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念活“果蔬经” 叩响“致富门”——记威宁自治县农牧局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董恩省
念活“果蔬经” 叩响“致富门”
——记威宁自治县农牧局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董恩省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陈泽劲  通讯员 刘军林  发布日期:2018/7/1 阅读次数:
董恩省(中)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果树的修剪技术
董恩省(右四)为农民讲解白萝卜的种植方法
  “农民脱贫致富快,土地首选种蔬菜。科学技术必须学,本小利大很实在。”这是威宁自治县农牧局果树蔬菜工作站(以下简称“威宁果蔬站”)站长董恩省每次讲课的结束语,也是他多年来对发展蔬菜产业的体会。
  34年的时光,董恩省一直专注于他热爱的果蔬事业。56载年华,他成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初心不改、矢志前行。
  1984年,董恩省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威宁果蔬站工作至今,34年来主要从事落叶果树和夏秋蔬菜的试验研究、示范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在威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永不停歇”是董恩省的工作状态。他坚定信心和决心,带领威宁县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做出一项项新业绩,助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腔热忱农业路
  6月8日,记者来到威宁果蔬站,董恩省正忙着整理一个农业项目的基础数据。“我没有做出什么大成绩,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对威宁农业、农民的关心,为推动威宁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而已。”谈起这些年的农业路,董恩省谦虚地说。
  出生于农村的董恩省,对广大农村的生活环境、农业经济的落后状态、农民劳作的艰苦程度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等了如指掌、体会特别深。为此,他高考时,选择填报了毕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为从事农业工作奠定基础。
  1984年8月,董恩省中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威宁果蔬站工作。他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们认为他是个“只会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人。刚开始,家人对他整天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很不理解,都劝他换个轻松点的工作,但他总是回应道:“我是学农业的,只有在地里跑,才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007年的冬天,威宁县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雪凝灾害,致使大白菜大面积冻坏,部分地块绝收,损失十分惨重,这让董恩省十分揪心。在灾情调查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他在草海镇西海村一位农民的菜地里发现:在全田植株都被冻死的情况下,一株地方品种“黄秧白”长势依然正常,表现出了特抗寒特性。于是他花50元钱买下这株菜,并带大量土球移植到试验地里进行保护栽培,直至抽薹、开花、结果并采收种子。后来,在贵州省农科院副院长李桂莲等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系统选育(提纯复壮)工作,选育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抗寒品种,先后培育出“黔白5号”“黔白8号”及“特抗寒大白菜(该品种目前尚未审定)”,填补了贵州高海拔地区越冬及早春季节没有耐寒抽薹品种的空白,也弥补了国内外严重缺乏抗寒大白菜品种的缺陷,确保高海拔地区菜农的增产增收。
  为了更好地发挥白菜在全县蔬菜生产中的增产增收拉动作用,董恩省积极探索,在冬季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推广种植抗寒品种蔬菜,满足冬春季节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菜农增收。
  近年来,“黔白5号”“黔白8号”及“特抗寒大白菜”3个品种已在威宁县境内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全县菜农增收致富起到了显著的助推作用。
  然而,在成绩面前,董恩省并没有满足,他对果蔬事业依然充满着不倦的追求。
  威宁是农业大县,贫困人口以农民居多。董恩省认为,威宁要全面脱贫,应该在“三农”问题上多做文章。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董恩省在威宁先后主持完成了农业农村部、省农委、市农委下达的十余个项目,推动了威宁蔬菜产业等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无怨无悔农技情
  威宁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全县农业发展急需破题。董恩省参加工作时,威宁在果树及蔬菜种植方面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农民种植果树和蔬菜只是“自给自足”,达不到产业化和规模化种植,果树及蔬菜的研究处于“空白地带”。
  面对这一现状,作为果蔬工作站科技人员的董恩省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为了早日能让乌蒙大地披上“绿装”,34年里,他的足迹遍布全县果树、蔬菜基地,还带领自己的团队到山东寿光蔬菜基地、湖北长阳高山农业蔬菜示范基地考察,每年有200天在野外度过,行程数万公里。“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党分忧、为民办事,通过自己的技术使农民增收。”董恩省常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把果蔬产业做好、做大、做强,董恩省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潜心研究,决心在威宁县发展夏季冷凉蔬菜。付出无数的辛勤与汗水后,威宁县的果蔬产业发展渐渐出了成绩。董恩省引进、推广新优品种,随着贵州省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威宁县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化技术集成及大面积示范推广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农民种菜的收益比大田作物成倍增长,特别是露地蔬菜种植的生产成本低、效益十分显著。仅种植蔬菜一项,近十年来,威宁农民脱贫率大大提高。
  同时,董恩省借助“农民夜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精准扶贫培训”“农业科普知识普及培训”“退耕还林培训”等,相继在威宁县委党校、威宁县职业技术中学、乡村田间地头培训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据统计,34年来,他平均每年培训6000人次,共培训20.4万人次。
  为更方便帮助种植户解决疑难问题,董恩省建立了威宁果蔬工作微信群,及时“指点”群众解决种植难题。他每天定时在微信群里发送果蔬种植知识的相关实用信息,分享果蔬种植经验。
  2017年,董恩省的足迹踏遍威宁39个乡(镇、街道),为种植户开展农技讲座200余场次,累计培训3万多人。许多群众在他的指点下,学到果蔬种植技术,成功“脱贫摘帽”,走上致富路。
  如今,威宁县蔬菜产业发展态势喜人,全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80余万亩,总产量280多万吨,总产值超过30亿元。农民增收十分显著,部分菜农的种菜收入每年每户超过5万元。
  梅花香自苦寒来
  工作中,董恩省总是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对待刚参加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同志,他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他深知,组建一个好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就能更好地助力威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34年来,作为一名农技人员,董恩省的科研成果沾满了泥土的芬芳。他曾在十年间先后在中水、麻乍等10多个乡镇指导新建苹果、梨、桃、樱桃、石榴等水果基地5万余亩。
  长期以来,董恩省积极在“一村一名大学生”“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村(社区)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返乡农民工自我创业培训”等培训班上授课,积极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
  从事果蔬种植推广以来,董恩省曾多次主持完成了省、市、县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与课题,如“威宁梨、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红富士苹果品种引试与推广栽培”“硅酸盐菌肥在梨、苹果等果树上的应用”等,多次受到各级组织表彰,曾多次获农业农村部农业丰收计划奖二等奖、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一等奖、贵州省农委农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等奖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躬耕于果蔬事业的董恩省获得许多殊荣。1997年12月,他被破格晋升为农艺师;2002年12月,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2012年12月,晋升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7年2月,获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董恩省获得“全国农技推广突出贡献奖”“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兴农人才奖”,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贵州省科技扶贫名人”等称号,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行业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
  董恩省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看到威宁果蔬事业的发展壮大,看到群众靠种植果蔬实现了脱贫致富,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好褒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农技推广事业永无止境,面对一项接一项的科技成果、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和表彰,董恩省觉得更多的是鼓励和鞭策。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是我一生的事业,我愿是一粒优良的种子,带给大地丰收,带给人民幸福。”董恩省动情地说。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