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让精神之花永远在毕节试验区绽放——记支援毕节建设的上海籍离休护士、毕节市首例内脏器官用于教学标本的捐...
让精神之花永远在毕节试验区绽放
——记支援毕节建设的上海籍离休护士、毕节市首例内脏器官用于教学标本的捐献者秦芝玲
作者:文|本刊记者 陈熠熠  发布日期:2018/2/13 阅读次数:
秦芝玲(左)、丈夫刘群(右)和年幼的女儿离开上海赴毕节前夕合影
秦芝玲作为医疗战线代表,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奔赴朝鲜战场慰问前线战士。
因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而受到表彰
  人的一生,于自己,有多少个时刻能全情投入,无需迷惘、一往无前、奋斗不止?
  人的一生,于他人,又有多少个时刻能释放温暖,像温柔的朝阳和月光,让别人感受到奉献的馨香?
  “您来毕节快60年了,坚守了快60年,您爱着毕节吗?”随着躺在病榻上、说话吃力的秦芝玲老人一个坚定有力的点头回应,记者止不住地热泪盈眶,那一刻,在她明亮的眼眸里看见了她的故乡和远方,看见了千山万水,看见了所有的力量。
  1931年出生于上海的秦芝玲在16岁时考入上海仁济医院护理学校学习,学业完成后进入上海仁济医院当了10年护士。1948年,秦芝玲在朋友的引导下加入地下党外围组织,担负过情报传递的交通员任务,并于1949年2月上海解放前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被确认为正式党员。
  1958年底,秦芝玲与丈夫刘群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随后,秦芝玲被分配到毕节地区医院(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是该院最早的一批护士之一。
  来到毕节地区医院后,秦芝玲任劳任怨、踏实工作、不讲条件,先后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1982年参与组建毕节地区医学会和筹建毕节地区卫生系统各学会,并担任护理学会第一任秘书长,1986年离休。
  2018年1月,在秦芝玲病重之际,仍不忘奉献于毕节试验区的医疗事业,自愿表示在离世后无偿捐献全部内脏器官,并与毕节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协议。据悉,在秦芝玲老人离世后,她的心脏、肝、肺等内脏器官将在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参考标本之用,这也是毕节市在死亡后捐献出内脏器官用于教学标本的首例。
  从十里洋场到扎根毕节、奉献所有,秦芝玲老人善良的品质、奉献的精神、崇高的境界,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敲打着我们的灵魂。
  信仰的灯塔照亮一生
  1月18日,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现年87岁的秦芝玲老人,虽然老人的眼睛时睁时闭,被病痛折磨得虚弱无力,但她年迈的脸颊依然透出暖人的慈祥。“母亲现在听力不好,但她的视力却好得很!”秦芝玲的儿子、在毕节市财贸学校工作的刘宇说。
  “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贫富差距大,穷苦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我幼年丧父,家庭收入除靠母亲工作外,没有其他来源,当时我的姐姐患有肺结核,没有工作能力,需要大量的医药费,每月我们都入不敷出,生活真的很苦,我的想法就是早点学点技术,早点帮助家庭。”秦芝玲老人慢慢地回忆道。追溯过去,上海仁济医院是对穷苦人民实行免费医疗的医院,带着对这所医院的向往,初中毕业后,秦芝玲成为该院护理学校第一批允许初中生报考的学生。毕业后,她选择留在上海仁济医院工作。
  1948年,在朋友的宣传引导下,秦芝玲参与地下党外围工作,负责情报传递,慢慢地,她对共产党有了认识。“听说共产党是为穷苦人民的。”秦芝玲曾写道,“那时候年轻,党组织交给我任务,叫我把情报带到某处,我立马塞进裙子,故作镇定直至把任务圆满地完成,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党组织考验我,看我是否能够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
