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爱在灾害前挺立——来自纳雍县“8•28”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援故事
爱在灾害前挺立
——来自纳雍县“8•28”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援故事
作者:文|图 本刊记者 陈泽劲  发布日期:2017/9/22 阅读次数:
毕节市公安消防支队9名即将复员退伍的战士写下《请战书》,请求继续参加救援。
纳雍县人民武装部民兵搭建救灾帐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供电部门克服困难,确保救援用电。
  8月28日10时40分许,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巨大的石块裹挟着松软的泥土从老鹰岩上滚滚而下,岩下的村民承受着灾难与生命的搏击与考验。
  灾害无情人有情,灾情就是命令。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公益组织……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在狭窄、曲折的乡间道路上奔驰,争分夺秒,驰援灾区,把救人放在首位,第一时间挽救生命,众志成城紧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
  情系灾区:驰援普洒显担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亘古未变。普洒社区发生灾害,牵动着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心。
  爱心涌向大山深处的普洒。
  责任与担当所在,深情与厚爱所系。在灾害现场,通信保障之于救援至关重要。中国铁塔毕节市分公司第一批救援队半个小时就赶到灾区,现场全部停电,他们立即对受灾区域周边6个通信基站进行抢修,并调配20名工作人员和30台发电机,对纳雍县到张家湾沿线的18个通信基站进行全面排查,确保通信正常。
  8月30日晚,记者冒雨采访一直坚守岗位的中国铁塔毕节市分公司工作人员。“我们昼夜值守,随时观察基站运行和通信状况,保证通信的畅通,最大限度地为救援提供便利。”该公司纳雍县区域经理陈前介绍,抢险救援用电量大,通信基站地势高且负荷重,对基站的观察不能中断,公司明确专人与抢险救援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有突发情况,就立即处理。
  “通信一旦中断,极不利于抢险救援。”中国铁塔毕节市分公司总经理罗丹说,“公司有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调集最近的人力和资源赶到现场,在基站通信设备的蓄电池耗尽之前及时发电,给救援提供通信便利。”
  生命大于天。发生山体崩塌后,武警、消防、公安、民兵预备役、医疗卫生、电力通信、油料供给、志愿者等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各司其职,攻坚克难,争分夺秒,在救援中竭尽全力,忘我奋战。
  保证生命通道畅通,毕节市公安交警部门快速行动。
  8月28日和8月30日,记者两次沿019县道行进到普洒社区,长达41公里的道路畅通无阻,一路都有交警在维护通行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救灾的黄金时间,要让大型机械以最快的速度进来施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方向介绍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数次集结、抽调交警420余名沿纳雍县到张家湾镇普洒社区方向布警,对救援通道实行严格的通行秩序管控,高速交警部门全力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交警部门根据道路特点分别设置了远端、中端、近端、中心现场共4个管控点,对社会车辆进行疏导分流,将警力安排在重点路口路段,调派20辆摩托车分段巡逻;合理设置单循环绕行路线,让小型车辆从通村小路绕行,确保救援队伍、大型机械、救灾物资顺利入场;通宵达旦清理中心现场无关车辆,临时开辟8个停车场,指挥救援队伍车辆有序停放,确保了灾害现场交通有序畅通。
  “一定要保证这条41公里的救援通道、生命通道畅通,保障大型机械、救援物资及时运送和救援车辆的通行。”方向说,“全体参加救援的交警连续作战,24小时轮班值守,30多个小时都一直坚持,我自己连续站立执勤14个小时,但没有谁叫苦叫累!”
