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为了农民的增收——毕节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秋冬种助农增收观察
为了农民的增收
——毕节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秋冬种助农增收观察
作者:文|本刊记者 孙良贵  发布日期:2017/10/31 阅读次数:

赫章县松林坡乡香葱基地(实习记者 尚宇杰 摄)

黔西县锦星镇白泥社区草莓基地(实习记者 尚宇杰 摄)

  “要切实增强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今冬明春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革命性时间节点,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优化农业结构,防止‘吃什么种什么’的生产倾向;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的重要抓手,以‘爆发式’的姿态推动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秋冬种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语重心长地说。

  秋冬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一季,毕节市在秋冬种生产中,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区域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主导产业为抓手,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把农业产业布局调优、规模调大、产业调强、品牌调响、效益调高,走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路子,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秋粮收获面积622.29万亩,占播种面积822.79万亩的76%;蔬菜种植面积达257.6万亩,商品蔬菜产量502万吨,销售额89.1亿元;食用菌累计种植面积4.57亩,产量15.3万吨,产值8.1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大方天麻4.2万亩、赫章半夏1.2万亩、威宁党参4.3万亩;2017年新建特色经果林种植面积45.63万亩,其中核桃15.2万亩、苹果8.28万亩、刺梨9.11万亩、樱桃3.79万亩、石榴3.12万亩、油茶0.3万亩、油用牡丹5.83万亩;茶园种植面积达82.0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3.2万亩、产量0.85万吨,预计茶叶总产量1.1万吨、总产值32亿元;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23.11万亩,收获的马铃薯鲜薯产量700余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

  结构调整是关键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

  毕节市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绿色增产增效攻关”为引领,推动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精致化、特色化发展。

  毕节市通过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优势特色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经果林、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宽广。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威宁、赫章、七星关、大方、纳雍等县(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以威宁、七星关、大方、纳雍等县(区)为主的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以大方、黔西、金沙等县为主的辣椒产业带,特色经济作物成为新的增长点。农业结构逐步从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从45.42∶54.58 调整到43.38∶56.62。

  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赫章县积极探索践行“塘约道路”,努力推进“三变”改革,将该县松林坡乡万亩香葱基地涉及的半边街、钱家寨、喜鹊等村作为试点村,初步探索出了“三变”改革模式。

  松林坡乡香葱基地由赫章县政府引进贵州新农汇有限公司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1.6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91亿元,共涉及半边街、钱家寨、花苗寨、拱桥、塔土、喜鹊等6个村。目前,累计流转土地4050亩,已种植香葱3750余亩,涉及农户2764户11056人。预计到2018年底,将在全乡范围内建成1万亩优质香葱种植基地,实现优质香葱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2.4亿元。

  大方县结合自身区域、气候优势,把蔬菜发展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恒大集团帮扶的契机,因地制宜发展高山冷凉蔬菜,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参与发展并作为脱贫攻坚主体力量,带动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该县建立蔬菜示范基地91个,蔬菜种植面积44.36万亩,其中辣椒19.5万亩、食用菌1.43万亩、其他蔬菜23.43万亩,核心示范面积10万亩,覆盖农户6.6万户19.82万人,其中贫困户1.38万户5.78万人。

  黔西县绿化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着力发展蔬菜种植,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发展香葱种植1000亩、大蒜种植1000亩、其他经济价值高的蔬菜种植1万亩,确保户均2亩蔬菜。借鉴“塘约经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以“三变”促“三农”发展,按811利益分配方式,即农户(贫困户)占利润80%,合作社占利润10%,村集体占利润10%,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将传统作物玉米逐步退下来,换成经济价值更高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摆在毕节农业发展面前的一道“考题”。

  今冬明春,全市境内高速公路、主要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周边,重要水源地附近等重点区域,其他区域25度以上坡耕地,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减少,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将普遍增加。预计种植蔬菜88.81万亩、食用菌4.89万亩、早熟马铃薯30.43万亩、经果林75.17万亩、茶叶18.02万亩、中药材15.41万亩、人工种草45.67万亩、青储玉米12.1万亩,调减玉米种植183.28万亩。

