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开足马力全速冲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足马力全速冲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作者:文|胡 海  发布日期:2017/11/20 阅读次数:
作者(中)到赫章县第一中学调研教育扶贫工作(供图/赫章县政府办)
  赫章县是全国189个、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85.91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3.56%。现有11.14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13.62%。当前,脱贫攻坚正值攻坚拔寨阶段,唯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奋发有为,方能打好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增强使命感 学思践悟战贫困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抓好精准脱贫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并用其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赫章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一切工作围绕经济工作转、经济工作围绕脱贫攻坚转,“113攻坚战”集结号、冲锋号响彻山川河流、乡村民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至2016年,17万余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尚有11.14万贫困人口奔赴在脱贫路上,攻坚正值爬坡过坎、“啃硬骨头”阶段。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咬定目标,狠抓落实,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打好组合拳 夯实脱贫基本功
  基础设施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基本功”,没有配套完善的基础,一切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贫攻坚首先要从改善发展条件入手,着力打好路、水、电、讯等设施配套“组合拳”,才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一是要打好路网内联与外延“组合拳”。交通是地方发展的“咽喉”,边缘化的交通必然带来边缘化的经济,必须打破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对外,要加快建设通用机场、赫水高速、赫纳高速等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对内,要全力推进县乡公路建设和改造,特别是要实施好“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全面完成全县4000多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打通乡村路网“最后一公里”,努力构建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二是要打好水利建设与产业配套“组合拳”。水是生命之源,没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发展产业就是天方夜谭。要精心谋划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等工程,扎实抓好万家沟、平顶等21座水库,索姑克、小署块等33座山塘及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流域治理、污水处理、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精准测算以水定产,促进“水产”合理匹配,全面提升生产生活、产业发展供水保障能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工程用水充足,产业用水配套。三是要打好电讯保障与升级“组合拳”。电力提高生产力,信息连通大世界。电网和信息网络不仅要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更要能满足群众生产发展需求。要抢抓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机遇,坚持主网建设、城网改造、农网升级“三网并进”,全力推进第一、二批低电压整治项目和第二批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切实解决低电压、超负荷等突出问题,确保供电稳定安全全覆盖;要大力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建设,积极支持贫困村免费WiFi和4G网络建设,提高宽带网络普及和接入能力,力争年底实现农村50M宽带接入用户新增7600户、行政村通宽带174个、农村家庭数字电视延伸覆盖数新增4500户。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等工程,架起农村通往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切实增强农村现代化发展能力。
  绘好战略图 铸就产业致富梦
  产业是实现全面脱贫、稳定脱贫的支点。要抓住产业规划这个“牛鼻子”,按照“差异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规划理念,全产业链推进、全品牌化打造,充分利用寸金寸土,让每一块土地都能长出“宝贝”,让每一个产业都能发挥最大效益,让贫困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从而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合力攻坚积极性。一是农业发展要“百花齐放”。按照“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以农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点,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将精细化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入推进精品农业培育工程,着力构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香葱、蔬菜、食用菌、反季节马铃薯、矮化苹果、樱桃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特别要精心谋划好可乐猪、核桃两大“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狠抓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创建、过程化监管,推动绿色优质产品不断“泉涌”、走出山门。二是工业发展要“百尺竿头”。按照“立足资源禀赋、科学合理开发,锁定重点区域、盯住重点产业”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一园四区”配套功能,引导企业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扎实抓好农特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加工、装备制造、建材制造,持续推进煤矿、铅锌冶炼行业兼并重组,努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空间、新动力、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促进工业产业复苏复兴。三是旅游发展要“百家争鸣”。按照“重长远、抓基础、育精品、创品牌”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总规和详规。乘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充分挖掘地方旅游特色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工程,加快推进九龙谷温泉、阿西里西大草原、大小韭菜坪景区、雉街彝族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的24个村,建成一批旅游产业要素齐全、设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争创一批品位高、文化浓的精品旅游景区,培育一批一流的名牌旅游产品,推出一批以大韭菜坪景区为“集散地”的阿西里西黄金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业区域组团发展。四是其他产业要“百卉千葩”。按照“互融互进、共生共荣”的思路,不断拓展其他产业领域。以大数据为引领,聚焦特色文化、健康养生、“互联网+”等业态,不断提升和完善餐饮食宿、零售批发、农村服务、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等的水平和功能;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五个一”工程,积极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把绿色产品销出去、把网上“洋货”带回家,真正实现“网货下乡、赫货出山”。
