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不忘初心追寻绿色梦——记“中国好人”、黔西县林业局苗圃站(种苗站)站长张黎
不忘初心追寻绿色梦
——记“中国好人”、黔西县林业局苗圃站(种苗站)站长张黎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陈熠熠  发布日期:2018/7/16 阅读次数:
绿树满山(聂宗荣 摄)
张黎(右)对营造林进行调查设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检验苗木近1000批次4800万株(袋),参与完成10余个乡(镇)近20万亩营造林的调查设计、施工指导、自查验收等工作,参加森林资源调查5次,主持编制各类林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50余份,为进一步规范黔西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林木种苗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黔西县林业局苗圃站(种苗站)站长张黎。2017年10月,张黎被评为2017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贵州好人;2017年11月“中国好人榜”发布,张黎光荣上榜,荣登“敬业奉献”好人榜。
  浓浓深山情
  1973年出生的张黎是土生土长的黔西人,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面对一方水土难以养育一方人的现实,1990年6月,中考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了就读贵州省林业学校,从此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贵州,交通尚不发达。到学校百余公里的路程,有时甚至要两天才能到达,而不足20元的车费,无数次让贫寒家庭出身的张黎心痛不已。对于只有几亩贫瘠土地、温饱尚难以保障的七口之家,张黎能够读书、将来有出息,是他的父母最大的心愿。读中专的几年,张黎总是把生活费用压缩到最低限度,过着简单朴素却充实忙碌的生活。勤奋求学之余,张黎从不放过任何勤工俭学的机会,也不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调查相结合,在实践中磨练和充实自己。在校期间,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他撰写实践报告10余篇,发表文学作品4篇。1994年,张黎被分配到黔西县林业局工作。
  1995年3月,张黎被组织任命为雨朵镇水草沟村(现属拉土村)主任助理。参加工作不足半年的他,针对家乡生态脆弱、农业产业单一等实际,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指导完成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2000亩、新建板栗基地300亩,并顺利通过省林业厅组织的造林实绩核查。
  永远在路上
  1999年6月,张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党组织后,张黎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负责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前,张黎参与检验营造林苗木近200批次2000万株;完成10余个乡(镇)近8万亩营造林的调查设计、技术指导、自查验收等工作;先后参与全省森林资源“两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等工作,编制绿色产业项目、杜鹃花繁育、林业技术推广、森林灾害防治、经济林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和设计文本50余份。负责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期间,张黎完善了大量缺失的工程信息和档案资料;组织完成10万亩公益林建设任务,完成各年度管护方案及生态补偿基金使用方案的编制,组织开展天保工程效益监测、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险等工作;拟定了系列符合工程管理要求和地方实际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案,为天保工程的规范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任苗圃站(种苗站)站长后,张黎依法审核办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31份,检查、指导苗木生产经营企业30余次,指导苗木生产3200亩3500万株,检验造林苗木800余车次2400万株;由他提议的苗木控制价格协商、经营单位自建示范基地等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管措施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一致好评,黔西县林木种苗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市林木种苗会议上作为典型推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张黎主动承担营造林工程项目建设、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益林区划界定等工作。在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张黎负责的工组调查任务居全县所有工组之首,调查质量得到省、市质检部门的一致好评,规范详实的调查资料作为范本供各工组参考借鉴。
  在黔西县林业系统,张黎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有目共睹。外业调查,他常对身边的同事说:“你们先回去,我上去就行。”就这样,他用双脚踏遍了黔西的山山水水;内业加班,他总对身边的同事说:“你们先回去,我随后就走。”可很多时候,他工作起来就一直不停,甚至通宵达旦,门卫室的老人常对别人说:“张黎又熬夜了。”
  在1998年负责中建乡世行贷款项目技术服务期间,张黎搭乘拖拉机押运苗木至造林地,80余公里砂石道路一路颠簸,头上总有数不清的包块。造林期间,他与群众一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回到驻地,衣服、头发甚至眉毛常常被冻得硬挺挺的,轻轻一碰,嘎吱作响。1999年,在张黎的努力下,中建乡近3000亩连片规范造林顺利通过验收,红板村、新黔村争取到10万余元世行贷款,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用电时代。直到现在,时任红板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国勇常对大家说:“张黎单单薄薄的,看上去就像个文弱书生,每天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挨冻受饿,不知道是哪来的力气。”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广大群众利益。张黎先后负责金坡、中建、素朴等10余个乡(镇)5万余亩退耕还林工程的设计指导、自查验收、确权发证等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张黎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带病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感动了身边的同事和群众。面对郁郁葱葱的林海,原先任金坡乡锦星村村委会主任的杨少荣常常感叹:“如果所有工作人员都像张黎那样,没有办不好的事情。”金坡乡林业站工作人员付命权说:“我还给他打过几针呢,村里的医生不在,他发着高烧又不休息,我也是壮着胆给他打针的。”
  人们常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走出来的”“饿出来的”,每次调查都要“脱几层皮”,张黎负责的工组更是如此。在通过库区陡峭的岩壁时,如果不是及时抓住一丛荆棘,原本恐高的他差点滑下山崖,吓坏了同行。满身是泥、步履匆匆,张黎和其他工作人员甚至被群众误认是坏人,几次被手持刀具棍棒的村民盘问。夏季气候炎热、暴雨频繁,张黎曾在暴雨过后蹚齐腰深的水面泥潭,曾在天黑后的荆棘藤蔓中摸索前行,曾无数次遭受蛇类惊吓,也曾遭到过蜂类的围攻,身体划伤、足部扭伤、伤风感冒则是常有的事。亲眼目睹张黎工作的辛勤,调查区群众有感而发:“还说老百姓苦,你们这些干部比我们还要苦。”
  男儿泪沾襟
  男儿有泪不轻弹。提及父母和家庭,张黎两眼发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年近八旬、体弱多病的父母至今仍在农村老家生活,身患疾病的妻子仍在上班忙碌着。由于毫无规律的工作,张黎无法照料孩子,孩子进入初中后,也只能选择寄宿制学校就读。2001年7月,妻子临产时,张黎还在金坡乡指导退耕还林分户丈量工作,回来时已是妻子剖腹生产的第二天,看着虚弱的妻子苍白的脸颊上委屈的泪水、看着襁褓中的孩子粉嫩的小脸,性格内敛、不苟言笑的张黎热泪翻滚、感慨万千。
  2003年5月和2008年6月,孩子疝气和骨折住院手术,张黎也因为工作原因,陪护照料孩子的任务全部落在了妻子身上。不难想象,一个瘦弱的女人背着哭闹的孩子在拥挤的医院跑上跑下、在手术单上摁下沉重的指印、在空荡荡的手术室外焦急等待、在压抑的病房里安抚被病痛折磨得哇哇哭闹的孩子时,有几多忧伤、几多愁怨和委屈。在孩子最害怕、最孤单、最需要安慰和拥抱的时候,一次次因为工作而“缺席”的父亲,又有多少遗憾、自责和愧疚。
  20多年来,张黎先后从事过营造林服务指导、林业工程项目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林木种苗管理等工作,始终战斗在林业生产第一线。无论岗位如何调整,张黎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1997年4月,张黎被黔西县林业局评为“林业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1月,被黔西县委、县政府评为“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工作者”;2004年8月,被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评为“毕节地区绿化先进工作者”;2006年3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绿化先进工作者”;2011年9月,被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先进个人”。
  这就是张黎,真正把工作当事业,不忘初心,始终用脚步丈量黔西山山水水,始终追寻着百姓富、生态美梦想的林业工作者!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