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小核桃成就大产业——赫章县发展核桃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小核桃成就大产业
——赫章县发展核桃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文|图 本刊记者 黄忠贵  发布日期:2018/4/24 阅读次数:
国家核桃良种基地一角(李学友 摄)
付明会核桃糖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核桃产业助农增收
  初春时节,驾车沿百里核桃长廊沿线的赫章县财神镇、朱明乡等乡镇行驶,目之所及,一株株核桃树在大地上无尽地铺展开去,无边无际。枝桠间正尽情迎风吐露的新绿,让人切实感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位于毕节市西部的赫章县,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同时也是南方泡核桃的分布中心之一和最适宜核桃生长的区域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夜郎土著民族就有采食核桃的习惯,时至今日,在赫章境内仍分布着丰富的原生优质核桃种质资源,百年核桃古树更是遍布全县。
  赫章核桃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境内所分布的乌米核桃、串核桃等原生优质种源更是以其壳薄、仁满、色匀、肉香、油足等优点享誉国内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核桃之乡”“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核桃良种基地”和“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
  坐拥优势资源富矿,如何将小核桃做成大产业,既美生态、又富百姓?近年来,赫章县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路,把核桃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金近6.6亿元助推核桃产业发展,使小小核桃成为了带动一县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思想活起来 热情涨起来
  今年51岁的常开潮是赫章县财神镇人,从财神镇政府后面往上步行一两分钟,抬头便能看见他家一幢崭新的二层小楼。“有200多平方米,在这一带算是可以的!”常开潮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和快乐。
  常开潮是财神镇土生土长的农民,上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四个子女需要抚养,压力不可谓不大。受益于父辈给他留下的六棵核桃树,虽然要负责一家八口人的开销和生计,但常开潮并没有感到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每一年,光是靠这几棵老核桃树,常开潮都会有不低于五六万元的收入,遇到好年头,收入还能达七八万元。
  在常开潮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他家屋后的山坡,参观他家拥有30年左右树龄的核桃树。这株被常开潮形象地称为“母子树”的核桃树有一抱多粗,枝桠无所顾忌地朝四周扩散开去,占领了整整一小片土地。
  “一年能够采摘干核桃两三百斤!”常开潮进一步介绍说,由于这株核桃树品质好,长出的核桃个头均匀且产量基本不受气候影响,不少人都会前来买这株树上结出的核桃作为种子,5元一个。因此光是这株核桃树,常开潮家每年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现在的常开潮,时不时地开着拖拉机去给核桃树松土、施肥、嫁接,不但感觉比种庄稼轻松,而且收益还比种庄稼划算。每年核桃成熟的季节,常开潮每天都要请上七八个小工,开出每人100元以上的工钱帮忙采摘核桃。
  除每年需要施肥和采摘的时间外,常开潮利用空闲的时间就近到乡镇上做泥水工,生意好时每个月有七八千元的务工收入,再加上妻子在学校门口开的早餐店,一家的小日子过得分外滋润。
  “六七年前我就不种包谷的了,种包谷累死累活不说,最主要的是付出与收益还不成正比!”常开潮是财神镇较早不种包谷而改种核桃树的人。
  2012年开始,常开潮先人一步,将以前种包谷、洋芋的土地全部种上核桃树并选择适合种植魔芋的土地套种魔芋,到现在为止,核桃树的种植面积已达十五六亩。
  去年,常开潮种下的核桃树已经有部分挂果,这让他欣喜不已。常开潮高兴地告诉记者,为了方便管护和运输,前不久,他还自己投入资金1万余元,带领大家将路修到了核桃林集中的山上。五年之内,他所种下的核桃树将大面积进入盛产期,届时,这一株株核桃树就成为了一棵棵“摇钱树”。
  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记者看到,财神镇四面八方都种满了核桃树。该镇林业站站长陈英菊告诉记者,财神镇是赫章县名副其实的核桃种植大镇,核桃种植面积8万余亩。
  “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已经进行品种改良1万亩左右,这里的村民,百分之六七十都掌握了核桃嫁接技术。”陈英菊介绍,目前财神镇23个村除6个村部分组不适合种植外,适合种植的村全部种上了,实现了耕地核桃种植的全覆盖。“家家都有老核桃树,户户都种植有核桃苗木”正是赫章县喜人的发展态势。
  产业立起来 群众富起来
  喜人的态势来之不易,其间既得益于老百姓内生动力的充分激发和“常开潮们”这样的自觉觉醒,更得益于赫章举全县之力和相关部门持之以恒的大力推进。
  为让核桃产业“立起来”,赫章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绘制核桃产业发展蓝图,编制了《赫章县新一轮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带、两线、一园、三区、全覆盖”的总体布局,规划了“千年夜郎栈道、百里核桃长廊”精品示范区、野马川农特产品加工生产与交易区、水塘产品研发与文化综合展示区,从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完善功能分区,逐步形成了小核桃、大产业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
  核桃种植和产品加工是核桃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两头”,一头连着基地与农户,一头连着企业与市场。为让贫困群众“富起来”,近年来,赫章县致力于抓好核桃产业发展的基地生产和企业生产“两头”,努力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基地建设方面,赫章县采取“政府定价、乡镇育苗、定向供应、定点栽培”的模式,建成核桃苗圃基地4000亩、采穗圃基地2600亩。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村委会+基地+农户”等模式,组建核桃专业合作社65个、核桃协会27家,对核桃基地实行代种代管、联合经营、承包经营等。