  建好搬迁房 帮助群众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战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特困地区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紧盯最边远、生存条件最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村寨,精准摸清“搬迁谁”,精心谋划“怎么建”,引导群众“怎么搬”,突出解决好“搬后怎么办”的问题。一要强化产业联动。充分利用好搬出地的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以产权为基础,以股权为纽带,以产业为抓手,切实发挥“三变”改革在特色产业中的作用,下大力发展好特色产业,让老百姓有更多保底收入、股权收入。二要强化培训带动。结合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认真测算培训需求,确保培训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让每一位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点对点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抓好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培训,帮助搬迁对象进集镇、进园区、进景区、进企业实现就业。三要强化保障拉动。对搬迁对象中的“4050”人员和就业困难家庭,大力发展服装生产等见效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近安排公益性岗位,确保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1人以上实现就业;支持、鼓励、引导有文化、有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搬迁户自主创业;对各个安置点的入学人数、师资需求等进行认真测算,统一协调安排,解决好搬迁对象子女入学入托问题,保障搬迁户子女享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四要强化后续管理。大批量的移民在同一个条件、同一个政策、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社区入住生活,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优惠政策等稍有不公不慎,就会“触点”引发“爆点”。因此,必须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社区管理机制,强化社区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致富、安居乐业、和谐共生。
  狠下绣花功 织牢民生保障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以“绣花”布局精密、针针到位的用心,以“绣花”针脚均匀、线线相扣的细心,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绣”出脱贫致富的美好图景。一是强化文化建设,共享民生成果。牢固树立“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切实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配备,着力解决“大班额”的问题。大力引进社会办学、市场办学,着力解决地方师资不足、优质教师不多、办学理念不先进的问题。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突出抓好文化项目建设,全力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推进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着力形成涵盖文化体育旅游全方位的精品文化品牌,真正让教育文化民生成果惠及全民。二是强化就业创业,夯实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执政之基。发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引导能人回乡、老板回家、企业回迁、资金回流,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推进职业培训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真正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扶贫。三是强化医疗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改善县级医院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着力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加快赫章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项目建设进度,规划建设精神病专科医院,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县储血站规范化建设。在实施“三重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实施健康扶贫第四重医疗扶助制度,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和返贫,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强化社会保障,筑牢民生网底。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城乡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切实保障公平正义,让民生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抓好大党建 厚植基层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党的工作最坚实的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及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一是精准对焦“三无”问题,厚植基层基础。针对“基层组织不硬、支部书记带动能力不够”的问题,坚持以大党建为统领,积极鼓励干部“下支部”、培育能人“当支书”、吸纳能手“进班子”。特别是要结合部门优势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派好“第一书记”,坚决破解支部“虚化”“无人管事”的问题。针对集体经济不强、群众参与经济组织不多的问题,大力推广“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模式,因地制宜扶持薄弱村、壮大富裕村、消灭空壳村,坚决破解经济“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二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增强党的领导。“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积极探索实践“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的党建新模式,重心下沉,组织设置下移,推广实施“强村固组”工程。积极探索“政经分离”机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等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切实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转化组织优势为脱贫攻坚优势,促进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双推进,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着力实现管理党员更有效,服务群众更直接,推动发展更有力。三是办好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按照“谁来讲、怎么讲、讲什么”的要求,围绕“阵地便民化、内容菜单化、载体多样化、队伍多元化”推进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建设。立足全县实际,聘请资深专家或培育本土人才为讲习员,建立讲习团,根据群众需求采取学习讲堂、板凳会、院坝会、农家夜话等群众喜闻见乐的方式,积极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政策,真正让群众跟党走、感党恩,改变发展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网络讲习活动,打造24小时“不打烊”云课堂,让云课堂终端延伸到27个乡(镇、街道),便于党员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定期召开深化农村改革、践行“塘约道路”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向基层党员群众讲解市场变化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引导党员群众先行先试,吐故纳新,积极谋划增收致富路子。(作者系中共赫章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