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抗日歌声永远在乌蒙大地回荡
抗日歌声永远在乌蒙大地回荡
作者:文|徐锦华  发布日期:2018/8/3 阅读次数:
位于金沙县第一中学的林正良塑像(资料图片)
  毕节地处黔西北,与川滇毗邻。这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土地,也是一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开展的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文化活动,就是这种光荣革命传统最生动有力的表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开始了14年艰苦卓绝的民族革命战争。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毕节和全国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这是毕节革命文化大发展、大普及、大深入的一个阶段,革命文化成为组织和鼓舞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有力武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民族革命战争狂涛巨浪的推动下,新的形势促进了毕节革命文化活动的新高潮,各种文艺社团应运而生、大量涌现,抗日歌曲响彻黔西北的城镇和山乡,戏剧演出空前活跃,各县城乡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进步书籍广为传播,使毕节革命文化进入了大张旗鼓开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社团组织和中小学校革命师生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队伍,通过唱歌、演话剧、写诗词、出墙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热情。由于中共毕节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宣传活动中起了领导和骨干作用,使毕节的革命文化活动开展得很好,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在毕节的抗日救亡革命文化活动中,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影响最深的是各种抗日歌曲和进步歌曲。据当时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和创作抗日歌曲的人士回忆,抗战时期毕节普遍演唱和传唱的抗日歌曲和进步歌曲有上百首之多,如:《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黄河颂》《救中国》《抗敌歌》《救国军歌》《民族魂》《慰劳伤兵歌》《热血歌》《爱国歌》《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太阳照红了东方》《祖国在死亡线上》《劳工歌》《义勇军进行曲》《五四青年歌》《打倒日本》《小日本》《团结一条心》《打倒侵略的强盗》《守土抗战》《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抗日先锋歌》《大路歌》《打长江》《保卫大西南》《卖花歌》《难民曲》《国难当头》《九一八小调》《大刀快》《好男要当兵》《到敌人后方去》《空军歌》《游击队歌》《中国人要自由》《战歌》《抗战歌》《小日本又发兵》《不做亡国奴》《把敌人赶走》《只怕不抵抗》《杀不尽的英雄头》《不让鬼子埋葬》《我们是革命的自卫军》《谁能再忍让》《东北抗日小调》《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孩子进行曲》《儿童先锋》《救亡之歌》《不忘八一三》《毕师劳动服务歌》《我们是民族的救星》《拿起刀枪》《抗战到底》《咱们毕节人不怕鬼子》《战地小景》《和鬼子干一场》《我们要渡过长江》《抗敌军歌》《送郎上前线》《歌八百壮士》《台儿庄大捷歌》等等。当时毕节各社团和中小学校教唱的这些抗日歌曲中,有当时全国传唱的流行歌曲,也有毕节文化社团或中小学校自编自唱的抗日救亡歌曲。现选几首自编自唱歌曲于后:
  毕节“孩子剧团”是中共毕节县工委利用国民党第八训政团政治处名义办的一个进步文艺团体,参加“孩子剧团”的有数十人,其中有10多个少年儿童,为了使剧团更好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共毕节县工委派宁起枷、邱在模等多名地下党员参加了剧团,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剧团戏剧排演中起着主导作用。剧团除了教唱一些抗日歌曲,还教唱《孩子剧团团歌》。《孩子剧团团歌》歌词是:
  起来,祖国的孩子们,
  看,敌人挥动明晃的刀枪预备再屠杀。
  一世纪来耻辱堆得比山还要高,
  百年仇恨比海还要深,
  再等什么?
  谁说我们年少,
  且看我们显身手,勇往直前。
  誓替祖国报仇!
  英雄的孩子们,
  快冲上前去吧!
  非用热血耻辱洗不掉!
  不用头颅仇恨哪能报?
  杀,杀退鬼子兵!
