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做足“花文章”天天有“花”赏
做足“花文章” 天天有“花”赏
作者:文|雨 儿  发布日期:2017/9/12 阅读次数:
彝山花谷景区恣肆绽放的大丽菊(本刊记者 程 红 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鲜?”每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在百里杜鹃景区,我们总会情不自禁想起这样的句子。百里杜鹃景区荟萃了地球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色彩最丰富的杜鹃林带,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珍贵的馈赠。
  1985年春天,百里杜鹃被发现并向外界推介,其神奇美丽渐渐为世人所知晓。2007年7月,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2014年6月更名为百里杜鹃管理区),更使百里杜鹃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知名度、美誉度急剧提升。经过10年的发展,全区旅游总收入从成立之初的0.6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98亿元;全区生产总值从成立之初的5.4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5.8亿元。但是,长期以来,百里杜鹃景区的旅游几乎等同于花季的旅游,杜鹃花凋谢之后山谷与村庄的寂静人们早已习惯。
  8月28日,笔者来到百里杜鹃景区,在早已没有了杜鹃花的季节,却看到了姹紫嫣红的花朵,嗅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百里杜鹃景区因“花”而闻名,靠“花”而聚人气,立足“花”发展旅游产业,围绕“花”实现转型升级。在新打造的与百里杜鹃主景区毗邻的彝山花谷景区,盛开着粉红、深红、紫红、嫩黄等颜色的大丽菊,含苞待放的美国紫薇扬着娇羞的脸,仿佛在预告即将来临的美丽“花约”。20余个品种的大丽菊让彝山花谷“花”态万千,一望无际的芝樱花和相思草在没有杜鹃花的季节让景区妩媚生动,超长的花期使百里杜鹃景区真正实现了从“花开一时”向“花开四季”的转变。
  因为有了这四季盛开的鲜花,没有杜鹃花的季节,景区的村民不再背井离乡。在彝山花谷景区,笔者见到了许多在花园里劳作的农妇。她们愉快地告诉笔者,她们村里(鹏程管理区启化村)的人大多在花园里干活,每天六七个小时,活不重,就是施施肥、松松土、剪剪黄叶,每小时能挣10元。
  因为有了这四季盛开的鲜花,没有杜鹃花的季节,景区的村庄不再寂静。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林江告诉笔者,眼下景区所有宾馆、酒店(包括农家旅馆)的3000多张床位全部住满。在鹏程管理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石牛旅游小镇,一对农民夫妇经营的“索玛宾馆”让笔者一行看到了农家旅馆的“升级版”;在普底乡大荒村的农家旅馆中,笔者邂逅在这里住了近两个月的几位重庆游客,他们中的一位已在百里杜鹃景区的鹏程国际楼盘买了房。他告诉笔者:这个楼盘“火”得很,还未开盘就已经售完,60%以上的房都被来自重庆、成都、宜宾、泸州等地的游客买了。
  因为有了这四季盛开的鲜花,在没有杜鹃花的季节,景区从黎明到夜晚都沸腾起来。“花”是百里杜鹃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是荣膺国家5A级景区的重要支撑,百里杜鹃的发展必须立足“花”,做足“花文章”。笔者曾去过“千年盐都”—四川省自贡市,整个自贡市“盐”文章做得足足的。除了赫赫有名的盐业历史博物馆外,“盐”文化符号无处不在,有闻名遐迩的盐帮菜,宾馆的茶几上、衣柜上都饰有象形文字的“盐”,浴室里有“盐”洗发液、“盐”沐浴露等供客人选用。
  自贡做足“盐”文章的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百里杜鹃的“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立足“花”、拓展“花”、升级“花”,这是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做足“花文章”,天天有“花”赏,相信这里的黎明将不再静悄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