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用生命守护信念与忠诚——追记新场地下党第三任总支书记林正良
用生命守护信念与忠诚
——追记新场地下党第三任总支书记林正良
作者:文|郑德义  发布日期:2021/4/21 阅读次数:
位于金沙县第一中学的林正良塑像(资料图片)
  1934年1月,中共贵州较早的支部在毕节建立,革命之火在毕节燃烧。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多少毕节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忠诚和信念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颂歌。他们的英名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新场地下党第三任总支书记林正良就是其中一位。
  林正良,于1909年11月23日出生在民国时期贵州省黔西县新场镇(今金沙县)。1941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林正良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幼年时在新场读过私塾。在张仲芳先生的引导下,读了不少爱国诗文,如“国破家亡莫说哀,王郎仗剑几徘徊”“建业何时能建业,长安未必可长安”等。十四五岁时,他就能写诗作赋,自小勤奋好学,1927年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贵州省立男子师范学院就读。在省城学校读书期间,他除了学好各学科外,还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从中吸收了不少新文化、新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课余时间他常和蓝运富(蓝芸夫)、李正荣、胡家驹等同学聚在一起谈论救国报国,并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在省城学校,他积极参与组织抵制日货,反对不合理的会考制度。寒暑假回到新场,他向同学们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30年春,完成学业的林正良回到新场从事教育工作。在从教期间,他曾任过教员、教务主任和校长。他除了认真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外,还和蓝运富等进步老师以学校为阵地,用教育职业作掩护,不断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同时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为了宣传抗日反蒋,他和蓝运富等进步教师将《生命与国家》大型话剧搬到新场的舞台上,并在这部话剧中饰演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的角色。在《农民血》中他饰演农民的儿子,在《棠槺之花》中他饰演严仲子,在《群魔乱舞》中他饰演维持会长,在《遗嘱》中他饰演大少爷。舞台上,他不管扮演什么角色,都演得十分投入和逼真,深得观众的喜爱。通过这些话剧在舞台上的展现,极大地影响和鼓舞了新场各界人士抗日反蒋的热情。
  1934年,林正良任新场女子学校教务主任。在此期间,为了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唤醒民众起来参加抗日反蒋,他与同事们奔忙于新场各界,筹集资金创办了图书馆,并倡议开展捐书活动。捐书活动中,他不仅把家中存书捐出,还自己出钱向上海“生活书店”订阅了一批进步书刊,不断丰富馆内藏书。在创办图书馆期间,国家正值内忧外患当头,但他常以诗言志鼓励大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无比愤恨,奋笔写下了“噩耗远传我心忧,倭寇出兵占卢沟。祖国山河重破碎,有谁抗战领貔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蒋介石反动派不抵抗的腐朽没落。
  1938年春,林正良担任新场第一学校教务主任,积极推动聘用有志进步青年李绍夫、刘墨洲、陈炯、余英、罗学敏等为教员,以此充实进步青年队伍。为了促进学习和统一思想认识,他们组建了“文艺研究会”,实为这些进步教师的秘密读书会。他们读的主要内容有《资本论》《国家与革命》《毛泽东自传》,鲁迅的《华盖集》《呐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潘梓年的《社会科学》等进步政治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刊,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并影响身边的有志青年。同时,他们还成立了“乡村教育团”,把进步教师组织起来分成小组下乡,以教农民识字为掩护宣传革命思想,让农民朋友觉悟起来参加革命斗争。“文艺研究会”和“乡村教育团”所做的工作,极大影响了有志青年,许多青年觉醒后积极参与到革命斗争中,这为后来新场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革命斗争理念的广泛宣传及红军长征途经新场播下的革命火种的影响下,新场广大民众的抗日反蒋情绪不断高涨。为了有力开展对敌斗争,林正良和周围的同志一直在寻求一个能领导大家共同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的团体。于是,在1938年暑假期间,大家公推赵促成到贵阳与中共贵州省工委联系,并将新场的革命斗争形势和热血青年的意愿向省工委如实作了汇报。