  歌词慷慨悲壮,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表现了誓死抗战的决心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孩子剧团”不但在毕节城区进行演出,还到大定(今大方)、黔西、水城等县巡回演出。剧团成员除演唱《难民曲》《打东洋》《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和演出抗日戏剧外,每到一地还四处张贴标语、漫画和散发抗日救亡的传单。“孩子剧团”的文艺演出在毕节的抗日救亡宣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黔西县“勃生剧社”是该县的一群热血青年为宣传抗日筹备成立的。1939年寒假期间,进步青年吴与人、宋福钧、方文实等三十余人组织成立剧社,专门演出抗日剧目,宣传抗日和揭露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唤起民众共同抗日。“勃生剧社”取名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象征抗日战争生气勃勃,二是纪念世界著名作家易勃生。1940年春节,“勃生剧社”演出《凤凰城》的第一个晚上,当时率部驻扎黔西休整的陆军三〇五师师长陈明仁率领全师连以上干部前往看戏,话剧还未结束,陈师长和一些军官便被剧中抗日联军司令苗可秀为国捐躯的民族精神感动得痛哭流涕。第一次演出就产生很大反响,更加坚定了剧社宣传抗日的信心。剧社接着又排演了几个戏剧进行演出,在当时黔西县的抗日救亡宣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勃生剧社”有自编自唱的社歌,每次演出开幕后,全体社员都要在台上合唱社歌,歌词为:
  勃生,勃生,
  蓬勃的生气,
  热烈的生命。
  在战火纷飞下,
  你勃然降生。
  你有光荣的现在,
  你有伟大的前程。
       
  勃生、勃生,
  你有勃发求生的活力,
  你有燃起摧敌的火星。
  在祖国抗日的战斗里,
  你是一支生力军。
  勃生,勃生,
  勃生,勃生。
  我们再来看看金沙县玉屏职中“抗日救亡农村工作团”自编的山歌。1940年,中共打鼓新场(今金沙县)总支为了更深入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暑假期间,党总支(林正良任书记)组织玉屏职中(现金沙县第一中学前身)师生及社会部分进步青年共40多人,成立了“抗日救亡农村工作团”,工作团在林正良的带领下,经常在打鼓新场进行宣传演出,并以出画刊、字刊、墙报等形式进行宣传。7月下旬至9月上旬,林正良带队从打鼓新场出发,到各乡村巡回演出,共历时45天,途经14个集镇,徒步跋涉400余公里,演出30余场,演出了《打东洋》《一颗炸弹》《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演唱了《醒狮怒吼》《流亡三部曲》《在太行山上》《黄河颂》《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30多首抗日歌曲,反响极大。工作团还结合农村特点自编了许多山歌教农民唱。如:
  战场打仗是英雄,小妹不嫁糊涂虫;
  要想小妹嫁给你,抗日前线去冲锋。
  太阳出来照山岩, 奴夫战场未回来;
  但愿奴夫打胜仗,门前挂块光荣牌。
  由于工作团的宣传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抗日战争时期,毕节全区的各中小学校也是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阵地,学校进步师生是抗日救亡宣传的骨干力量。特别是中共毕节地下党利用合法形式直接组织和领导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更是让很多学校成为当地抗日宣传活动的中心。抗日战争期间,毕节各县的中小学校都普遍开展了抗日救亡文艺宣传,抗日的歌声响彻校园。师生们不但在学校唱抗日歌曲、演抗日戏剧,还组成各种文艺宣传队伍,走向街头、走向社会、走向农村,开展文艺宣传,对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仅举毕节一小、毕节师范学校及其他县几所中小学校开展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进行简述。
  1936年冬天,进步教师肖绍斋在毕节一小组织成立了学生歌咏队和宣传队,经常上街演唱抗日歌曲,进行街头宣传,演唱《打回老家去》《义勇军进行曲》《抗战歌》等歌曲。
  1937年冬天,肖绍斋又组织成立了学生“晨呼队”,每天拂晓从学校出发,沿途高呼口号,高唱抗日歌曲。“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响彻毕节山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人民群众……
  1939年暑假期间,毕节师范学校组建了流动宣传队,流动宣传队队长、副队长均为中共地下党员,宣传队共16人,到全区各县进行巡回演出。他们从毕节出发,经赫章、威宁、水城,到岩脚(今六枝),转织金、黔西、大定返回毕节,历时月余,步行千里,在各县城均演出三天,演出了多个抗日戏剧,演唱了《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送郎上前线》《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卢沟桥问答》等抗日歌曲。
