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调整产业结构 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观摩侧记
调整产业结构 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观摩侧记
作者:文|图 实习记者 尚宇杰  发布日期:2017/11/20 阅读次数:
刘远坤(前排左二)、桑维亮(前排左三)、卢林(前排右二)、李玉平(前排左四)在黔西县锦星镇白泥社区草莓基地参观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枫林尽染,秋风送爽。10月20日,2017年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黔西县召开。会前,副省长刘远坤率观摩组先后深入黔西县绿化乡石板社区林下经济发展和脆红李基地,锦星镇白泥社区草莓基地,林泉镇营脚村大葱基地、猕猴桃基地和海子村田园综合体等地,就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情况进行实地观摩,与会人员在观摩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桑维亮,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卢林,副市长李玉平陪同观摩。
  抓产业、强品牌是黔西县绿化乡产业发展的两大“法宝”。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通过“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脆红李基地,种植脆红李800亩,培植出富硒脆红李,打响了脆红李品牌。与会代表在品尝脆红李之后纷纷表示,脆红李甘甜可口、口感极佳,绿化乡林下经济发展和脆红李种植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
  今年以来,锦星镇深入贯彻落实“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三个一批”为保障,建设“六个一万”产业工程,即以建立一批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经营主体、拓展一批销售渠道为保障,大力发展1万亩精品水果、1万亩高山冷凉蔬菜、1万亩优质水稻、1万亩高产油菜、1万头能繁母牛、1万头优质商品猪,以扶贫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其中,白泥社区作为该镇1万亩精品水果草莓种植区,深入践行“塘约道路”,选准优势产业、找准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万亩优质草莓基地。2016年,该社区引进浙江省建德市技术能人盛能水,成功新建150个大棚种植草莓,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将全村79户贫困户271人全部吸纳为社员。每个大棚年纯盈利6000元以上,贫困户、合作社、村委会按照7∶2∶1分红,入股贫困户每年分红4200元以上。
  在白泥社区草莓种植基地,刘远坤向当地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草莓种植亩产量和经济收益情况。刘远坤指出,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因势利导,把草莓种植产业做大做强,以打造“草莓之乡”为目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林泉镇海子村按照“山上果园,山下田园”和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重点抓设施农业发展蔬菜种植,践行“塘约道路”激活农村经济。目前,该村已引进了贵州长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000亩露地蔬菜基地,贵州海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500亩以猕猴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同时,培育了由本村致富能人组建的贵州万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500亩猕猴桃园;黔西聚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00亩以香菇、木耳等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5000平方米的多肉植物园;林泉镇果芝林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占地面积2300亩的林下套种蔬菜种植李子、石榴、樱桃采摘园。
  海子村充分践行“塘约道路”,牢牢抓住“三变”改革之机,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整合资源,将财政资金及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等入股到贵州长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海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000元为1份现金股,贫困户、合作社、村集体按7∶2∶1分红,投产后村集体每年至少获得20万元的红利。
  目前,已申报成为省级农业园区的海子果蔬示范园,每年可解决劳动力就近务工800人,劳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预计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突破1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可达160万元,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观摩。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