  农民增收是目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毕节市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注重秋冬种示范基地建设和引领,充分发挥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助推促农增收步伐。

  赫章县利用香葱四季可播种的特性分片种植、分片销售,做到了“天天都在种,天天都在卖”。

  “政府引导我们种植有市场和有竞争力的香葱,我们不愁卖。”松林坡乡农民切身感受到秋冬种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松林坡乡窝皮寸 大坝总面积5600亩,以“赫章第一坝”著称。那里连片的香葱基地里一片忙碌,成片栽种的小香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村民正在按照县、乡农技人员的指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精心耕耘自己的致富梦。

  据了解,该香葱基地初步探索出了“三变”改革的一些模式。“三变”以资本为纽带将集体、村民和企业利益紧密连接,三者“各持一把号,同吹一个调”,形成了工农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生态,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群众利用土地入股2800余亩,农户年分红140余万元,试点村受益群众达895户3553人(贫困人口197户533人)。此外,该基地还充分吸纳就业。香葱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土地整理、开箱、平箱、打底肥、盖地膜、种葱、拔葱、洗葱、装车等环节需大量人工,每天可吸纳就业人员1000人左右,务工费平均按70元/天、每月务工25天计算,人均月收入可达1500元;年务工时间以10个月计算,人均年务工收入可达1.5万元;涉及贫困户凭借年度务工收入及“特惠贷”入股分红股金,即可实现年度最少收益2万元。该香葱基地年产值可达6万吨,可反复轮种、四季采摘,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的优势,已经形成了香葱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大方县安乐乡在县政府和恒大集团的指导下,探索建立起了“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金融+保险+贫困户”的新型产业化发展机制,围绕购牛、养牛、产牛、卖牛四个环节,创新建立贷款、保险、奖励、市场四个保障机制,环环相扣、有机衔接,实现了“买牛不愁钱、养牛没风险、产牛有奖励、卖牛有收入”。

  2017年,安乐乡4个育种场共收购青贮玉米9994吨,支付资金共449.73万元,其中乡内供应5135吨,涉及农户1031户,支付收购资金231.07万元,其中贫困户有435户1401人、支付资金98.145万元、人均增收700元。

  大方县在蔬菜产业发展中,恒大集团援建的蔬菜大棚发挥了集约发展、引领市场的生力军作用。恒大集团在该县规划援建大棚1万个,已投入使用7535个。

  该县凤山乡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蔬菜大棚共638个15.31万平方米,覆盖全乡贫困户587户1538人。为确保蔬菜大棚得到有效利用,产生较好的效益,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凤山乡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龙头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合作社负责生产组织协调,农户在合作社组织下生产,共同经营管理好大棚,切实把大棚变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永动机”。

  据介绍,该乡农户以大棚经营权入股到大方领军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经营并享受收益分成,公司优先安排贫困户在蔬菜大棚中务工。今年来,凤山乡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蔬菜大棚种植的西红柿,平均每个大棚挂果2900公斤(商品果按80%计算),按照市场价3元/公斤计算,每个大棚单季收入超过7000元,扣除生产成本3000元,每个大棚单季纯收入超过4000元,加上秋冬种小季收入,单棚一年纯收入超过6000元,每户贫困户每年收益分成3000元以上,加上万余元的务工收入,则每户一个大棚收入在1.3万元以上,保障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黔西县锦星镇东庄村积极探索“1122”模式抓产业扶贫,第一个“1”即每户贫困户有1人常年务工,第二个“1”即每户贫困户有1个蔬菜大棚,第一个“2”即每户贫困户有2头能繁黄母牛,第二个“2”即每户贫困户有2头猪。通过运行“1122”的扶贫模式,为全村303户贫困户增收5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65万元以上;全村1243名贫困人口,人均增加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上,可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秋冬种给全市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他们在丰收中洋溢着欢声笑语,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绽放着灿烂笑容。

  “在下一步的秋冬种工作中,将立足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着重在抓物资供应准备、标准化基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科技培训支撑、产销市场对接、冷链物流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下功夫,为明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市农委主任卢瑶信心十足地说。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