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把奉献精神永远留在毕节试验区
把奉献精神永远留在毕节试验区
作者:文|本刊记者 陈熠熠  发布日期:2018/4/8 阅读次数:
精神之花永远绽放在毕节试验区的秦芝玲老人(图片由家属提供)
  3月13日,支援毕节建设的上海籍离休干部秦芝玲的遗体捐献仪式在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
  遗体捐献仪式现场庄严肃穆,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颜勇,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毕节市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毕节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负责同志,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无比沉痛、崇敬之情,依次向秦芝玲老人的遗体深鞠躬。
  遗体捐献仪式结束后,按照秦芝玲老人的遗愿,她的心脏、肝、脾、肺、肾等器官将捐献给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教学研究参考标本之用,这也是毕节市遗体捐献的首例。
  1931年出生于上海的秦芝玲在16岁时考入上海仁济医院护理学校学习,学业完成后进入上海仁济医院当护士。1948年,秦芝玲在朋友的引导下加入地下党外围组织,担负过情报传递的任务,并于1949年2月上海解放前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被确认为正式党员。
  1958年底,秦芝玲与丈夫刘群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随后,秦芝玲被分配到贵州省毕节地区医院(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是该院最早的一批护士之一。
  来到毕节地区医院后,秦芝玲任劳任怨、踏实工作、不讲条件,先后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1982年参与组建毕节地区医学会和筹建毕节地区卫生系统各学会,并担任护理学会第一任秘书长,1986年离休。
  2018年1月,在秦芝玲病重之际,仍不忘奉献于毕节试验区的医疗事业,自愿表示在离世后无偿捐献全部内脏器官,并与毕节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协议。2018年3月12日23时13分,秦芝玲老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今年1月,记者采访在病榻上的秦芝玲老人时,老人一遍遍地重复和强调着:“我是一名党员,要把组织安排的事做好,尽力完成好,要认认真真工作。”朴实的话语诠释出秦老一生对党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贞。
  秦芝玲长期患冠心病等疾病,特别是在1996年老伴离世后,身体每况愈下、各种器官病变明显。“儿子,我的这个心脏,血管已经堵塞很多年了,以后作为研究高血压、冠心病是个好标本。我走后,你要把我的器官捐献出去,我觉得火化可惜了,捐献了估计还能发挥点作用。”两年前,秦芝玲就向儿子刘宇提及了这个心愿。
  “我离世后可将心脏、肝、肾、脾、肺等内脏器官捐献给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或者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教学研究参考标本之用,为毕节的医学事业作最后贡献。另外,我的眼角膜可以捐献给需要的人使用。”这是秦芝玲老人在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申请书上的原话。
  刘宇说:“母亲的心愿是身上的器官能拿走的都拿走,特别是她觉得自己的眼睛很好,很想捐眼角膜。”秦芝玲老人因年事已高,不适宜作眼角膜捐献,经过多方评估,秦老的内脏器官用于医学教学、研究最为合适。
  在遗体捐献仪式结束时,颜勇悲痛地说:“秦芝玲老人太让人感动了!老人这种无私奉献的举动、大爱无疆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令我们大家感动万分。我校将鼓励和号召全体师生向老人学习,潜心教学、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把老人献身医学教育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大爱无疆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毕节试验区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用实际行动报答和继承秦芝玲老人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情怀。”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姚云、卢思文说:“秦奶奶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秦奶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一步一个脚印,争取以后有一技之长,为毕节试验区作出贡献,将秦奶奶的博爱精神发扬下去!”
  虽然秦芝玲老人离开了,离开了她所眷恋的毕节试验区这片土地,但她却把她的奉献精神永远地留在了毕节试验区。秦芝玲老人的崇高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佳人虽逝、芳华永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