  交警在一线坚守,为救援车辆保驾护航。“裤子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纳雍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二中队交警梅艺介绍说,“间断性降雨增加了我们一线交警的工作难度,冒雨工作是‘家常便饭’,我连续站岗执勤十六七个小时,灾情紧急,出发时没有带齐充电器等基本物品,也完全顾不上家里,但这些困难都不在乎,只想为救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灾情发生后,梅艺所在的二中队只用了1个小时就从纳雍县化作乡赶到现场。虽然在救援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全体民警都坚持连续作战、恪尽职守,全力保障道路的畅通,为施救赢得了时间。
  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都情系灾区,把爱心洒向了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普洒。
  在救援现场,“白衣天使”勇于担当,也是最可爱的人。省、市、县卫生部门反应迅速,联动应急,有序开展伤员救治、疫情防治等医疗救援。纳雍县卫计局局长林炼深介绍:“我们共出动21台救护车、156名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设立卫生监督、防疫消杀、食品安全与水质安全检测、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组,设置了3个医疗点,3天共救治伤员150人次。”
  医疗部门人员24小时值班,每天开展3次大面积消毒杀菌工作,对每家每户的水进行抽样检查,并入户普及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知识,整个灾区没有发现疑似病例,全心全意做好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只要想到救人,大家就克服休息时间少、救治环境不便利等困难,没有哪个医务人员喊苦喊累,不放弃一丝希望,共同创造生命的奇迹。
  紧急驰援灾区,不论身份、职业、年龄……为灾区出力,大家都以爱的名义伸出援手。
  8月28日上午,纳雍县人民武装部120名预征入伍的青年听到指导员传来普洒社区发生山体崩塌的消息,齐声说:“要去一线参与救援!”
  “听到张家湾发生灾害,什么也没想,就想着救人。”在救灾现场,家住纳雍县居仁街道的徐瑶、徐杰两兄弟正在搭建的救灾帐篷中清理救援物资,他们就是120名预征入伍青年中的成员。
  灾害发生当天,他俩跑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临近灾区的大树脚组,随后立即投入到救灾工作中。“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经验,不能去一线,哪怕能搬块砖、抬块石头也是高兴的,现在只能留在这里做后勤保障工作。”因为是预征入伍青年,不能实地参与救人,弟弟徐杰有些遗憾。哥哥徐瑶说:“我们这群人虽然还没正式入伍,只能以民兵的身份参与救援,但能提前履行一名军人的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老乡亲做点事,心里也很踏实。”从28日当天下午1点到30日下午6点,他们已经持续参与救援50多个小时。
  科学施救:救人为先不停歇
  在灾害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为重要。生命至上,抢险救灾,救人为先。
  省、市、县等联动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迅速调动专业力量和装备开展抢险救援,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抢救被困群众。“救人第一、安全施救”,现场指挥部迅速制定救援方案,科学、有序组织搜救。武警贵州省总队副司令员王忠说,运用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设备和大数据技术,对现场进行管控、分析、定位,提高搜救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组织专家对崩塌山体进行科学研判,设立24小时观测点,确保抢险救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塌方体覆盖了五六千平方米区域,且巨石遍地、滚石不断、雷雨频繁,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现场指挥部明确“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救援的最高要求”,各方救援力量快速到位,精心制定施救方案。
  “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千方百计搜救被困群众,为政府和老百姓排忧解难。”武警水电部队三支队政委李祥星说,针对现场情况,支队坚持精准搜救、重点搜救、全面搜救的原则,制定了“网格分区、分层搜寻;定位掏挖、由点拓面”的抢险战法,先用生命探测仪全方位探测生命信号,再由破碎锤破碎巨石,挖掘机进行作业面清理,做到挖刨结合、见点亮底,不漏任何疑点。同时,为每个工作面配备了专职安全员,确保抢险官兵安全。“要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操作人员换班休息,机械不停歇,不放弃一丝线索和希望,确保达到最佳的搜救效果。”李祥星说,尽管现场环境异常复杂,但是武警水电部队一线官兵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全力挺进核心区开展救援,在黄金72小时内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并在核心区加紧清理作业面,为后续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全力以赴,在乱石堆上找寻生命的希望。救援队伍与时间赛跑,一刻也没有停歇,真实感人的救援场景跃入眼帘,在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32岁的李永文是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的一名装备技师,8月28日,他向组织递交请假报告,打算当天回家筹备9月1日的婚礼。自己和女友都来自外省,双方父母都不在贵阳,张罗婚事需亲力亲为。
