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我的一点体会
我的一点体会
作者:文|周建宏  发布日期:2017/12/19 阅读次数:
  我是《毕节试验区》的一名老读者,从杂志诞生的那一天起,杂志社每一期都给我赠阅,直到我已经退休了,仍然继续给我赠阅,从不落下一期。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到单位的收发室去领取报刊信件,《毕节试验区》就是最准时寄到的,也是最到得齐的。有时候我还对收发室的同志开玩笑说:“世界上最没有忘记我的,要算《毕节试验区》了!”
  是的,这份杂志算是我的枕边书,每一期取回来我都放在床头柜上,每晚睡觉前都要看上几页,有的栏目详细阅读,有的栏目浏览,总之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从中了解到党的大政方针,了解到试验区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变化,同时也了解到发生在黔西北大地上的历史文化人物和历史事件,总是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仅以《毕节试验区》2017年4月(下)(总第138期)为例,其中有“特别报道”“特稿”“试验区笔谈”“试验区之窗”“社会经纬”“历史•文化”等栏目。不论哪一个栏目,几乎都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看不到一个错别字,这足以体现“认真”二字和办刊标准之高。
  在本期“历史•文化”栏目登载的《丁宝桢涉足“羊吃白菜案”始末》一文,读后让人大长见识。记得小时候曾经听人用戏曲形式演唱过“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但没有听到有丁宝桢这个人。于是看了标题就想一口气读完整篇文章了解个究竟,并为织金县出了这位晚清重臣而骄傲,更为这位“普称华夏循吏和廉吏”的重臣而自豪。
  同样是这一期杂志,在最后的两页以“印象七星关”为题,用15幅图片介绍了美丽的七星关,既有自然的优美环境,又有人文的历史风貌,更有飞速发展的现代景观。凡是图片介绍的地方,我都去过,比较熟悉,但通过图片的宣传介绍,使我感到美丽的家乡更加可爱、发展更加美好、前景更加诱人。
  读《毕节试验区》的渠道很多,不仅在“读者之家”可以阅读,而且在报刊亭、在银行的营业厅等公共场所都可以阅读。每当我去银行办事的时候,需要排队久等,于是很自然地在报架上取一本《毕节试验区》翻阅,既利用闲暇了解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又不会感到时间的寂寞。尤其在七星关区人民公园的“读者之家”,翻阅《毕节试验区》的读者比较多,有的还是我认识的老朋友,他们和我都有同感,认为这份杂志办得好,具有政策性、思想性、地方性、美感性、可读性等特色,并且很难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刊物质量很高,满满的正能量,很受读者欢迎。
  读刊物还可以识人品。担任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社长、主编的李霓同志,她的工作和为人,众有同感,是一个讲认真、很负责、很地道、很热情的人。十几年前,她还在《毕节日报》任社会生活部主任的时候,就是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办好报纸和待人接物,因此给我的印象很深。后来她被提任担纲《毕节试验区》的主编,带领杂志社整个团队把杂志经营成了毕节试验区的一个亮丽的宣传窗口,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自创刊以来,《毕节试验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刊”“全国十佳党刊”“全国党刊工作创新奖”等殊荣,就足以说明刊物的质量之好和分量之重,足以说明李主编所付出的心血和同志们的努力。
  特别要提的是,李主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杂志的宣传普及和宣传效果,于是从2013年10月起,在全国300多家地市级党刊中率先开办公益性的党刊“读者之家”,并且这个“家”是办在公园等人们喜欢聚集的地方,让更多的读者免费享受到精神食粮。
  因此,李霓不仅是刊物的主编,更是“读者之家”的主人。李主编作为名符其实的主人,呕心沥血办刊的初心没有变,热情对待读者的初心没有变。我作为一名老读者,着实打心眼里佩服。
  说起读《毕节试验区》的感受很多,受益也很多,千言万语难以言表。在这里,谨以此诗表达我的心声:
  创刊问世结友谊,期期赠阅心感激。
  图文并茂巧设计,拜读欣赏深受益。
  力作传递正能量,精品频出创佳绩。
  重视质量求完美,全国评选获第一。
  
  茫茫刊海绽奇葩,乌蒙大地一枝花。
  辛勤呵护满十载,清香溢远飘万家。
  良师益友受称赞,行家里手尤可夸。
  品读胜似享盛宴,精神食粮营养佳。
  同时,我还要祝愿《毕节试验区》越办越好,使其成为更多读者的良师益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成为宣传推介毕节更加亮丽的窗口、成为试验区脱贫攻坚奔向小康实现现代化更加响亮的号角!(作者系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