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人才力量
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人才力量
作者:文|王晓园  发布日期:2017/10/13 阅读次数:
  脱贫攻坚,人才为先。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人才队伍。只有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集聚、向脱贫攻坚战场发力,才能让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中“适其事、尽其才”,形成强大合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配强党政人才 强化示范引领
  党政人才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点启面的作用,肩负着带领指挥、引导鼓励的职责使命。因此,在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必须发挥好党政人才“领头雁”的作用,着力在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精准选派优秀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等工作上狠下功夫,为精准脱贫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奠定坚实基础。
  要在思想上引领。注重把开展扶贫扶志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因人施策,把勤劳实干的精神种在百姓心中,把人穷志不穷的理念植入贫困户的脑海里,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帮、群众干”的转变。
  要在方法上引导。向贫困群众宣传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好方法,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自主发展。要因地制宜,把学习借鉴“塘约经验”与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抓好农村“三变”改革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精准脱贫注入动力。
  要在行动上引路。充分尊重贫困户主体地位,深入贫困村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贫困原因进行手术式开刀剖析,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研究帮扶措施,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计划,按需精准施策。
  育好乡土人才 强化示范带富
  乡土人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和创业致富的先行者,是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用好用活乡土人才,既要为“土专家”充电,又要为“田秀才”搭台,改变乡土人才技术或文化偏低的现状,着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综合能力。改变乡土人才只在其承包地上耕耘的现状,给能人搭建更多施展能力的舞台。
  要注重“育”。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民技能大培训活动,结合乡镇产业发展实际,集聚专家级别师资力量,配好丰富多样的培训“菜单”,由群众“点菜”,变以往培训要求群众“要我学”为“我要学”,让群众掌握1-2项发展技术、致富门路,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通过建立并依托脱贫攻坚讲习所,推动党政人才深入乡村宣讲扶贫政策、脱贫方法和发展思路,引导群众熟悉了解政策、增强发展动力,把讲习所打造成为干部讲解、群众学习的前沿阵地,培育一批懂政策、善分析、会应用的乡土人才。
  要注重“扶”。发挥乡土人才的地缘优势,通过引导乡土人才发展,用实际成效对贫困群众现身说法,增强群众内生动力,扶强群众发展志向;发挥乡土人才的技术优势,用技术帮扶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扶持经济发展;变通项目扶持方式,充分利用扶贫“特惠贷”、微企扶持资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项目,整合农林牧渔业、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向乡土人才创办兴办的经济实体倾斜。
  要注重“带”。发挥优秀乡土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作用,在传技术、帮规划、带发展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中当好引路人,引导、支持优秀乡土人才创业,创建一批乡土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优秀乡土人才+项目(资金)+农户(贫困户)”的帮带模式,与贫困农户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帮技术、帮项目、帮资金、帮信息,吸纳群众创业就业,带富更多贫困群众。
  选优科技人才 强化技术支撑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用他们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创新能力,为精准脱贫注入活力和动力。要通过按需引进、柔性引进、协调派遣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参与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参与到脱贫攻坚这项重点工作中来。
  要在服务渠道上“保畅”。建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服务保障机制,突出需求保障,着力解决科技人才的科技研发需求、能力提高需求、素质提升需求、创新创业需求、文化生活需求,努力为科技人才搭建施才舞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队伍专长,促进科技理论向实际成果转化。
  要在精准帮扶上“明责”。构建以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影响力和管理能力为一级指标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激励机制,确保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名利双收,用评价体系倒逼科技人才作用发挥,让“过江龙”式人才帮扶不走过场、“永久牌”人才生根发芽。
  要在帮扶成果上“求实”。对科技人才成果认定,不单纯以论文论英雄,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对科技人才在创业创新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予以保护和推广,对科技成果转化率高、带动群众发展成效明显的,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在宣传上大力推广,力争做到创造一个新品牌、打造一个新亮点、营造一个好氛围。
  引导企业人才 集聚帮扶合力
  企业是解决脱贫攻坚中项目建设和就业创业的重要依托,有效地将企业人才吸纳到脱贫攻坚一线,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综合利用其所在企业产业、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针对贫困户脱贫需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多渠道创收,实现脱贫致富。
  要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开展“千企帮千村”“千企帮千户”等活动为载体,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引导农村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贫困户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增收致富。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开发贫困地区自然资源,赋予村集体股权,让贫困村、贫困户共享开发红利。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电商企业可以通过拓展农村业务,发挥“互联网+”优势,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市场,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旅游行业可以依托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帮助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
  要以解决就业为目的。鼓励企业面向帮扶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岗前、岗中培训力度,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鼓励民营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将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实现技能脱贫。充分利用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拓展贫困户劳动力本地就业和外出务工空间。
  要以开展公益为辅助。鼓励企业采取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等形式组织开展公益扶贫,以援建基础设施等方式,帮助贫困村改善发展面貌,以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活动为依托,积极推进公益扶贫。
  吸引在外人才 促进资源回流
  桑梓情怀是多数在外创业人才的一种深厚情感。充分发挥在外人才资源优势,完善制度措施,广泛动员吸引在外人才回归家乡创新创业,实现能人回乡、资金回流。注重引导在外人才带回技术,发展本地产业,带回资金,开发本地资源,带回市场信息,扩大本地产品销售面,推动脱贫攻坚形成有效的综合动力。
  要注重以情感“引”。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充分利用春节、中秋、清明等节假日,组织在外人才开展“情系家乡”活动,利用定期发布《致在外人才的一封信》的方式,传递家乡召唤之情,让在外人才感知到家乡对游子反哺的殷切期望、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感召在外人才回报家乡。
  要注重搭平台“留”。搭建交流平台和沟通桥梁,向在外人才解读发展政策,推介家乡重点产业、优势资源、优质项目等;搭建推介平台和信息共享通道,邀请在外人才回乡进行实地考察,积极吸引其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及产业合作等,引导在外人才积极参与家乡建设;搭建建言献策和智慧交流平台,开展“寄语家乡”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依托网络、电话、短信等平台,面向各类在外人才广泛征集、征求其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智力回哺。
  要注重用政策“帮”。大力营造回乡创业的良好环境,在政策制定上把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作为重要内容,打造吸引力强、凝聚力凸显的政策环境。对有意向返乡发展的人才,做好各项发展环境、优惠政策的解释工作,让在外人才权衡发展投资利弊。对已经着手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才,及时做好服务对接工作,确保其在行政审批、注册、土地使用和流转、资金筹集和贷款等方面无“中梗阻”。对符合政策支持与扶持的产业,开辟绿色通道,大力助其完善申报条件,确保落实优惠政策不打折扣。
  脱贫攻坚,人才是保障。只有着力将人才智力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擎作用,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的“小康梦”,才能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撑,才能不忘初心、攻坚克难,迈开坚实步伐,向着绘就的美好蓝图继续前进。(作者系七星关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