  不巧,28日中午,准新郎李永文接到了赶赴纳雍救援的任务,受命赶赴救援一线。在救援与婚事间,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出发前,他只得向女友解释:“救援更重要,过几天就回来了……”随即,李永文驾驶物资运输车与其他救援人员一起赶往灾区。几天的救援中,李永文既是炊事员,又承担着装备技师的特殊职责——对现场特殊救援设备的维修、保养、更换。距离婚期越来越近,但他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他告诉记者:“在大灾大难面前,一切以大局为重,希望女友能谅解。”
  “抢险救援,这是军人应尽的职责,部队和群众需要我,在救援的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电话这头,李永文对女友说,“你一个人操持婚事,辛苦你了,我会好好弥补你和我们的家。”“注意安全!”电话那头,女友在埋怨几句之后反复叮嘱。李永文说,当兵的人常常是舍小家顾大家,会有许多遗憾,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不会后悔。他只是请求亲朋好友原谅,将之转化为抢险救援的动力。
  38岁的王亚雄是贵州省阳光救援队的一名成员,得知纳雍山体崩塌的消息后,他办理好相关手续,就和另外8名队员带了重型挖机、液压破拆设备、无人侦察机、搜救设备等救援工具赶赴现场。为了抢抓救援时机,与其他救援队员紧密配合,轮流工作和休息,在不影响救援作业的情况下,他们24小时不间断工作。王亚雄告诉记者,灾区救援会遇到不同困难,为了救人,大家都在想办法克服。
  “尊敬的领导,毕节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按计划我们将于9月1日退伍,但我们不能走,因为人民需要我们,被掩埋的群众急需救援,所以请求领导批准我们继续作战!”这封《请战书》是毕节市公安消防支队9名临复退老兵8月30日在山体崩塌现场写的。而同一时刻,还有11名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3名六盘水市公安消防支队临复退老兵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面对急难险阻,他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岗1分钟,干好60秒。
  来自云南省红河州的龙沙才是毕节市公安消防支队三中队的临复退老兵的一员。几十个小时的救援工作,他看到不幸遇难的乡亲,急切地想寻找每一点生命迹象。距离退伍时间9月1日只有短短24小时,留给他的救援时间十分有限。“太少了,我们得留下,为乡亲们多做点什么,这也是战友们共同的心愿。” 龙沙才说。
  战士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在现场找来一张红纸、一支笔,铺在一个战士的背上,就写下《请战书》。龙沙才不敢把自己请愿留下的决定告诉家人,怕家人担心,他打算等救援结束后回家再让家人为他自豪一次:长这么大,他第一次做了许多同龄人做不到的事,他的军旅生涯没有遗憾。
  在救灾现场,这群20出头的小伙子井然有序地参与救援。他们内心深处,把部队当成家,把群众当亲人。他们说,生命只有一次,要坚持到最后一秒,只有留在乡亲们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才感到安心。
  无独有偶。唐彩霞是大方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女子中队的一员,28日中午接到赶赴纳雍山体崩塌现场抢险救灾的任务。考虑到女同志在灾区会面临更多困难,大队本想找其他男队员将她们13位女队员从一线换回去,但她们一致请求留在一线。13名女子特警队员临时找来笔和纸,联名写了一封《请战书》:“作为一名新时期公安女特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参与抢险,特向上级诚恳请战,自愿到救援一线参战,请组织批准,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
  经过努力,她们被批准留在救援一线。除了负责大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她们还负责协调维护现场秩序。几天来,她们躺到充气睡垫上休息的时间不到6个小时。“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多个人就多一把力,能配合前方的同志帮助灾区群众早日走出困境,我们就值得。”唐彩霞说。
  在灾害现场,“战士们”都有一个信念:救人要紧!有的冲锋在一线,有的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的心愿只有一个:救人为先,一刻也不容耽搁。
  营救更多被困群众,挽救他们的生命,争分夺秒,千方百计进行科学、有序、高效、安全救援,让大爱在灾害面前挺立。
  团结互助:共画大爱同心圆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共克时艰,团结互助,战胜无情的灾害。