  1949年2月,在解放上海前夕,秦芝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后,她被确认为正式党员。1951年3月,秦芝玲被推荐加入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华东地区代表团,作为医疗战线代表,奔赴朝鲜战场慰问前线战士。据秦芝玲回忆,华东地区代表团列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有代表29人、记者4人、医务工作者3人、文工队工作人员21人,团长是陈已生,副团长是李澄之、李玉轩,秘书长是王若望,副秘书长是刘佛年,医务工作者是钱爱琚、魏敦和和她。秦老说:“在朝鲜,白天不敢出来,只有晚上才能出来,白天美国的飞机炸弹厉害,经常轰炸,遍地冒烟。那时不怕牺牲、不怕吃苦,心中就只有打倒美帝国主义。”同年5月归国后,秦芝玲被党组织安排赴福建省尤溪专区进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事迹的宣讲工作,1952年又作为党员积极分子被抽调至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参加“三反”“五反”工作,期间与刘群相识、恋爱、结婚。
  “共产党员是不能讲条件的,只有服从安排,组织安排什么就做什么,组织有需要,我们就应该响应。在1958年,党中央号召选派人员支持西部地区,我们就报名参加了。”秦老说。1958年12月,刚为人母的秦芝玲响应党的号召,与在上海市黄浦区财政局工作的刘群双双报名参与西部建设,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于是她从上海调至毕节地区医院,刘群调至毕节地区财政局。两人携全家老小来到毕节,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父母走得很决绝,卖掉了上海的房子,什么都没留,斩断了一切的根,带着外婆、姐姐跋山涉水来到毕节,当时我的姐姐才4岁多。”刘宇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记者问秦老为什么要到毕节,秦老一遍遍地重复和强调着:“我是一名党员,要把组织安排的事做好,尽力完成好,要认认真真工作。”朴实的话语诠释出秦老一生对党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贞。
  把毕节当成自己的家
  “我在内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供应室都呆过。”秦芝玲清晰地向记者讲述。
  医疗环境、医疗条件极差,护理专业毕业的人寥寥无几,就连正规学校的毕业生都很少,看到医院的这种状况,秦芝玲心急如焚,她在心里暗自说:“共产党人为了解放全人类,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秦芝玲以毕节为家,以艰苦奋斗为乐,充分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生活不习惯,她努力适应,业务上精益求精,护理上精心照顾,从不发脾气,态度和蔼,但同时却忍受着疲劳和孤寂,忍受着心律不齐、血压增高的折磨。刘宇告诉记者:“我是外婆带大的,小时候身边只有外婆,很少见到父母,他们经常都在加班。”
  1月19日,比秦芝玲早先来到毕节支援建设的原毕节地区医院妇产科主任何云生到病房探望秦芝玲。94岁的何云生老人是安徽人,与秦芝玲老人共事了27年。当两位“老姐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现场的人都无比动容。
  何云生老人说:“我们在来之前都没听说过毕节这个地方,来了之后一看,没水、没电,医院中间有一条小水沟,做饭、洗菜和其他用水都得去挑,给病人做手术没有手术灯,要去街上租。”
  “当时条件太简陋了,医生、护士什么工作都在干,简直是全方位服务,都不用家属做事情,比现在辛苦得太多了。为病人倒屎倒尿、擦洗身体,除了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外,我们还要经常守在病人身边,陪病人聊天,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有的病人家里没钱,我们就把自己的饭菜让给病人吃,病人急需输血了,我们马上挽起袖子输血给病人,我们的全部精力都在病人的身上。”何老感慨地说。
  在何老的记忆中有一件事情印象深刻,她的儿子3岁时在山上吃了野果子后中毒,呕吐得厉害、水都不能喝,病情十分严重。忙于工作的何云生把儿子交给了秦芝玲,经过秦芝玲一个星期的悉心照料,儿子完全康复了。何云生说:“我因为信任秦护士长,所以才把儿子交到她的手中,像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秦护士长工作积极负责,又是模范党员,得到了很多病人的信任,而得到病人的信任是多么重要呀!”
