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永恒而美好的眷恋——记九三学社中央办公厅财务处副处长廖青
永恒而美好的眷恋
——记九三学社中央办公厅财务处副处长廖青
作者:文|本刊记者 程 红  发布日期:2017/8/15 阅读次数:
廖青(右)看望手术后的孩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百里杜鹃花歌唱的地方,一千只黑颈鹤跳舞的地方,我的高原花海,我的青春摇篮……”节假日闲暇之余,清脆甜美的歌声在威宁草海边上的田野里久久回荡。
  散步的人们总会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骑着自行车带上女儿,穿行于草海慢行道,女儿在后座上开心地哼唱着新学的最喜欢的一首歌。这位母亲就是来自九三学社中央办公厅财务处的副处长、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挂任威宁自治县副县长的廖青。
  从愿望到现实:带着孩子来挂职
  威宁是九三学社中央从1993年开始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从2009年开始,九三学社中央派干部到威宁挂职。廖青是九三学社中央派往威宁搭建帮扶桥梁的第七任干部,同时也是机关派出的第一位女同志。
  说起与威宁的缘分,廖青回忆说,她大学毕业考入九三学社中央机关工作以后,第一次出差就是在2004年11月,跟随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来到毕节及威宁。那时候对威宁就有了一些了解,广袤的土地、神奇的山水、热情的人民,都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廖青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九三学社中央机关团支部组织的清风沙龙上,刚从威宁挂职回去、皮肤被高原紫外线晒得黝黑的男同事与大家分享挂职锻炼的心得体会时,她当时就被挂职干部的艰苦和付出深深感动。她在会上表态,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一位去威宁挂职的女同志。于是,她主动报名参加挂职锻炼。2016年1月,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廖青打点行囊,乘飞机从北京飞抵毕节,然后乘车沿着毕威高速公路一路西行。透过车窗,她看见一座山连着更高一座山,一条隧道连着更长一条隧道,她的呼吸慢慢急促起来,胸闷和耳鸣也随之加重。一路往西北盘绕,车辆在云雾中穿行,两个小时后,廖青终于抵达目的地威宁。
  对从未在高原生活过的廖青来说,来到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的地方挂职,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既然自己选择来到威宁帮扶,来到基层锻炼,这一切必须勇敢面对,要给女儿做个榜样。”廖青下定了决心。
  刚到威宁的那段日子,她晚上经常失眠,除了高原反应,还想念着家人,特别是放心不下未满6岁的女儿。她当初来到威宁挂职,无法照看女儿。每天忙完工作,她总会与远在北京的丈夫和女儿视频对话。
  廖青到威宁一个月后,毅然决定把女儿接到威宁上幼儿园,跟她一起生活半年,2016年8月底再送回北京上小学。“一来,带在自己身边放心踏实;二来,也让她跟我一起体验与大都市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廖青说。
  带着女儿来挂职,让自己得到了锻炼,也让女儿收获了成长。廖青欣慰地说:“她的女儿性格阳光开朗,很快交上了好朋友,还能听懂威宁的方言,不经意间还会冒出几句简单的威宁话,还学会跳彝族《铃铛舞》。”
  2016年8月,廖青的女儿告别威宁,回到北京上小学。女儿回去后,廖青只能每天通过视频聊天与家人沟通交流。每晚睡觉前,她总是翻阅手机相册看女儿照片许久之后才会入眠。“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虽然对家人有无尽的歉疚,但当想到帮扶的老乡们脸上喜悦的笑容,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廖青说。
  从陌生到熟悉:走进神奇的土地
  廖青到威宁县挂职,主要工作是做好九三学社中央及各省(市、区)到威宁帮扶的对接和落实工作,同时协助两位副县长分管教育、卫生和文化旅游工作。
  为尽快进入角色,廖青借来《威宁县志》仔细阅读。从书本上对威宁有了初步认识后,廖青好奇地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干部、教师、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在交往中,她发现这里的人们纯朴可爱、热情好客。“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她们就邀请我和孩子到家里做客,吃上可口的家常便饭,使得在大都市待久的我感觉到一种久违了的浓浓的温情。”廖青回忆说,“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很快就融入到这里的生活,不再感觉陌生和孤独。”