  当我们把真情与爱心无私地奉献出来,就会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在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互相携手搀扶,同心向善,有情才会战胜无情。
  在普洒社区抢险救援现场采访的这几天,记者时时刻刻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相扶相持、共筑坚不可摧的“爱心长城”的至善至美,他们共同画好大爱的“同心圆”,聚合成抢险救人、战胜灾难的强大动力。
  第一时间疏散群众、维持秩序,参与救人的普洒社区主任助理张明学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乡亲。
  “他原本能够跑出来的,听说张兴举家的小儿子张东凤被埋了,他又倒回去救他,结果自己没出来。”在张明学家,和张明学一起救人的王成模回忆起事发当天的场景,一脸难过的表情。8月30日下午4时许,记者一行步行2公里来到张明学家,张明学的妻子正躺在床上输液,忧郁地看着床边桌子上摆着的照片,那是张明学出事前唯一的一张照片。此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50多个小时了,可张明学的家人泪雨潸然、相拥成泣,仍旧沉浸在悲伤中。
  家对面的老鹰岩碎石滚落,随后轰隆一声,岩上的大石猛烈地冲向山下群众的房屋。住在隔壁的张明学看到险情,迅速骑上电动三轮车往事发地赶,疏散困在山脚的十几位村民。到了现场,山上还不时有石头滚落,山下各种声音混成一片。
  危急关头,张明学大声地喊:“大家不要吵,要不有人喊‘救命’我们听不见!”时间就是生命,能多救一个算一个,张明学拿起身旁一切能拿的器械,开始挖起来,用手锤、錾子凿碎水泥板,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终于将夹住张东凤的水泥板打碎,张东凤在张明学、王成模和其他村民的全力抢救下第一个被救出。
  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王成模接到电话说张明学失联了,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他。
  “多好的一个人呀,踏实、本分、认真、负责。”王成模一口气说了四个词,也正因为张明学身上这些特质,才让当了15年村主任的王成模向组织力荐,一定要让张明学在社区里任职,他早已与群众打成一片。2001年,从普洒社区田坝组到丫口组1.5公里的通组路泥泞不堪,为了让乡亲们出行方便,张明学自己贷款2000元,无偿拿出自家的土地调出群众的土地,到处找人帮忙修路,自己还无偿提供吃住。从那以后,乡亲们都很信任他。张明学干活还是个好手,泥工、木工、砖工,样样在行,社区里的老百姓只要请他帮忙,他就从来没拒绝过。
  “这么好的一个人,说不在就不在了。”张明学的女婿陈育松说。尽管很悲痛,但张明学的二女儿张青表示,在危难时刻,父亲巴不得多救人,舍己为人,父亲令她骄傲,她也要让父亲为她感到自豪,她要把父亲乐善好施的精神传承下去。
  互帮互助,潺潺溪流汇集成爱的江河。
  灾情发生后,来自各地的救援车辆陆续开赴救灾现场,本就狭窄的通组路上通行困难。为了让救援车辆顺畅进入现场,普洒社区丫口组的村民张小军很快砍掉了自己栽种在通组路旁的一蓬竹子,为车辆让路。“压烂竹子不要紧的,救人最重要。”张小军说,都是为了救人,必须无条件支持。为此,他家的一亩玉米地被平整出来,供救援人员建立临时停车点,他也没有怨言。张小军夫妇还煮面条、包谷、洋芋给救援人员吃,给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真情延续,就会释放出爱心的无限张力。“爱心之家风雷公益”是纳雍县一家民间爱心志愿服务团体,其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救灾后勤保障。记者见到纳雍县“爱心之家风雷公益”的创建者李涛时,他和30多名志愿者已连续奋战了近24个小时。连夜搬运救灾物资的他看起来很疲惫,但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仍然忙前忙后给救援人员送水、送吃的。志愿者伍荣自豪地说,只要能为灾区尽一份力,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30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一分钟也睡不着。”崩塌发生时,普洒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伟家的4个亲人被埋在了石堆下,得知消息从镇政府匆忙赶来,顾不上悲痛,他就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中,一刻也不停地和其他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地核实被埋群众的身份信息、居住情况,确保一户不漏,对死亡、失联和受伤人员家属走访安抚。
  争分夺秒、昼夜不休,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大爱在灾害面前傲然挺立。截至8月31日15时,共组织武警、消防、预备役官兵和专业救援人员、社会救援队、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干部职工2800余人,投入大型机械47台、其他各类救援车辆110台、发电车3台、发电机21台,生命探测仪20台、无人机8台、搜救犬9条参与普洒社区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民政、医疗、卫生防疫、水电、通信等部门通力协作、高效配合,使抢险救援顺利完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