  刘宇说,自己的出生都如同玩笑一般,因为学医的母亲忙到连她怀孕了都不知道,直到肚子疼了还以为是胆囊炎发作,去做检查后才知道是怀孕了。
  秦芝玲在工作期间还办过培训班培训护士,负责过毕节地区护理方面的技术职称管理工作,包括去过哪些县进行招生,她都能向记者一一说出。
  “当年我的父母来毕节,在经过贵阳的火车站时,有些同行的人看到这样艰苦的条件就马上折回上海了,包括在后来的这些年,有很多和父母一样的人都没坚持下来,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但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回去的念头,就算在‘文革’时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都一直坚守着。”刘宇告诉记者。
  “秦阿姨!”“护士长!”在何云生和刘宇的描述中,记者依稀听到了病人们对秦芝玲亲切的呼唤。
  1986年,因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秦芝玲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表彰,获得荣誉证书。
  让生命选择这样的方式谢幕
  秦芝玲老人的儿媳妇、刘宇的妻子王艳玲说:“婆婆的脾气非常好,从来没见她和谁吵过架、红过脸,平日里说话轻言细语,非常善良、非常乐观。当我们听说她想捐献器官时,都非常吃惊和感动,觉得她的思想境界太高了!”
  秦芝玲长期患冠心病等疾病,特别是在1996年老伴离世后,身体每况愈下、各种器官病变明显。“儿子,我的这个心脏,血管已经堵塞很多年了,以后作为研究高血压、冠心病是个好标本。我走后,你要把我的器官捐献出去,我觉得火化可惜了,捐献了估计还能发挥点作用。”两年前,秦老半开玩笑地与儿子说,但刘宇也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母亲的玩笑话。
  2017年12月,秦芝玲老人病重住进医院。在病床上,秦老对刘宇说:“你把我给你说的事情办了。”当时刘宇还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然后母亲很认真地对他说:“我以前跟你们说的,把我的器官捐献给医院或学校,你快去联系,要及时!”刘宇这才知道,母亲以前说过的话,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虽有不忍,但我们支持母亲的决定!”刘宇有些激动地说。
  “我离世后可将心脏、肝、肾、脾、肺等内脏器官捐献给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或者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教学研究参考标本之用,为毕节的医学事业作最后贡献。另外,我的眼角膜可以捐献给需要的人使用。”这是秦芝玲老人在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申请书上的原话。
  刘宇说:“母亲的心愿是身上的器官能拿走的都拿走,特别是她觉得自己的眼睛很好,很想捐眼角膜。”
  秦芝玲老人因年事已高,不适宜作眼角膜捐献,经过多方评估,秦老的内脏器官用于医学教学、研究最为合适,将在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参考标本之用。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黎梅表示,受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固守“入土为安”“完肤厚葬”等传统观念,而不愿将器官遗体捐出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致使用于解剖的人体尸体稀缺,严重制约解剖教学、科研的发展,阻碍了医学生的培养,从而牵制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黎梅对记者说:“我市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用作医学教学、研究的还是零记录。当我们得知有一位离休老干部自愿捐献内脏器官给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教学标本的时候,内心无比感动,这在我市是首例内脏器官用于教学标本的捐献者。她老人家的这一壮举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情怀,有利于推动我市器官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学、科研工作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毕节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邓韬说:“看望秦芝玲老人时,老人慈祥的面容及平静而坚定的话语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崇敬。器官捐献、遗体捐献是个体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奉献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刘宇说:“父母是我最好的榜样。父母这一代很多人扎根于乌蒙群山间奉献了一生,从未谋划过为下一代争取什么更好的利益,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却用奉献默默地为这个社会的进步涂上了自己的一抹色彩。我们国家和民族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这样的担当,才会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秦芝玲对于祖国的爱、对于毕节试验区的情怀,是“我爱你,像春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图片由受访者家属提供)
[1楼] 网友薛生,于2018/3/6 21:10:05发表:
阅读完此篇事迹报告,十分感动,感动毕节有这样一位默默辛勤,平凡岗位做一生不平凡事情应该表彰!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