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庄稼人吃上了“旅游饭”——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庄稼人吃上了“旅游饭”
——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作者:文|图 本刊记者 黄忠贵  发布日期:2017/9/12 阅读次数:
靓丽木寨繁花开
水上乐园待客来
农家乐游客爆满
  池中鱼儿游,庭前花静开,孩童水中戏,桃李满枝头。
  走进如今的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 随风轻摇的河边杨柳, 风格独特的白族民居与悠闲散步于乡间的成群游客交织成一幅美丽和谐的动人画卷,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让人全然忘了这里曾是传统落后的贫穷村寨。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木寨村以“大党建”为统领,深入实施“五个先锋”工程,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塘约经验”,老百姓思想发生了质的嬗变,昔日的“庄稼汉”而今纷纷吃上“旅游饭”,初步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村到农旅融合村的转变路子。
  强支部 “五个先锋”引领发展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后劲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坐落于大方县城北20公里、地处核桃乡北面的木寨村,辖10个村民组828户2918人,现有党员45名,是一个白、苗、彝等多民族的聚居地,白族同胞占总人口数的35%,民族风情文化独特深厚。
  翠竹护卫清溪,田野瓜果飘香,农舍依山傍水,木寨村风景秀丽;321国道大纳公路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更是缩短了该村与外界的距离。
  然而,与很多传统村落一样,这里的村民仅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长期过着农忙下地干活、农闲外出务工的艰苦生活,成为了守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穷人,生态美却没能换来百姓富。
  2012年,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毕节隆重召开,“旅游兴市”战略被提上毕节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乘此东风,大方县依托“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的文化资源,把目光瞄向旅游产业。
  在此之前,由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木寨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十分缓慢。2013年,木寨村“两委”举行换届选举,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姚芳经过公推直选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开启了木寨村发展的新征程。
  姚芳是木寨村出了名的女强人。上任伊始,她即向大家表态:要把全村10个村民组的通组路和连户路打通,硬化家家户户的院坝,并提出了要打造乡村旅游、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思路。
  以“大党建”为统领,以解决基层组织疲软、涣散为要务,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木寨村通过深入实施“五个先锋”工程,全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五个先锋”即“发展先锋、服务先锋、育才先锋、和谐先锋和春晖先锋”,几乎涵盖了各方面的能人和精英。退休教师付洪忠,就是“春晖先锋”的典型代表。
  未退休之前,付洪忠是大方县达溪镇的一名普通教师,每月领着几千元的工资,生活过得很是惬意。退休之际,为了支持家乡发展,付洪忠婉言谢绝了学校返聘、每月1000多元工资的热忱邀请,毅然回到木寨,义务担任起了木寨村生态旅游开发合作社理事长。
  “拿再多的工资都不是我的理想,只有回来,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致富路,才能够实现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付洪忠说,回到木寨以后,义务出工出力不说,他还将自己辛苦攒下的部分积蓄投入合作社,给村民们作示范,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通过实施“五个先锋”工程,木寨村实现了党组织的前移,把支部建在了合作社,把村活动场所办成了党员群众的“议事堂”、农村科技的“培训处”、农民致富的“信息库”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头顶“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示范小康村寨”“文明和谐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等金字招牌,如何把交通、气候和白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富群众“米袋子”又鼓百姓“钱袋子”,成为了木寨村“两委”班子思考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木寨村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提升种养业”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向大户发放贴息贷款、派专人指导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大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结合当时全市上下正在掀起的“五园新村”建设热潮,木寨村“两委”超前谋划、因地制宜,按照“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五园新村”,做到了改建与新建相结合、建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木寨村先后被市、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基层党组织”“文明村寨”“小康示范村寨”等荣誉称号,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塘约 农民思想悄然转变
  过去的木寨,由于缺乏对群众的思想引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污水横流现象比比皆是。
  如何转变?没有经验,木寨村“两委”就多次组织人员到塘约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一方面借鉴塘约村村社一体、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学习塘约村的村民自治管理。
  “因为我们的老百姓都是以种庄稼和烤烟为主,从事的是传统农业种植,要想让他们一下子转变思想,困难可想而知!”姚芳说,那些天,为了扭转群众思想,村“两委”每天晚上都要组织召开群众会。会后,村“两委”人员还挨家挨户去走,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并请来县里有关部门领导,向广大村民介绍大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
  以树立文明新风、构建诚信村寨和和谐村寨为目标,木寨村“两委”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在重点打造的马白和大坡等组制定了以“诚信于国家法律法规、诚信于社会公德、诚信于传统美德、诚信于市场准则、诚信于金融支持”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村民’村规民约”。
  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让村民在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村民大会上,各村民组选举产生的由7至10名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村民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负责协调、监督、处理本村民组有关事项。自此,一个“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文明和谐新村逐步形成。
