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点燃吉祥之火 展开夜郎画卷
点燃吉祥之火 展开夜郎画卷
作者:文|图 实习记者 陈再雄  发布日期:2017/8/29 阅读次数:
隆重的取火仪式
  一把火,点燃了一场震撼的音乐盛典,点燃了一个火一样的民族节日,点燃了一个神秘夜郎古国的全场激情。7月20日,毕节市2017年“神秘夜郎•魅力可乐”彝族火把节在赫章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盛大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彝学会原会长禄文斌,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彝学会顾问禄智明,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安金黎,省民宗委副主任张和平,原毕节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市彝学会会长禄绍康,副市长李玉平,市政协副主席安南,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倪小兵,原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王明灯,市政协原副主席谢定敏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文艺演出。
  燃起吉祥的火把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火能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火把节是赫章县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彝族传统节日,彝语“躲扔吉”意为扫火星节——火把节。凡可见穿流星(也称扫帚火星)即是从宇宙中溜失下凡的火星极容易引诱炉中之火溜失而成“失火”之灾。为此,每当发现穿流星临地时,必兴“躲扔”活动。
  在彝历法中即以农历五月初五日谓之南方的火星之神开始游降,由布摩(祭师)择六月初五日临地。火星临地二十一天现“火灾”,择吉日六月二十四日傍晚,布摩即用一木棍系一根麻线吊提一象征宇宙的鸡蛋,在官府村寨里挨家挨户吟经咒,收拾不规矩的失散火种,所至家家户户皆从火炉中点燃火把,从门扇底下递出(注:若引入新居火种则从门扇顶上递入)后,男女老少举火把依次跟在布摩的后面,犹似金龙慢游。游行队伍前往场地绕场三圈后,布摩即在地上挖一小坑(或固定用坛子)放蛋入内,念《躲扔数》镇火经后念咒语掩埋,示意已经把所失散之火种全部收归于宇宙了。
  尔后,众人即将火把聚燃于埋蛋处,烈火熊熊燃烧,人们欢歌热舞、尽情狂欢。火把节是对生命自由的歌唱,是对神圣之火、光明之火的礼赞,故有人誉之为“东方狂欢夜”。这庄严而古老神圣的仪式,反映出人们的美好愿望,而今已演化成集祭神祭天、祈年丰收、驱祟除邪、相互团结和群众集会、欢歌舞蹈于一体的重要传统节日——火把节。
  此次火把节有精彩的歌舞、千米迎宾队伍、百人敬酒方队、民俗文艺联欢等异彩纷呈的活动,另外,主办方还组织参观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湿地景观区,参观古籍整理川、滇、黔出版书展,让来宾一探神秘悠远的夜郎文化。据悉,2010年6月,赫章县彝族火把节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赫章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结合赫章县民族节日保护扶持工作会议精神,与县彝学会和相关民族乡镇建立了赫章县彝族火把节承办机制,决定自2012年起,由部分民族乡镇轮流承办每年一次的彝族火把节。
  展示夜郎古都风采
  此次火把节的举办地赫章县可乐乡,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作“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据《彝族源流》《夜郎史传》记载,可乐在历史上比较辉煌,为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考古成果显示可乐遗址是古代夜郎国的重镇,同时这里也是汉王朝控制西南夷的重要据点。上世纪中叶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可乐挖掘汉墓,并出土多件文物,在考古界引起轰动。
  至2000年为止,可乐共发掘古墓葬380座,古遗址375平方米,出土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类文物2400多件,极大地丰富了贵州夜郎地区青铜文化内涵,同时对探索夜郎文化与滇文化、巴蜀文化以及汉文化的关系也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赫章可乐墓群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年国务院批准可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乐遗址、古墓群被称为“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