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精准施策真帮扶助力小康快步跑——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帮扶七星关区普宜镇纪事
精准施策真帮扶 助力小康快步跑
——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帮扶七星关区普宜镇纪事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陈泽劲  发布日期:2018/6/15 阅读次数:
蔬菜大棚“架”起产业脱贫梦
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5月16日,七星关区普宜镇摆盖村的蔬菜大棚里,西红柿长势旺盛,周围的群众正在大棚里忙碌着,一派繁忙的景象。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以下简称“七星关公安分局”)派驻普宜镇的帮扶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边教群众如何给西红柿苗修枝、浇水,一边给群众算起收入账。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自七星关区召开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以来,七星关公安分局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奔赴脱贫攻坚战场,开展帮扶普宜镇的各项工作,全力帮助该镇打好脱贫攻坚战。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治贫
  七星关公安分局从该区公安系统抽调34人组成驻村工作队,到普宜镇开展扶贫工作,对口帮扶该镇的木窝、道角、龙家、冷水、摆盖、乐都、箐脚等7个村。
  驻村工作队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发现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存在脱贫资料和数据不规范、有的贫困户对脱贫攻坚政策不了解、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等问题。
  为了更精确地了解全镇的贫困情况,准确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等情况,保证脱贫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七星关公安分局副局长、帮扶普宜镇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歆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开展走访工作,到群众家里实地访贫问苦,掌握“第一手”资料。
  扶贫精准,脱贫才会精准。驻村干部按照国定脱贫标准和省定脱贫标准来采集、分析、归并贫困数据,刘歆联系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引进专业公司开发建设扶贫管理系统,建立普宜镇脱贫攻坚指挥平台,实现精准指挥、精准管理、精准施策。
  在普宜镇脱贫攻坚指挥平台上,该镇贫困户基本信息、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及全镇贫困现状等“一目了然”。
  该平台于今年2月开始建设,5月投入使用,目前已正常运行。“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扶贫、脱贫才会精准、才有实效。”刘歆说,通过平台,可以精准地了解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和群众的贫困、发展、致富等情况,有助于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项目变化等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产业引路 增强脱贫动力
  “几十万元对于一个乡镇的扶贫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刘歆告诉记者,扶贫不能单纯地给钱给物,关键是要增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通过扎实的走访、调研,结合普宜镇的产业结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等条件,驻村工作队确立了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
  “一个村没有一个好的项目,没有能人带动,没有足够的资金,难以取得脱贫实效。”刘歆说。为此,驻村工作队从项目、资金、能人着手,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帮扶工作。
  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恒大集团在摆盖村援建的166个大棚,发展西红柿、西瓜、白菜种植产业,让蔬菜大棚不闲置。
  要发展农业产业,取得群众的信任,对于“农业外行”的驻村干部来说,并非易事。
  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就得先把产业抓起来。不懂农业怎么办?刘歆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到大方县、织金县、七星关区朱昌镇等地学习如何选种、栽种、管理等农业技术,并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资金从哪里来?驻村工作队多方联系、多渠道筹措资金,联系企业及爱心人士赞助60万元,并自筹资金13万元完善蔬菜基地的道路、供水等附属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善137个蔬菜大棚的附属基础设施。
  如何发展?驻村工作队与普宜镇政府协商,探索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动员群众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和滚动发展。土地被征用的群众,可按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获得土地流转费。此外,群众还能在基地上务工,获得务工收入。
  怎么找寻市场?驻村工作队开展走访、洽谈,充分挖掘市内外乃至省外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该工作队积极到毕节、贵阳、重庆等地考察,联系蔬菜经营户、批发户和蔬菜销售超市、市场,洽谈西红柿、西瓜、白菜等订购事宜。目前,毕节监狱、七星关区“三所”(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行政拘留所)已预订大白菜,每天订单量在1000-1500公斤。
  目前,摆盖村第一批45个大棚的西红柿已经挂果。据测算,摆盖村的一个大棚蔬菜产量3000公斤以上,所有大棚毛收入将超过80万元。
  就业助力 带动群众致富
  产业发展起来,就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真正增强群众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就必须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驻村工作队通过几个月的扎实帮扶,群众从不相信、不参与到积极参与。
  腰包鼓起来,信心强起来,精神提起来。让老百姓有可观的经济收入,驻村工作队积极教授群众农业种植技术,带动群众就业。
  实干带来收获。目前,摆盖村的蔬菜大棚已解决24人的稳定就业,每天务工的群众至少有20人。务工的群众每天至少有80元的收入,加班1小时还可获得15元的加班费。驻村工作队对上班积极、干活勤快的予以奖励,每月月底还发放满勤奖等奖金,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工作队和村干部密切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产业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动员周边群众前来务工,防止已脱贫的群众返贫。
  目前,在摆盖村的蔬菜基地,驻村工作队已发放农民工工资12万元。
  来自摆盖村上沟组的刘玉仙来大棚干活两个多月了,每天负责西红柿苗的吊线、打枝等工作。“家里土地被征用了,在这里有活路做真的很高兴。”刘玉仙说,在大棚里打工,每个月至少能拿到2500元的工资。
  44岁的梁永秀来自摆盖村桥边组,她来大棚里务工也是两个多月了,目前修枝、点花、吊线、栽种等技术基本上都学会了。由于她手脚麻利,人又勤快,每月至少上26天班,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在近处打工真好,既挣到了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梁永秀乐呵呵地说。
  摆盖村滕家寨组的陈付华和妻子都在基地上务工。陈付华用犁土机翻土,每天200元的工资,他的妻子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夫妻俩每月有近9000元的收入。
  “种蔬菜有什么好处?有哪些优惠政策?百姓收入多少?这些我们都会给群众讲清楚,鼓励他们参与进来,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摆盖村党支部书记滕召军介绍,该村已建成占地面积106亩的蔬菜大棚137个,群众可以在基地上务工,学到技术后可以自己种植,几方面增加收入,巩固脱贫致富成果。
  刘歆说:“对于非农部门来说,我们要抓好产业扶贫,只有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完善产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真真正正让老百姓从产业发展中得到稳定的就业机会和丰厚的经济收入,脱贫基础才会更坚实。”为此,驻村工作队真蹲实驻,吃住在基层,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与普宜镇干部群众同心决战贫困。
  “真脱钩,真帮实助。”普宜镇党委书记沈颖说,“驻村工作队加强学习、严格管理,挨家挨户走访采集精确的数据,帮助我们建立大数据脱贫攻坚指挥平台,开展扎实有效的产业帮扶,全身心助力脱贫攻坚,让我们的脱贫步子迈得更快。”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