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绣出更美好的人生——记贵州东方神韵民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师杨雪英
绣出更美好的人生
——记贵州东方神韵民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师杨雪英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刘广琴  发布日期:2018/6/2 阅读次数:
  她年仅29岁,就摘下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桂冠。
  她创造了“一台绣花机,解放1万名苗族妇女的劳动力,改写1万名苗族女童的命运,改变1万个家庭生活面貌”的传奇。
  毕节市纳雍县化作乡倮都村的苗族妇女杨雪英洒下一路艰辛汗水,浇开一路锦绣繁花。
  2005年,16岁的杨雪英初中毕业后,本该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她,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还未成年的杨雪英与许多同龄的农村女孩一样,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在广东省惠州市务工期间,杨雪英当过品检员、包装员、服装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她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在外打工的日子很艰难,但这段经历也是她人生中有意义的一段历练,在这几年里,她创业梦想的种子开始萌芽。
  在繁华的惠州市,杨雪英看到家家户户办企业、跑市场,她不禁在内心深处感慨:“这真是一座全民创业、全民发展的城市。”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她一边打工一边思考:“这里的企业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
  2009年,杨雪英带着打工攒下的8000元钱决定回乡创业。创业做什么?杨雪英想到了少数民族服装制作。作为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杨雪英从小练就了一手精湛的蜡染刺绣技艺。“加上我在制衣厂学到的加工技术,我觉得还是有信心的。”杨雪英回忆道。
  杨雪英把自己的想法给两个朋友说后,两人欣然入伙,每人贷款3万多元,组建了纳雍县彩凤神翼民族服饰工艺行,在纳雍县龙场镇租下了一间门面,购入了一台绣花机器,开创了当地用机器代替手工绣民族服饰的先河。
  绣花机需要配合电脑使用,从未摸过电脑的杨雪英果断买了一台低配置电脑,从开机、打字等最基础的知识学起。
  经过不断的努力实践,杨雪英从一个从未触摸过电脑的村姑,变成了电脑设计高手,创造性地把民族传统绣花工艺同机械自动化绣花结合起来,通过电脑控制绣花机进行生产。
  2013年,杨雪英和她的丈夫罗俊华与几个朋友一起组建了贵州东方神韵民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罗俊华任公司董事长,杨雪英任设计师。
  在公司,设计室、培训室、车间、库房都是杨雪英的工作场所,只要一有设计灵感,她马上就画下来。2014年,她带领公司员工把多年来设计的1万多个民族绣花电子花样档案集成为《东方之梦•民族绣花数据库》,成为目前贵州最大的民族刺绣花样数据库,其中,她参与设计的14件作品获外观设计专利。
  在设计制作服饰的同时,杨雪英集众所长,独辟蹊径,在参与公司研究的《蜡染科技创新课题》项目里,2项蜡染工艺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杨雪英说:“传统方法中,在裙子上慢慢地用蜡点上去,还要慢慢地染,之后拿去太阳底下晒,要是温度高了,就会把蜡晒化了,那就成次品了。我们研究出一个烤蜡机器,直接把裙子放进去,它就干了。”
  2015年,杨雪英主导创新开发了民族服饰织绣新工艺,该工艺可以更进一步解放少数民族妇女劳动力。新项目在2015年第二届贵州省创业投资博览会上被评为“优秀创业项目”。
  作为公司的设计师,杨雪英是公司里最有耐心的手工艺培训老师,她带着学员一起做,手把手地教,直到学员会做、做好。许多妇女和残疾人因为带孩子和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她干脆把需要加工的产品发放到这些家庭,让他们足不出户也可以找到工作。她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妇女创业,引导杨光秀等1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自主创业致富。
  认真播种就会有收获。2017年4月,杨雪英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8月,获评毕节市“乌蒙绣娘”;2018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杨雪英的创新工作推动下,公司2015年12月被评为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一工程”特色文化产品生产示范单位,2017年7月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
  10年创业路,风雨兼程。在杨雪英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梦想不足以让你到达远方,但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图为受访者提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