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优化产业结构 夯实脱贫之基——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闻
优化产业结构  夯实脱贫之基
——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闻
作者:文|图 本刊记者 杨 欢  发布日期:2018/2/13 阅读次数:
桥上村辣椒育苗基地一角(供图/织金县自强乡党政办)
位于禹谟镇的金沙县万亩香葱基地
自强乡桥上村群众正在地里忙着播种大蒜
  隆冬时节,毕节试验区土地上,结合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三大行动,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革命正在展开。
  小香葱大产业
  禹谟满心欢喜
  “轰隆隆……”在金沙县万亩香葱园区核心示范基地集中点,该县禹谟镇中坪村村民坐着车子奔向各块土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金沙县万亩香葱基地种植园是金沙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进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该县的香葱种植现代农业项目,涉及禹谟镇金坝、中坪、城墙、马场4个村和茶园镇的团结、民乐2个村。前期1000亩核心示范基地由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并负责种苗、技术指导和香葱销售,涉及禹谟镇中坪村、城墙村。
“早点种上这些香葱,我们早就富起来了。”中坪村油沙组村民曾居刚说起香葱种植时一脸笑容。曾居刚曾是村里的老支书,已经年近古稀,看到了几十年来中坪村一草一木的变化。他也是金沙县万亩香葱园区核心示范基地的监督人,他说:“通过香葱产业发展,我们这里的人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据了解,由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1000亩核心基地按照“企业+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贫困户增收。
  禹谟镇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群众用土地入股,第一年按照700元/亩的标准进行分红,以后按照每年每亩递增30元的标准增加,直至达到900元/亩为止。二是带动禹谟镇内及马路乡金联村、太平乡抬石村贫困户以5万元/户的“特惠贷”资金入股,公司每年固定分红5000元给贫困户,连续分红3年后由公司负责归还本金。三是以政府投入的基础建设资金作为股金,公司每年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分红给村集体(其中70%用于分配给贫困户,3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四是按照“村社一体化”要求,各村组建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根据公司用工要求,对农民进行培训后介绍到香葱种植基地务工,带动全镇517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在基地务工,确保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公司每年按照介绍用工的情况给予合作社劳务提成。
  曾老支书指着道路两旁散发着悠悠清香的葱苗高兴地介绍说:“这些土地以前都是种水稻和包谷,因为土地好,所以产的水稻和包谷还算够吃,但是想要存点钱,那可就不容易了。”老支书边说边给记者算起了他家里的收入:他家一共3亩6分土地,以前一年到头就收1000公斤包谷、500公斤左右的稻谷,两老带着两个孙儿,这些收成有的年份还不够糊口。
  “现在不一样了,我流转土地得了2500多元,65岁的老伴在里面务工,一个月能得1900多元,生活质量也好了。”老支书的声音里带着幸福。
  在基地里,有几间简易的办公用房,墙上贴着2017年12月份务工村民的工资清单。从清单上可以看到:日工资最高的是申万珍,有130.3元;月工资最高的是张青菊,有2655元。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胡红梅告诉记者:“11月份公司共发工资17万元,12月份发近30万元。”
  据了解,该基地还实行奖励制度,以种植3000窝香葱为基础,每多种1000窝奖励10元。因此,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都很高,天刚亮就起来下地了。“反正我们都是种庄稼种习惯了,起早一点没有问题。”中坪村村民袁泽芬说。
  “这个公司很诚信的,合同一签订,不到几天,流转土地的钱就到账了,而且发工资很准时,所以90%的村民都很积极。”曾老支书高兴地说,“我虽然不是村支书了,但是一定会当好监督员,维护好村民的利益。”
  在忙碌的基地上,放眼望去,有的土地已经种下了香葱,有的土地正在平整和安装管道,村民一边干活一边唠着家常。“规模这么大,我相信不会有问题的。”中坪村村民赵学武满怀信心地和大家说道。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曾经也有两家公司来这里流转土地种魔芋和蔬菜,但没有成功,土地流转费也没有付给大家。
  “这次的土地流转一开始我们是不同意的,后来镇政府的领导亲自来做工作,所以就不怕了。”赵学武说,“而且大家都参与进来了,工资说哪天发就哪天发,很守时的。”赵学武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在这里务工一个多月,由于表现突出,成为负责人,一个月保底工资2800元。