  为了把村民们团结和组织起来,木寨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确定了“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由村民积极响应成立合作社,村民将土地折价入股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批量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决定利用当地凉爽的气候资源动员群众开办农家旅社,吸引外来游客到木寨避暑旅游。
  要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观念一变天地宽。木寨村“两委”班子意识到,只有从思想上为老百姓换上新鲜血液,才能有效地把大家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从而走向共同富裕。
  在改变群众观念开办农家旅社之初,为了帮助群众更好地服务游客,姚芳还义务当起了外地游客的“联络员”,帮助农家旅社招揽客源。
  有了客人,服务还得进一步跟上,看着经营农家旅社的村民们不懂得如何搞好服务,姚芳又当起了农家旅社服务的“大管家”。每一天的卫生、餐饮、服务以及最简单的叠被子,姚芳都要手把手进行指导。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一有客人,姚芳都会负责把他们送到各个农家旅社,由客人自己选择,客人觉得在哪家满意就把他们送到哪家去。
  坚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木寨村适时组织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广纳贤才,木寨村成立了两支文艺宣传队,每到周末特别是国庆、春节等重要节日,村“两委”班子都会组织群众参与广场舞、篝火晚会等文体活动,邻里关系变得分外融洽。
  木寨之变得到核桃乡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誉,很快,在乡政府的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下,木寨村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完成了90%以上的连户路、院坝硬化,完成了100栋马白寨白族民居改造、治理马白河河堤340米,篮球场、休闲广场、沿河观光步道、车行桥、人行桥、观光吊桥、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在公路两旁、马白河畔,木寨村还种下了一棵棵桂花树和柳树,每家每户的庭前屋后都种有桃树、梨树等果树,既绿化了环境、美化了家园,又能带来经济收入。
  如今,在木寨,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串连家家户户,幢幢漂亮美观的农舍掩映在绿树红花下,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村前村后果树成荫,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乡村初具雏形。
  抓旅游 庄稼汉吃上“旅游饭”
  马白河宛如一条轻盈玉带,从木寨蜿蜒而过;弯曲整洁的连户路如同一条条彩带,将一幢幢独具特色的白族民居串连起来;道路两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沿路延伸开去,照亮了木寨村的希望之路。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方凉爽的气候、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一定能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凭着灵敏嗅觉, 本乡商人吕世华预判着木寨不久将迎来一场变革,于是便选择来到环境优美的木寨村发展乡村旅游。
  在得到核桃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后,仅用一年多时间,吕世华的团队就让木寨村的马白寨组实现了巨变。
  在马白休闲度假中心,乡村大舞台、白族文化活动中心、水上乐园、开心乐园、餐饮住宿娱乐设施、婚纱摄影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园、千亩名优桃李休闲采摘基地等应有尽有。
  凭借凉爽的气候、优美的环境、纯朴的民风和浓厚的民俗,马白寨逐步走进世人视线,惹得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为带动更多村民,木寨村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项目+农户”等多种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参与进来,共带动村民种植经果林1360亩,吸引返乡创业人员8名发展农家乐6户、农家客栈5户,解决了85名村民的就业。
  马白休闲度假中心的成功打造,让木寨组的在外务工者薛银辉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利用早年辛苦打工积蓄的资金,薛银辉于2015年回到木寨,带头成立了贵州冰祥乡村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木寨组的乡村旅游开发中。
  这一次,木寨村“两委”通过成立以土地流转为主要职能的“木寨生态旅游开发合作社”,由村民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将土地入股到公司,很好地解决了用地问题。
  在合作社22名核心社员的带动下,全体村民累计入股土地142.3亩;其他社员以资金入股,共计15.15万元。土地入股后,通过“流转收益+保底+入股分红”的方式,村民们获得了比以往流转土地更高的收益,除了保底的600元/亩以外,还能在公司分红中每亩地最高拿到2000元。
  在建起了水上乐园、薰衣草观光园、荷花池、休闲步道和文化广场并实施了100余栋民居改造后,今年7月,薛银辉的水上乐园试营业,仅两个月不到,就实现销售额50多万元。
  盛夏时节,四川、重庆等地的游客蜂拥而来,村里的农家乐和旅馆时常爆满。木寨组姆凸洛旅馆老板邹振伦所经营的旅馆,13个房间、26个床位自7月中旬以来就一直没有出现空档,就算住满了都还有客人不断打电话来预订房间。“以前,我们种包谷和烤烟,一年忙到头也就几千块钱,现在挣这点钱还要不了一个月!”眼下,邹振伦正打算把规模扩大,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大干一场。
  在姆凸洛旅馆打工的刘从飞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把自家的土地都入股了以后她便来到旅馆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一是有了稳定收入,二是学到了不少本领,再过一年有了本钱,我就把房子装修起来自己开旅馆!”刘从飞说。
  据统计,木寨村现已开设农家旅馆12家、农家乐餐馆6个,每年都有300多名游客在此避暑。随着避暑游的逐年升温,木寨村农户有的开商铺,有的开旅社,有的搞农家乐,纷纷吃上了“旅游饭”,收入比过去翻番。该村人均年收入已从2013年的4080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7068元,贫困人口也从2014年的858人减少到了今年的407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农旅融合的华丽转身。
  “支部强才能聚民心,民心齐才能美乡村,乡村美才能兴产业,产业兴才能富百姓。目前,我乡正在具备乡村旅游开发条件的民生、双龙和核桃等部分村寨开展乡村旅游点的建设,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将核桃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助力全市脱贫攻坚。”谈及未来发展,核桃乡党委书记欧起灿信心满满。
[1楼] 网友小姚,于2018/5/14 11:45:43发表:
木寨村很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木寨点赞!同时,核桃村蚂蚁沟去达溪方向也要努力赶快建设农村组组通,向木寨学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让平子寨至胜泉蚂蚁沟接达溪方向烂马路变样。蚂蚁沟能否修通公路接马白寨呢?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