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搬”出幸福新生活——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搬”出幸福新生活
——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作者:文|本刊记者 孙良贵  发布日期:2018/4/8 阅读次数:
威宁县石门乡高潮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图/毕节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
  阳春三月,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管理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桥村,青山环抱、绿水环绕、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如画美景。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一项温暖的民心工程。小桥村是毕节试验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共搬迁农村贫困人口65021户280008人,建安置点216个,其中城镇安置62387户266143人,占搬迁人数的95%。目前,已建成安置房35349套、搬迁入住33817户149618人,总计投入资金145.66亿元。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打好打赢“113攻坚战”、开启新时代全面小康美丽毕节新征程交出了一份“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精彩答卷。
  政策保障做到群众愿意搬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实却是,因种种原因,这方水土富不了这方人。
  不离开大山沟,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我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重中之重。
  在织金县珠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经入住的杨明军和田莉莎夫妇告诉记者:“我们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 
  杨明军家住珠藏镇幺冲村屯上组,全家共4口人。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杨明军家属于贫困搬迁户,人均可享受2万元的补贴,拆除旧房变农业用地人均可享受1.5万元奖励,他家共获补贴和奖励14万元。位于珠藏镇安置点的房屋面积为80平方米,造价成本为每平方米1307元,购房共需支付104560元,结余的35440元正好用于房屋装修。这样一来,钱的问题解决了,杨明军一家就有了搬迁的能力。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为了更好地“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毕节市紧紧围绕“搬迁谁”“怎么搬”“搬出来以后怎么办”等问题,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在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进程中,毕节市紧紧围绕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和谋划安置方式,切实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步伐,让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上,依托“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识别“四看法”和“村、组两次公开评议,县、乡、村三级公示”的“两议三公开”等贫困人口识别手段,严格搬迁对象识别程序,做到应搬尽搬。
  在安置房建设上,执行“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原则,采取减免相关费用、政府主导代建、企业微利建设等措施,确保不让搬迁户因搬迁而负债、因搬迁而影响脱贫。
  在安置方式及安置点的选择上,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充分考虑安置点的承载能力和就业容量,围绕与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的“五个结合”,科学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和安置点。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乡雨灌村,通往百里杜鹃景区的柏油路旁,两排整齐划一且具有贵州民居风格的新房格外显眼。
  雨灌新村是该乡2016年3月动工建设的,历时半年,同年10月搬迁群众就全部入住。安置点共安置来自雨灌村石漠化最严重的一、二、三组31户116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苗族同胞。
  “我们一家6口人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子,全家分到了1栋3层小楼房。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 65岁的史洪志笑眯眯地说,“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我开的这个小卖部,基本能解决我们两老的生活问题。”
  多管齐下确保群众稳得住
  记者在金沙县沙土镇振兴社区花滩小区安置点看到,小区内楼房整齐漂亮、道路干净整洁、环境绿树成荫。
  走进位于14栋3单元的安置户夏永勤家,房间宽敞明亮,收拾得干净整洁。“那是没得比哦,简直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谈到搬进新居前后的生活对比,夏永勤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们一家4口住在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又黑又暗,而且那里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什么都不方便。现在这里的条件完全不比城里差。”
  和夏永勤一样改变生活的,仅在花滩小区就有344户1445人,其中安置沙土镇204户824人,其余为金沙县后山镇的贫困群众。来自不同村寨的他们,已经集中在这里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与先前居住的地方相比,圆了安居梦的群众们竖起大拇指,直夸新家交通方便、产业配套,脸上写满了幸福。
  毕节市借助社会力量帮扶,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进度,统一对安置房进行装修,实现搬迁贫困户拎包入住,并落实产业扶持和就业措施。
  恒大集团捐赠40多亿元帮扶各县(区)实施13.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高标准建设安置房,统一实行简装修和购置家具,配套落实产业。通过培训引导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中天城投集团等企业捐资援建黔西、赫章等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市各县(区)通过“春晖”工程等引导爱心企业扶持推动安置点房屋装修、家具购置、就业岗位落实和产业发展,促进搬迁群众积极搬迁、稳定脱贫。
  织金县珠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农民多年来单家独户的居住习惯;考虑到群众的生活所需,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完整的商贸、休闲、生活和文教卫等设施,修建停车场、幼儿园、体育健身场所等,解决群众的就医、教育等问题。安置点房屋以矮楼层、四合院为主,适当搭配了菜园子和圈舍,让农民还能保持种菜和简单养殖的习惯,变居不变情、离乡不离土。
  金沙县石场乡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精准结合产业、就业搬迁,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确保贫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要素保障确保群众能致富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现代农业发展、园区用工、技能培训等结合起来,做到既“挪穷窝”又“换穷业”。
  2017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3.03万户13.5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6万户12.78万人),以县城集中安置为主,规划建设安置点47个,安置人数占比93.57%,建设安置住房32379套。截至2018年3月1日,完成安置房主体29066套、完成率90%,已搬迁入住2583户10686人,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我市涌现出一批示范样板。
  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倾力打造民营企业结对帮扶的全国样板。大方县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政策,财政投入2000万元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与恒大集团的1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担保基金同步配套运营,可撬动产业扶贫贷款资金10亿元;为每户搬迁农户免费提供两个蔬菜大棚种植蔬菜,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签订蔬菜销售订单,解决搬迁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实现“稳得住、能发展”,是安置工作稳定开展的保障。我市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紧紧围绕脱贫目标,把“以岗定搬、以产促搬”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抓就业、抓产业,多渠道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大方县恒大集团帮扶建设的幸福新村为每户配套2—3个产业扶持或就业增收项目。
  纳雍县政府按每人20平方米统一在安置点周边流转土地给搬迁户作为菜园子,每人由县财政配套2000元入股发展产业。
  金沙县各安置点均引进小微企业入驻搬迁社区一楼商铺,“楼上住房、楼下工厂”,实现就近解决就业。
  黔西县雨朵镇通过“三化”(“精细化”服务,确保应搬尽搬;“社区化”安置,确保安居乐业;“多元化”择业,确保同步小康),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威宁自治县石门乡高潮村安置点依托光伏发电厂、百万蛋鸡养殖产业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落实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措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深度贫困地区‘不搬即通、不通即搬’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战略部署,结合各县(区)调查核实和2016年、2017年实施情况,2018—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9.6万人。”市委副秘书长、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罗太瑜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将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加强后续发展跟踪指导,完善工程档案和“一户一档”工作,继续强化督查考核力度,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以优异的成绩为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献礼。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