  截至目前,核心基地浇灌工程完成80%,给水工程完成70%,排水工程完成90%,种植面积700亩左右;同时由城墙村、马场村、金坝村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4000亩,在此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3万亩以上。专业合作社种植第一期规划530亩,已经全部和农户签订协议,其中土地入股农户占70%,余下的土地正在平整地块,给水工程、机耕道、排水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春节前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和公司每亩投入1万元以上搞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水肥一体化标准种植。
  “发展农业产业,销路是关键。我们现在已经和重庆、广东等地的客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只等香葱成熟。” 禹谟镇副镇长杨宝勋说。
  据悉,辐射区按照土地入股的方式实施,由政府出资先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他资金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以农房抵押贷款方式和争取相关扶贫贷款的方式进行筹集,涉及需要的种苗等物资资金由公司先行垫付。
  据金沙县万亩香葱园区指挥部负责人刘俞宏介绍,辐射区所产生的利润分配90%属于专业合作社社员(按入股比例分配),1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其中70%用于分配给贫困户,3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刘俞宏表示,希望万亩香葱园区辐射区的发展能创造出好的模式,走出禹谟镇,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
  茶叶清香飘万里
  引领岩孔奔小康
  “株高2.5公分,合格。”在金沙县岩孔街道永丰社区,恒大集团的工作人员在认真筛选刚从浙江运送过来的“中黄一号”茶苗,而社区居民正将一捆捆茶苗小心翼翼地从车上搬下来。
  金沙县岩孔街道5000亩茶叶基地,位于辖区东部1-3公里区域,属恒大集团援建岩孔扶贫项目。项目3年建成,累计需投入5240万元(第一年恒大集团投入1780万元、政府投入土地流转费400余万元),项目涉及岩孔街道东光、永丰、金龙3个社区。
  “金沙有‘中国贡茶之乡’称号,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沙贡茶’‘清池茶’品牌,是全国的重点产茶县。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有效地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岩孔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敬旭介绍说。
  2017年9月起,通过流转土地,由东光、永丰、金龙3个社区村社一体合作社组织农户完成连片种植标准化茶园5000亩,种植中黄一号、紫鹃、安吉白茶、黄金芽等4个品种。3年建成后,农户参与茶青采摘加工获取务工收入致富,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种茶叶我收入要高一点。我家有3亩地,流转费得了2100元,在基地务工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收入高了不少,所以还是种茶叶好。”永丰社区居民喻光乾说,“农民都是种地,只要收入好,种什么都会慢慢习惯的。”
  “岩孔街道的老百姓积极性很高,仅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地流转及种植等工作。”陈敬旭说,“我们通过院坝会、群众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给农民做思想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他们接受新事物,使基地得到了高效发展。”
  恒大集团岩孔街道5000亩茶叶基地负责人王文生介绍,恒大集团除了负责土地翻耕费、苗木费、栽种费以及后期的管养护理费等,还计划在这里投资1200万元建茶叶加工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老百姓可以在里面务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助推岩孔街道脱贫致富。
  走进岩孔街道东光社区,可以看到许多社区居民的房前屋后都种植有小块的蔬菜。东光社区党支部书记江太强说:“老百姓都习惯了自己种蔬菜吃,所以我们就给他们留足了菜地。”
  基地里,社区居民王德琴正在栽种茶叶。她说:“我还是比较愿意种茶叶,宁愿忙一些,也希望收入高一点,以后好供我儿子上大学。”据了解,王德琴家4亩土地全部流转了,田地还流转了1000元一亩,加上每天都有近百元的工资,她觉得挺不错。“虽然刚开始有点想不明白,不过大家都同意的事,肯定是好事情。”
  江太强说:“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有各种担心:担心土地流转费不给怎么办,担心专业合作社垮了怎么办,担心在里面白白做工没有工钱怎么办。但是经过4个多月的沟通,并且真真实实地把土地流转费和工资按时打到他们账上,大家的顾虑打消,就同意这件事了。”
  东光社区居民周继光一直在外务工,已经出去了十几年,听说家乡有产业,就回来了。他说:“我家有5亩地,之前一直种包谷和蔬菜,一年忙下来,除了吃穿用度只有几百元。所以,听说恒大集团来这里帮扶,算了一下账,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就把土地流转了。”周继光在这里务工一个多月,领到了5000多元的工资。“我希望这个产业一直做下去,我就不用出去打工了,还是家里好啊!”
