站点数字化建设、3个站点的电子借阅机安装,站点图书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整合全县的文化资源,黔西县实现各文化服务中心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及演出器材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安排和调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