  1938年10月,省工委委员秦天真来到新场。秦天真在新场期间,通过实地了解新场的斗争情况和对新场的几十名青年进行考察谈话后,决定吸收李绍夫、林正良、蓝运富、廖明星、陈炯等二十余名青年加入党的组织,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新场总支委员会。党总支委员会成立后,李绍夫任党总支书记,廖明星任组织委员,林正良任宣教委员,蓝运富任统战委员。
  新场地下党组织建立后,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培养进步青年,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了“石场支部”和“清池支部”。由于工作开展比较频繁,加之新场民众对国民党新场区党部的施政抵制情绪越来越高涨,进步活动便遭到区党部的监控。于是,在1939年春,新场党总支决定把党员分散到各地开展工作。林正良被派到石场以教书为掩护,参与石场党支部开展地下工作。林正良在石场,沿用了新场党总支建立“文艺研究会”的方式:一是组织大家学习进步书刊;二是组建文艺宣传队,利用赶集天上街表演,以此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日本侵华和蒋介石反动派的罪行,唤醒民众起来斗争。期间,石场党支部培养吸收了8名进步青年加入党的组织。
  1939年8月,根据组织决定林正良回到新场。这时,省工委将新场党总支领导刘星洲调到遵义创办“快读书店”,同时指定林正良任新场第三任党总支书记。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控制了贵州,国民政府通令将各行各业的自发“帮会”组织改名为“同业公会”,置于国民党各地党部的监控之下。这时,以林正良为首的新场地下党组织乘机利用国民党的这一所谓的合法组织形式,将商业、手工业等组织合并为“同业公会”。“同业公会”中也有新场地下党工作者,表面上它是一个民众组织,实际是在新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1939年冬天,在新场党总支的统筹下,利用“同业公会”的合法身份,组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申请立县”示威游行活动。游行活动中,林正良登台演讲,痛斥国民党政府的不作为。通过示威游行等方式,不断给国民党政府施压,并强烈要求国民党贵州省政府同意新场立县。经过新场地下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新场民众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41年7月国民党贵州省政府同意将新场从黔西县划拨出来,立县定名“金沙县”。
  林正良从教多年,深知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于是,他利用新场区长刘敬书热心教育事业,提出了新场创办玉屏职业中学的主张。经过多次磋商后,刘敬书同意创办玉屏职业中学。在筹建玉屏职业中学时,林正良为“筹委会”委员。不久,玉屏职业中学建成并招生。
  玉屏职业中学建成后,为了丰富新场人的文化生活,让学校的学生有书看有书买,林正良倡导集资创办“十友书店”。“十友书店”的书,主要是在贵阳“生活”“读新”“读书生活”三家出版社进货。在购买图书时,购进了不少进步书籍。“十友书店”所进的这些进步书籍,对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唤醒新场人觉悟起到了较大作用。
  1940年7月,中国华北、华南大片土地沦为敌占区。为了揭穿蒋介石反共的阴谋,林正良在暑假期间,组织玉屏职业中学师生40余人成立“抗战救亡农村工作团”。他率领工作团自带行李和道具,往返境内14个场镇巡回公演话剧《夜之歌》《打东洋》《张家店》《死里求生》《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等。地下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国民党区党部的不满,于是,玉屏职业中学被勒令停办。
  1941年初,新场的革命斗争形势发展迅猛,新场国民党区党部层层上报至国民党贵州省政府后,当局十分恐惧。于是,在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前夕,由国民党贵州省保安司令部指派特务头子熊麟带人到新场,抓捕新场地下党员。1941年1月24日,林正良不幸被捕并被押解到贵阳关进保安司令部的监狱。
  林正良被捕后,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一身正气。狱中的林正良,受尽敌人非人的折磨后,不顾被砍头的后果,奋笔疾书写诗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滔天罪行:“暮地风波起不平,满城风雨鸡犬惊。声声腊鼓催除岁,处处警岗在捉人。思想自由偏犯罪,救亡努力反殃身。河山破碎扶桑恨,祸起萧墙此用兵。”
  林正良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一身正气,激怒了凶残的敌人。敌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于1941年8月7日将林正良秘密杀害在贵阳保安司令部狱中。
  林正良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追求真理、坚贞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金沙立县和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将永远载入史册![作者系金沙县党史研究室(史志办)退休干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