  1939年11月24日,是毕节师范学校建校一周年的日子。9月初即由当时在毕节师范学校执教的进步音乐家汪秋逸在各班挑选40人组成合唱团。校庆会上,合唱团及各班演唱了《抗敌歌》《正气歌》《游击队歌》《黄河船夫曲》《在太行山上》《微山湖畔》等抗日歌曲和汪秋逸创作的《毕师校歌》《毕师劳动服务歌》《夜夜梦江南》《请你记着》《咱们毕节人不怕鬼子》《战地小景》等抗日歌曲。《咱们毕节人不怕鬼子》的歌词是:
  兄兄弟弟,姐姐妹妹,
  大家站一堆。
  日本鬼子他要杀你,
  不怕他,
  拿起钢刀铁锤,
  砍掉他的头,
  打断他的腿。
  不怕他,
  拿起钢刀铁锤,
  咱们毕节人,
  不怕鬼子,
  兄兄弟弟,姐姐妹妹,
  大家站一堆。
  1940年至1943年,地下党员邱在陵、邱在模、周道立又在毕节师范学校利用学生自治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时还在学校以“读书会”的形式开展革命活动,并排演了一些话剧、歌剧、秧歌等,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抗日战争期间,黔西各中小学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中,师生们以高台演讲、打快板、唱歌、演戏剧等形式宣传抗日。如黔西中山班在抗日宣传活动中,不仅演唱了《歌八百壮士》《流亡三部曲》等流行抗日歌曲,还自编了抗日歌曲《小钢鼓咚咚响》进行宣传演唱:
  新年夜里,爆竹声中,
  谁曾想到我们的心情?
  地角天涯,音讯不通,
  哪年哪月才能相逢。
  更有一件,胜败攸关,
  大家当兵要争先,
  鬼子精疲力又竭,
  今年就是胜利年。
  担架运送,慰劳救伤,
  战地服务做过几桩,
  而今来到大后方,
  后方工作努力担当。
  当时沦陷区的许多进步文化人士纷纷南下,到后方办教育,宣传抗日。黔西中山班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流亡到黔西的刘国芬、王仲信等人创办起来的。中山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他们从北到南的悲欢离合,未能服务于抗日前线的心情以及努力为后方工作、报效国家的决心。
  中山班师生还到部队驻地进行慰问演出,为了宣传抗日英雄,他们组织宣传队,踩着高跷,上街演唱纪念南宁抗战大捷之歌,大大鼓舞了战士们抗战必胜的信心和斗志。
  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县城各学校师生在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演唱抗日歌曲数十首,演出抗日剧目20余个,自编自演抗日歌曲、戏剧近10个,为唤起民众抗日救亡作出了很大 的贡献。
  在当时毕节各县的抗日救亡文艺宣传活动中,除了上面所举的社团和学校而外,其他县,如织金、纳雍、威宁、大定等县的社团和学校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创作出许多对祖国无限热爱、誓死精忠报国的优秀文艺作品。如1939年,织金中学校长王季芳为了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唤起同胞共赴国难,挥笔写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抗倭歌》写道:
  我愿抛头颅,誓把顽敌歼。
  我愿洒热血,收复旧河山。
  我愿放弃一切,我愿倾家破产。
  不许倭寇越雷池,不许倭寇只轮返,
  渴饮倭奴血,饥把虏肉餐,
  男儿自当报国死,何必马革裹尸还。
  国耻重重赖此湔,枷锁层层从斯断。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毕节城乡开展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是毕节革命文化史上最深入、最丰富、最令人难以忘却的群众性革命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的革命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谓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仅靠几篇文章远远不能反映出当时这一运动的全貌,本文仅仅侧重选择其中某一方面简单介绍,所举的例证只不过反映其“九牛之一毛”也!尽管如此,我们也能从中略窥毕节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化蓬勃发展的状况。
  数十年之后,当年气贯山河、斗志昂扬、英勇悲壮的抗日歌声像永不消逝的电波,永远在乌蒙大地回荡!毕节这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运动和当时创作的充满爱国热情的各种文艺作品,都充分表现了黔西北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革命文艺作品,不仅是当时唤起民众、鼓舞斗志、共同抗日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前人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启迪和激励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发扬革命传统、奋发图强、圆梦中国,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作者系毕节市博物馆退休干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