  据了解,项目计划3年建成,总投资约为5240万元(基本投入3240万元、基础设施和茶园农旅设施2000万元),建成后亩产值可达10480元。每亩投入1700元作股金,按40%和60%分别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户均3亩茶园每年分红。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利益联结可带动3个社区3215户1.08万人受益,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06户1622人增收脱贫。
  辣椒大蒜一起种
  加上土豆富自强
  走进织金县自强乡桥上村生态辣椒产业园,伴随着翻土机“咣咣咣……”的声音,一阵阵淡淡的辣椒香味扑鼻而来。
  桥上村生态辣椒产业园是由贵州织金红天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该企业是织金县政府招商引资的企业,2016年12月入驻织金县自强乡,与自强大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目前,该公司的种植范围覆盖了自强乡的桥上村1200余亩土地以及龙场镇的阳光村1628亩土地、美满村170余亩土地。
  自入驻以来,公司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园区规划建设为载体,以“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市场和收益,以“大棚烘干”专利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投入成本,以“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构建“三型并举”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脱贫。
  一是直接受益型,通过流转土地及支付用工工资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辣椒、延季大蒜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3200亩核心示范基地每年约需劳动力用工6.8万个,按当地临时用工价格每人每天80元计算,可实现务工收入544万元;加上土地流转费128万元(每亩每年400元),可为当地贫困群众带来直接收入672万元。
  二是政策扶持受益型,探索开展贫困户资金入股园区试点。通过村党支部动员和鼓励贫困户利用“特惠贷”资金或借助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6%的比例进行分红,解决贫困农户中无劳动能力群众的脱贫问题。同时联引优强企业争取支持,通过县工商联积极争取宝龙集团产业扶贫资金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宝龙集团资金100万元已经划拨到县财政,完善相关资料后,按照8%的比例启动帮扶模式。
  三是保底回收受益型,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书,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服务,保底价格收购,可扩散到周边乡镇共同发展,每亩收益2000元。
  桥上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杨庆介绍说,桥上村涉及7个村民组,共551户,现在有300余户流转土地,35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他说,公司来这里1年多,效益比较可观,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近百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回这里务工。
  来自遵义市的赵光祥在2017年春节时跟着妻子回桥上村过年,看到这里有产业,可以务工,就没有外出了。他说:“以前在浙江的一家鞋厂打工,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除了付房租、水电费以及吃穿用的费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一个月顶多也只能寄回家1000元左右。现在一个月在这里就有2000多元,流转6亩土地一年有2400元,土地流转费每年还会递增,所以我们就不出去了。”
  2017年,该公司共种植了2650亩辣椒、叶菜类蔬菜,还种植了豇豆、晚熟玉米等约400亩,并在冬季接茬种植1100亩延季大蒜、1800亩早熟马铃薯、40亩白萝卜。其中1800亩早熟马铃薯被贵州省农机总站确定为“省级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示范基地”,同时还申报“农业部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示范基地”。
  在自强乡阳光村的土地上,许多村民正按照公司指导的技术科学种植马铃薯。村民王永琴一家2人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收入6400元。说起现在的生活,王永琴笑呵呵地说:“很满意的!我家的房子是政府帮助修建的,还引进这么好的企业,让我们有活干有工资领,多好啊!”
  提起2017年6月22日发生的洪灾,大家都心有余悸。王永琴说:“我们当时都怕公司垮了,那我们就要出去打工了。没想到他们没有放弃,坚持过来了,而且不管老弱病残,只要愿意干,不影响身体,他们都愿意用,还按天发工资,真的很好啊!”
  据了解,该公司从2017年2月至12月已累计向农民支付务工工资157.65万元(用工22521人次)。同时,与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总经理冉茂胜表示,不能遇到一次灾害就灰心,还会继续干、加油干。今后还将协同桥上村、阳光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发展村集体经济;在2020年前让更多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让当地及周边农户以“土地入股”“反租倒包”“订单农业”的方式参与生产经营并扎实掌握科学种植技术,为已经到来的黄金十年农业大发展培育更多专业人才和夯实基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精准扶贫作出应有的贡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