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强化内涵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工作回眸
强化内涵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工作回眸
作者:文|图 刘家琨  发布日期:2018/3/1 阅读次数:
2017年8月23日,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前排左二),市委副书记、市长桑维亮(前排右三)等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调研医疗卫生工作,听取院党委书记常琦(前排右一)、院长陈文智(前排右二)的工作汇报。
  2017年,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强化人才队伍、学科发展、医疗技术、教学科研、智慧医疗、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建设,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在全院员工的拼搏奋进下,医院实力、品牌、信誉、形象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辛勤付出硕果累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顺利通过评审;《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报》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和《健康报》联合表彰为“优秀院报院刊”,1人被表彰为“院报院刊优秀编辑”;1人获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表现突出护士”荣誉称号;重症医学科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在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2人获得一等奖,2人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跨省就医入院、出院和结算情况、“医联体”等相关工作得到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医疗养老组的肯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医院调研医疗卫生工作后,对该院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人才引进成果丰硕。1个博士后、2个博士、24个硕士加入医院人才团队,学科带头人凸显领军作用,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增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探索与医学院校、上级医院合作,采取“借智发展、借船出海”措施,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搭乘援黔医疗专家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遵义医学院帮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东风,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广州医科大学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在职人员硕士专业学位培训班顺利开班;与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医学委员会、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其国际应急网络平台,为医院医、护、药、技和管理人员提供研修途径,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院授课,推动医院与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以及其他交流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技术水准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团队,促进科研教学工作的大力发展,加速推进医院内涵品质与国际接轨,彰显了医院走进新时代、面对新格局新要求、践行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气魄。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筹建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正式成立并开始接诊,成为全省第一个专门针对患者有过敏反应诊疗的专业学科。医学生殖中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夫精人工授精)试运行并顺利通过国家级专家组现场评审,全市首例“夫精人工授精”辅助技术助孕成功。樊代明院士工作室、消化内镜中心及药学实验室投入使用,成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极大地改善了市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环境和条件。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心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等5个学科成为市级重点学科,肾内科、耳鼻喉科成为市级扶持学科,形成了学科齐全、设施完善、重点突出、整体跃进的学科发展格局,实现了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医疗质量不断提升。神经外科完成全省首例导航下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巨大肿瘤切除术、全市首例应用火炬冰淇淋技术行颅内动脉瘤栓塞,心胸血管外科完成全市首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髂动脉造影+股浅动脉造影+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股浅动脉球囊成形术,耳鼻喉科完成全市首例经鼻内镜下行左侧眶内壁骨折片取出加囊肿切除术,脊柱外科完成全市首例颈椎后路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寰枢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眼科完成全市首例硅油取出联合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术,小儿外科•骨外科二病区完成全市首例膝关节单间室置换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自主完成全市首例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圈套器肿瘤切除术+冷冻治疗术,心血管内科首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康复出院……多项新技术填补毕节市医疗技术空白。脑部内镜、心脏介入及鼻内窥镜治疗、腹腔镜微创、消化内镜下治疗、关节镜下治疗等日趋成熟,标志着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向“微创、高效”方向全面迈进。
  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全省市(州)级首台ECMO(体外肺膜氧合)“落户”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进一步提升医院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急救水平和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消化内镜中心引进全市首台安翰磁控胶囊内镜投入使用,该内镜具有无痛、无创、无需麻醉等优点,只需吞服一粒如药丸一般大小的“胶囊内镜”,便能完成全消化道系统内镜检查,免去传统内镜插管带来的不适,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填补了毕节市小肠疾病检查的空白。
  教学科研同步推进。2017年10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国家第二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年申报科研项目52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46项;发表论文67篇,其中有1篇被SCI收录。
  成功举办“2017医疗卫生院士专家援黔毕节行暨毕节市医院院长高峰论坛”“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2017年度贵州省康复医学年会暨毕节市神经内科分会成立大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2017年‘走进西部’卫生人才培训项目——贵州省县级医院临床医师培训班”“致福送诊•贵在有你•医者仁心——健康贵州行(毕节站)活动”等大型活动。
  远程医疗服务于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推进医疗服务新举措,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医院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上下功夫,借力“健康大数据”“精准医疗”向基层延伸,依托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牢牢发挥“中转站”作用,通过上联中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下联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与全省1400余家医疗机构搭建远程医疗网络平台,针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内、外、妇、儿科的远程门诊,并实行轮岗排班,对远程门诊转诊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转诊患者无须排队挂号、无须预约床位,即可直接到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并常年派专家对口支援、坐诊、讲学、查房、手术,开展疑难病例会诊、影像会诊、病理会诊和学术讲座,实现了远程门诊、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等远程功能互联互通的全覆盖,既帮助乡镇卫生院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降低医疗及相关费用,又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治水平,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和痛苦,大大节省了患者看病的时间,真正让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医改”工作施惠于民。在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规范的同时,破解医改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医改新思路和创新服务新模式。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成立带量采购领导小组,药品、耗材实行带量采购;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医师合理用药;控制各类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对困难群众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农合”扶贫政策,逐步扩大门诊大病报销范围,提高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患者长期门诊治疗医疗费用报销限额、住院报销比例;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和跨省即时结报,切实方便患者异地就医。稳步推进医改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受益明显,提高了患者看病就医的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医疗改革新成果。
  对口帮扶成效显著。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医院”的辐射引领作用,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助推“同步小康”,使医疗精准扶贫全覆盖。医院党委组织对织金县化起镇大山村、毛栗寨村、塘边村、大田边村、六甲村等精准帮扶点开展义诊、捐赠药品、慰问党员和留守儿童等活动。医院还积极配合、协调织金县三甲街道龙潭村、小龙场村共完成贵州民居改造134栋,新建4750平方米的广场1个,完成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建成旅游便道300米,修建荷塘步行道1.5公里、排洪沟1800米,修建凉亭1个、文化墙15面,制作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牌60块,并对村办公楼进行了改扩建。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解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除减免部分患者的医疗费用外,每年救助贫困、“三无”人员医药费用120余万元,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医院员工开展为抵御自然灾害等公益事业捐资和义务献血、拥军优属、卫生下乡进村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好评。(作者单位: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