  在加工生产方面,赫章县相继引进贵州赫之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贵州金果缘核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精深加工企业生产核桃乳、核桃糖、核桃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年产值近5亿元,吸纳近3000名贫困人口就业。
  付明会核桃糖就是近年来赫章县在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付明会20多岁时,就在老人的耳濡目染下开始学做核桃糖,到现在将近30年了,付明会核桃糖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鹊起,一家人也从贫穷走向了富裕。
  如今,在付明会家的第三层楼上,仍然摆放着近两吨核桃仁,“养活了几组人!”付明会笑着说,因为生产核桃糖需要大量的核桃,她的货源既有来自本镇的农户,也有专门负责收购的小商贩,付明会家更是门庭若市。
  “用工多时需要七八个,都是贫困户,我每个月给他们1200元,供吃供住。”因为需求量大,之前仅靠一家人就可维持运转的她不得不招聘工人前来帮忙。
  2017年,在注册商标下来以后,付明会开始注重包装,目前她家所使用的包装是精心制作的礼品盒,每一盒有四个袋子,每个袋子里装一斤核桃糖,销售价格为110元。
  由于口感良好,付明会核桃糖产品在福建、广东等地很是走俏。
  付明会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到现在,她家的核桃糖光是通过网络渠道,半年时间不到销售额就达到了15万元,一到冬天,快递公司每天都要上门来运走几百斤。2017年,付明会家所做的核桃糖实现净收入30万元左右,赫章核桃成为了付明会核桃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良原料。
  行走在财神镇的大街小巷,售卖核桃糖的商店比比皆是,陈英菊告诉记者,如今在财神镇,有100多家专门从事核桃糖制作的小作坊,以当地优质核桃为原料所生产出的核桃糖,已经成为插在当地农户身上的致富奔小康腾飞的有力翅膀。
  品牌响起来 产业强起来
  产业化的出路在于市场化,市场化的关键在于优良的品种、品质、品牌保证,赫章县紧紧抓住“三品建设”,让赫章核桃真正“响起来”。
  在品种建设方面,赫章鉴选出了“黔核5号”“黔核6号”“黔核7号”“黔核8号”四个优良品种进行核桃育种和嫁接苗培育。从2014年开始,该县紧紧依靠所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高位嫁接技术,嫁接改良核桃品种10万亩。
  在品质建设方面,赫章县坚持打好“绿色、生态、有机”牌,确保赫章核桃品质优良,经专业机构检测,该县所打造的“黔核6号”“黔核7号”两个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出仁率等理化指标均达到国际特级商品核桃标准。
  在品牌建设方面,赫章县坚持以品牌为引领,以文化为载体,每年举办“中国•赫章核桃节”“核桃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赫章核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赫章核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赫之林”品牌核桃乳获“贵州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
  为让核桃产业“强起来”,赫章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09年,赫章县组建了全省唯一的核桃产业发展事业局、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办公室、赫章县核桃研究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在各乡镇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核桃产业发展管理工作站,形成了县、乡、村联动的核桃产业发展网络。
  在人才保障方面,赫章县聘请中国林科院专家、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等组成的专家顾问组,采取技术研发、专业队伍授课等方式,开展核桃种植、高位嫁接等技术培训上万人次,基本实现了每户核桃种植户至少有1人以上掌握核桃栽培技术,200余名骨干乡土人才已成为了“核专家”。
  在科技保障方面,赫章县与中国林科院等部门建立稳定的科技依托和技术服务体系,重点研究核桃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核桃立体栽培、低产林改造等核桃实用技术。其中,由赫章县与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潘学军研究总结的“九个一”核桃种植技术标准在全省得到推广;赫章核桃“黔核6号”“黔核7号”两个本土品种通过省级优良品种认定;研发的核桃高位嫁接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果缘品”核桃工艺产品获得19项外观设计专利。
  在资金保障方面,赫章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切实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2009年以来,共整合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退耕还林、“三江源”等资金近6.6亿元投入核桃产业。同时积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全面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金融资本、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核桃产业助力发展。
  如今,核桃已经成为了赫章群众增收的“摇钱树”、贫困群众的“脱贫树”、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树”和新农村建设的“风景树”,166万亩的核桃种植面积年产值近15亿元,为全县农户年人均增收至少1700元,初步走出了一条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整县推进与扶贫到户相结合的产业化扶贫路子,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