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党支部监督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党支部监督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作者:文|彭雪莲  发布日期:2017/12/28 阅读次数:
  党的十九大修正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这一规定对党支部履行监督职责的定位更为明晰、更为精准,彰显了党支部在监督党员中所应承担的重要职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全面掌握国家公共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内监督,尤其是党支部的监督,是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正确行使权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党支部监督的主要特点
  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耳边更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有了监督,对党的各项工作更为有益。当前,对执政党、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形式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即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党内监督又包括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党委(党组)的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党外监督包括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与各种形式的监督相比,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主要是党支部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一种,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监督的直接性。《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章》的这一规定,从制度设计层面就赋予党支部监督的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党支部通过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缴纳党费、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广大党员连接在一起,能够直接而不是间接、面对面而不是背靠背了解党支部全体党员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
  二是监督的易操作。相对于其它形式的监督来说,党支部的监督简单易行,便于操作。首先是监督的对象精准。党支部监督的对象就是本支部的全体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其次是监督数量适中。党支部党员数量,少则3-7人,多则20-30人,一般不超过50人。这种数量规模易于党支部监督。最后是监督行为易行。同一党支部的党员在思想上经常学习交流讨论,在工作上联系比较密切,在生活上来往较多,相互之间了解得更多更深更全面,这为互相监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监督的常态化。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党内一律平等的原则。《党章》规定,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为党支部监督作用的实现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党支部组织生活、政治生活是常态的,因此,党支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也是常态的。党支部通过集中性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实现对党员干部监督的经常化、常态化。
  党支部监督的现实困境
  《党章》规定,基层党组织要承担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责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基层党组织要承担起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等三项监督职责。可以说,基于制度设计层面,党章党规就为党支部履行监督的职能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之一。党支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本应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
  一是监督功能弱化。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的功能首先体现为政治功能,而监督功能是政治功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全面从严治党之前,由于管党治党存在“宽松软”现象,党支部监督功能弱化,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党支部不愿监督、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情况较为突出。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正常,疏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有的党支部,在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有的党支部,只注重发挥教育管理的职能,不注重发挥监督的职能,对本支部党员的情况不了解,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的党员也听之任之,甚至本支部的党员做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也不清楚。长此以往,最终导致的是党支部功能的弱化,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削弱。
  二是监督职责不清。《党章》规定,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设纪律检查委员。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往往落空。一方面是机构设置不健全。从党支部委员会的设置来看,一般只有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没有纪检委员,“有组织无纪检”的情况普遍存在,纪检有岗无人或由其他委员兼任,没有专门从事监督的纪检委员,监督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是职能职责相对模糊。《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都规定了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监督的职责,只是宏观地规定党支部的监督职责,对纪检委员的职能职责不可能微观地作出具体规定。
  三是监督实效缺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正风肃纪不断深入。全国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280多人、厅局级干部8600多人、县处级干部6.6万多人,还有为数更多的“苍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党员组织关系以及党费清缴工作排查,从排查的情况看,无论是失联党员,还是党费缴纳方面都存在突出问题。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卓著,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党的十八大以前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弱化现象突出。党支部没有凭借组织的优势,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党支部监督的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在整个党内监督体系中,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应当是最重要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是最基础的一种形态,第一种形态运用得好,有助于降低其它三种形态的运用。党支部处在党的组织机构的“神经末梢”,是党的监督系统的前哨,具备近距离监督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发现党员干部细微性苗头性问题,通过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就可以避免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小错误演化为大错误。
  一是增强监督意识。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一提到监督,就认为是纪委部门的工作,与基层党支部无多大关系,甚至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对自身肩负的重要监督使命也认识不清、重视不足、担当不够。《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增强监督意识,既履行监督责任,又接受各方面监督。”党支部监督不只是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的事,而是每个支部成员的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党支部监督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互相监督的意识。一方面要敢于监督。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架构的最末端,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一般无职无权,很难监督本支部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既不敢发声,更不敢亮剑,长此以往,反而会害了领导干部。因此,党支部必须要敢于监督,要敢于坚持原则、揭露错误,坚决维护党纪的严肃性,敢于拉下面子,不当“老好人”,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角度,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角度,从关心帮助爱护同志的角度来认识监督,就会增强监督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善于监督。党支部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监督的目的。没有敢于监督,就谈不上善于监督;但没有善于监督,强化监督就难以奏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把握监督重点,重点盯住支部的“关键少数”,加强对支部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创新监督方式,目前党支部监督的形式单一、渠道狭窄、手段有限、程序缺失,工作仍以传统方式方法开展,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监督。要加强日常监督,无数事例证明,不少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违纪违法都是从一些小事小节开始的,通过监督其生活方式、交友情况及家属等情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于在萌芽状态的违纪违规行为,对其进行早期处理、批评和惩戒,防止小错变大错,防止事态变重。
  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党支部监督要发挥作用,必须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首先,针对当前党支部普遍存在的“有组织无纪检”的情况,要求各党支部必须按照《党章》规定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能由其他委员兼任。其次,必须明确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在监督方面的职责。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支部的监督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确立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支部的监督作用落到实处。同时,纪检委员作为具体承担监督职责的委员,必须明确和细化其监督职责。最后,建立相关监督制度。比如,建立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制度;又比如,建立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对本支部的党员在职务的升迁、工作的调整以及考核和评议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制度,让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有更多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再比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党支部成员违纪违法,而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没有起到监督作用的,除了追究本人的责任外,同样要追究党支部书记等人的失职失察责任。
  三是提高监督素质。党支部要履行好监督职责,虽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不少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对业务工作不熟悉。因此,必须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要通过学习教育,让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支部全体党员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从而增强监督的意识和自觉。其次,要强化技能培训。各级党组织在培训时要把纪检委员的教育培训纳入每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不断提高纪检委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最后,要强化互相监督。在加强纪检委员对党支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同时,必须强化党支部、党员和纪检委员的互相监督,把自我监督同党内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为保持风清气正的支部环境创造条件。(作者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副教授)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