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提高环境质量 建设大美毕节——毕节市强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扫描
提高环境质量  建设大美毕节
——毕节市强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扫描
作者:文|本刊记者 陈泽劲  发布日期:2018/4/8 阅读次数: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前排中)在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崔英魁(前排左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昌琪(右四)等的陪同下到七星关区建筑工地督察施工扬尘防治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集智(右三)在市委常委、威宁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右二),市政协副主席、威宁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波(前排左二)等的陪同下实地了解草海生态环境保护整改工作。
《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实习记者 尚宇杰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毕节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对症下药:突出问题整改有实效
  “接到整改通知后,我们立即制定了方案,目前已修复了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废水收集坑2个,铺设废水管道150米、污水引水沟228米,煤矿产生的废水将统一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设施。修建截洪沟202米进行雨污分离,在施工场地两侧种植绿化带200米、在场地内覆盖防尘网5160平方米整治扬尘。”纳雍县曙光镇桂兴煤矿负责人说。
  2017年4月,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贵州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毕节市以此为契机,把环保督察整改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照单全收,坚决整改。
  采取有效措施,整改才有实效。毕节市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和突出问题整改,加强环保突出问题整改的调度研判,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实行领导包保,毕节市明确13名市领导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突出环境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实行分片包保督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赫章、七星关等县(区)就问题整改进行现场督导,其他市领导也分别到所包保县(区)进行督导。同时,全市成立5个现场督查组对10个县(区)进行跟踪督导,市整改办、市督办督查局每月组织市直有关单位开展集中督查。今年2月,毕节市组织5个督查组对各县(区)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制定印发了《毕节市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办法》,严格责任追究,共问责151人。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毕节市投资33.5亿元用于倒天河水库、利民水库库区的房屋和土地征收、拆迁安置及环保设施建设,完成倒天河水库、利民水库2418户房屋的搬迁。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毕节市的287件信访件已全部审核办结,责令整改183家,立案查处132件,处罚金额1151.58万元;反映问题整改完成272个,正在整改15个,整改完成率94.77%。全市65个突出环境问题完成整改51个,正在整改14个,整改完成率78.46%。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我市的28项任务完成整改17项,正在整改11项,整改完成率60.71%。
  提升质量: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现在河水变清亮了,河里还有鸭子,环境好了,我们住在河边感觉很安逸!”毕节金海湖新区响水乡响水社区居民董祥站在家门口的响水河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以前河里有很多垃圾,河水脏兮兮的,现在变样了。”响水乡成立河道治理工作专班,不间断清理河道淤泥和白色垃圾,聘请专门人员每天对河道进行巡查、维护;同时,加强对沿河住户的教育引导,禁止居民往河道倾倒垃圾、污水,形成常态化治理。响水乡党委书记杨清正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新区的环境整治和城市建设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把河道治理工作做得更好,使环境更美。
  这是我市狠抓环境保护工作、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升环境质量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三个十条”,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制定了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让碧水常流。2017年,全市完成162座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治理畜禽养殖场51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49个,建成投运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监测8个,划定和调整1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279个。全市52个河流监测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8.08%,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让毕节试验区的天更蓝。我市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控和矿山扬尘治理,完成218家砂石场扬尘治理;淘汰黄标车2400余辆;完成277家餐饮业油烟治理;完成2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2017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2%,PM10年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各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在94%以上。
  我市制定了《毕节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了《毕节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让毕节大地更洁净。我市完成赫章县投资5600万元的铅锌废渣治理项目,实施赫章县投资1440万元和1100万元的土法炼锌废渣治理项目;整合美丽乡村建设、绿色村庄创建等资金,完成300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同时,我市深入推进环境保护12件实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共完成环境保护12件实事的472个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285个项目、环境保护攻坚行动的308个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67个,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10座、垃圾中转站80座,启动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建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39个,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4座、在建2座,实现县城、乡镇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
  把好关口:杜绝污染和违法行为
  2017年2月7日,规划投资520亿元的中石化织金煤化工项目正式通过环评,耗时8年多,项目才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5年11月,专家对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环评报告》进行第一次评审。2016年2月,环保部对《环评报告》作出不予批复的决定后,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项目业主多次协调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根据专家对大气、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废水处理、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等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地下水、岩溶管道等相关环评内容进行加密补测补勘,修改完善项目《环评报告》。2016年11月,第二次上报环保部,专家对《环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通过《环评报告》复核论证。”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党政办主任李占新说,项目审批要求严、难度大,《环评报告》得到批复,实属不易。
  “《环评报告》批复是项目获得核准的最关键的支撑要件,是最困难的。这个项目的《环评报告》所需资料多而复杂,用几个大纸箱才能装完。”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张祥介绍,该项目的核准要件有《环评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等几十项。
  引进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的项目,我市严把环境准入关口,严格落实国家、省的环保要求和项目的环评审批程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
  我市认真执行“四个一律不批”和“三个严格”要求,落实“三线一单”约束和“三挂钩”机制,依法开展环评审批,坚决杜绝严重污染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2017年,全市共审批项目1162个,完成登记表项目网上备案3835个,完成竣工环保验收304家。实行专人跟进对接,强化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除了中石化织金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获得环保部环评批复外,纳雍200万吨/年煤制清洁燃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正在按环保部要求修改完善相关资料;中心城区、织金、威宁垃圾发电项目等487个省、市级重大项目获得环评批复;全市清理上报的1256个“未批先建”项目全面完成整改。按新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完成全市火电、水泥、有机化工、制革、平板玻璃等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领核发工作。
  与此同时,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我市扎实开展环保执法“风暴”行动,2017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万人次,检查企业4000余家,立案查处402件,罚款1873.69万元。加强排污费核定征收,完成排污费征收9069.6万元。强化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完成25家企业自动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营。加强医疗废物监管,督促2800余家医疗机构依法集中送处医疗废物。
  “创模”攻坚:建设美丽宜居新毕节
  关心环境、保护环境,共建大美毕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毕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总量控制是“创模”基本条件之一,毕节市通过工程治理、结构调整、加强监管三大措施,总量减排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毕节市提前一年完成火电厂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提前两年完成水泥行业脱硝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白酒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治理。2011年至2017年,全市建成投运20台机组共600万千瓦的脱硫脱硝设施。自2007年正式开展总量减排考核以来,毕节市每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计划目标内,国家及省级重点减排工程顺利完成,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2年启动“创模”工作以来,毕节市把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创模”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稳步推进企业异地技改搬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主次干道柔化改造、推行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规范化管理,加强城区绿化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经过多年来的连续整治,白甫河(徐花屯断面)、赤水河(清水铺断面)、大河(大河乡断面)、堡合河(望乡河断面)、渭河(林口镇渭河村一级电站断面)稳定达到II类水体;中心城区未划定功能区的河流无黑臭水体;6个跨界出境断面100%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国家标准。
  合力攻坚见实效。目前,我市26项“创模”指标达标24项、基本达标2项;137个“创模”重点项目完成133个,完成率为97.08%;75个国家环保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完成率为100%。我市已完成“创模”档案资料收集整理、视频汇报片制作、专题报告撰写等工作,并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了技术评估,市政府已向省环保厅递交了省级预评估申请。
  此外,不断创新生态法治机制,为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护航。我市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立法,制定的《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七星关区人民法院和黔西县人民法院设立生态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实现环境资源审判庭集中管辖全覆盖;建立林业生态补植复绿工作机制,共建“补植复绿”基地52个,种植林木3.57万亩;推行“环保管家”试点,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与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签订了《“环保管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建设美丽宜居新毕节。”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吉焕信心满满地表示。(供图/毕节市环保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