  为更深入地了解威宁的农村,廖青开始下乡进村,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村的情况。在田野里,她看到了好多种在地里不认识却在餐桌上常见的农作物,马铃薯、荞麦、玉米、芸豆、魔芋等;到了夏天,洋芋花和苦荞花漫山遍野绽放着;秋天,苹果、黄梨、核桃和板栗挂满枝头;冬天,她来到田地里尝试挖洋芋的活儿。农村的生活对她来说,总是那么新鲜有趣,下乡成了她最期待和喜爱的工作。
  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的安排,廖青帮扶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接到任务后,她立即下乡入户,主动找老乡了解家庭情况,与他们一起分析致贫原因,寻找发展思路。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为饲养能繁母牛是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
  从牛圈设计图的定稿到牛圈的修建,从几个乡镇售卖能繁母牛合作社的询价比价到最后精心挑选每一头母牛,畜牧人员为选定的母牛打上耳号,每一个环节她都仔细尽心去做,生怕出现任何疏漏而影响最终的帮扶效果。她每次进村入户帮扶贫困户,光往返车程就是四五个小时,远的甚至要七八个小时,经常累得筋疲力尽。
  在帮扶过程中,廖青成了老乡家庭中的一员,饿了就跟他们一起吃几个烤洋芋、烤玉米,女主人还时常在劳作之余悄悄把她拉到一旁诉说各种家庭矛盾之苦。廖青一边开导她,一边找男主人谈心,让他们认同并接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她的真诚和务实,得到了乡亲们极大的信任。
  廖青走访更多的乡村和深入农户家后,看到了一些让人心痛的场景。没有桥的绳索桥,乡亲们就把一条腿绑在一个看似结实的圈套里,自己把自己运过河;那一条条悬崖边上狭窄的山路……这一切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让她更加勤奋工作,扎实做好帮扶,助力威宁县早日脱贫。
  从感动到深爱:把牵挂珍藏心底
  廖青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的智力优势,在教育、医疗、产业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威宁县进行帮扶。在教育方面,主要以“同心•树人”项目为支撑,以“同心•智力行”教育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选取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四川、安徽、山西等7省(市)17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有效促进威宁县基础教育水平提升。在医疗方面,主要以“同心•康福行动”“亮康行动”等项目为依托,以脑瘫患者免费救治、残疾人假肢安装、白内障手术为主要内容,以“大健康”助力威宁县精准脱贫。
  2016年春天,九三学社“同心康福”脑瘫患儿救治行动在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的带领下走进威宁。在脑瘫患儿筛查现场,临时工作室面积非常狭小,虽然外边阴冷异常,可屋里却闷热难当,医生们一个个挥汗如雨;病床很低,孩子们躺在床上,专家们为孩子们检查时需要把腰弯得很低,看上去让人心疼。
  廖青看着医生们专心得顾不上擦汗,耐心地给孩子父母仔细叮咛,不厌其烦地给出各种专业建议,让每位家长都能踏实地走出病房,心里充满了感动。经过两天半的努力,远远超出预期的425位患者都得到了筛查。2016年4月至11月,廖青分批把筛查出来符合手术条件的118名孩子送到河北省石家庄脑系医院进行免费救治手术。她不定时到术后患儿的家里,询问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当看着手术后可以像其他健康孩子一样蹦蹦跳跳、自己去上学的孩子们时,廖青和他们一样开心。
  通过九三学社各级组织,请进来了数十批专家学者为威宁的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讲座、培训之后,廖青一直希望能把威宁的孩子带出去,看看山区外面的世界。
  廖青从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先生那得知,中央电视台栏目组有一档暑期特别节目《少年读书会》,要在全国选拔20个读书最好的孩子到央视录制节目。经过努力争取,威宁八中的赵雅飞同学最终在海选中脱颖而出,顺利到央视录制节目。廖青还把赵雅飞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接到录制现场。整个录制过程,赵雅飞的父母一直流着激动的泪水。
  “在威宁这个高原小城挂职锻炼的日子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着实非常大,‘5+2’、白加黑、‘夜总会’是常态。”廖青深有感触地说,“他们这种长期坚守的毅力、永不退缩的信念、迎难而上的信心、无怨无悔的境界深深感动了我。”
  挂职期间,廖青满怀真情融入,带着激情奉献。今年1月,廖青已挂职结束回到北京。一年的挂职经历,让她收获满满。“这段与威宁的缘分,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而难忘的经历。威宁于我,将永远成为一份牵挂,一份责任。”廖青感慨地说。
  美丽的毕节试验区,广袤神奇的威宁,碧波荡漾的草海,淳朴厚道的人民……这些都已经成为廖青人生中永恒而美好的眷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