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带领群众脱贫的“蔬菜大王”——记毕节金海湖新区脱贫攻坚先锋梁守贵
带领群众脱贫的“蔬菜大王”
——记毕节金海湖新区脱贫攻坚先锋梁守贵
作者:文|图 本刊记者 陈泽劲  发布日期:2017/8/29 阅读次数:
梁守贵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豇豆长势
  脱贫攻坚需要“领头雁”。毕节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水塘社区的梁守贵就是这样的“领头雁”,他返乡发展蔬菜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蔬菜大王”。
  情系故土 返乡创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发达地区打工成为热流,热血少年梁守贵乘上了到发达地区务工的班车。闯荡10年,他在广东佛山等地打工,进过厂、养过鱼。2003年,由于有亲友在浙江,梁守贵便辗转到浙江务工,进过五金厂,干过重力活,凭的就是硬闯。凭借此前多年的打工经验,在CD箱包厂上班两年,从普通员工变成熟练工,后来还当过机修、品检师傅,不过还是没达到他的目标。
  他的大姐和二姐在浙江租了几百亩地种植丝瓜等蔬菜。梁守贵看到她们种的蔬菜不好,自信地说:“我来种,肯定比你们种得好!”虽然没有蔬菜种植的经验,但梁守贵勤于摸索,边看边学。他亲自薅沟、铲地,为了学习别人的种植方法,他经常骑车实地去了解,看浙江当地菜农怎么种菜。
  在浙江种菜,梁守贵第一年亏了3万元,但他不甘失败;第二年继续种菜,由于管理得当,技术逐渐成熟,毛收入有5万元,回了本,赚了2万元。尝到种菜的甜头,接着的四年,他一心种菜赚了近100万元。
  由于老人和小孩都在老家,梁守贵决心回家乡来发展。回到毕节后,他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做河粉生意,由于市场不好,销售不出去,亏本了。
  自己的7亩土地被征用了,当他在山坡上闲逛的时候,发现青龙街道梁家寨大塘子有片好土地,他想重操“旧业”——种菜。
  潜心种菜 率先致富
  基于在浙江的蔬菜基地务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大棚蔬菜种植经验,梁守贵坚定信心,着手干老本行。2015年,他按每年每亩 4000元的价格租下了梁家寨大塘子的9亩土地,投资20万元建立时令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西瓜、黄瓜、四季豆、茄子、豇豆、空心菜、小白菜、芹菜、西红柿等。
  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恰逢发展农业板块经济的良好机遇。2015年,青龙街道大力发展农业板块经济,把官坝社区作为试点。
  “想不想做大?”青龙街道的领导问。
  “当然想。”梁守贵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希望协调征用土地问题。
  乘着政策的春风,在青龙街道、官坝社区及居民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历时8个月,梁守贵在官坝社区建成60多个大棚、占地100余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品种要轮流种,头年种瓜,第二年就不要种瓜,重复种的话会产生病菌感染。”梁守贵向记者介绍蔬菜种植经验,要根据季节、品种、湿度、温度等因素,种植不同类型的蔬菜,进行精心的管护,才会有好品质、好产量。
  “就像医生看病,要对症下药。”梁守贵打了个比方说,种的蔬菜水分干了就要赶紧浇水,遇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处理。
  “必须要实际操作。”梁守贵说,经验是靠实践总结出来的,发现有问题就思考解决。他一门心思放在种菜上,每天来来回回跑蔬菜基地几十趟,有时一天中要花10个小时呆在蔬菜基地,晚上甚至在基地旁边铺个简易床睡觉,以便看护和观察蔬菜长势。“如果有哪种蔬菜长势不好,会睡不着觉。”
  辛勤耕耘、反复实验、不断探索,他种出的蔬菜口感好,是无公害、绿色健康产品。一个个傍晚,梁守贵开着自己的运输车,载着西红柿、西瓜、四季豆、小白菜等运往七星关区碧阳大道水果批发市场,一售而空。由于质量过硬,他种植的蔬菜每公斤的批发价还比外地蔬菜高1元左右,并且市场销路好,订单愈发增加,毕节市财贸学校等单位已与其签下订单。采访中,梁守贵的电话响了,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在和他对接蔬菜定期供应的购销合同事宜。
  凭着敢拼的干劲、勤奋的探索、丰富的种植经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15年,梁守贵的种植基地喜获丰收,年产值超过100万元,蔬菜产品深受周边市场欢迎,成为官坝社区第一个种植大户。
  梁守贵给记者算了几笔账:1亩地,一年种一季玉米,按市场价2元/公斤计算,毛收入1200元,除去化肥、人工等成本,纯利润在三四百元;种四季豆,单单种一季(前后4个月的时间),亩产达1500公斤,按4元/公斤的价格批发,除去成本,至少盈利4000元。一个大棚平均80平方米,种3季蔬菜,一年一个大棚纯利润在1.2万元以上,63个大棚的蔬菜一年能盈利近80万元。
  “靠自己的勤奋和胆识,加上政策的支持,才会成功,才有做大的可能。”梁守贵说,自己率先致富了,周围贫困的乡邻,他们需要技术、需要致富的带头人。
  不忘乡邻 引领脱贫
  致富不忘乡邻。2016年,青龙街道把梁守贵的蔬菜种植基地纳入扶贫项目,希望他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带领群众脱贫。
  青龙街道去年给予梁守贵10万元的资助经费。2016年6月,梁守贵响应政府号召,注册成立毕节金海湖新区守贵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不改初衷,梁守贵引导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贫困户按入股资金的6%保底分红,盈利后按适当比例再次分红。贫困户还可以在蔬菜种植基地务工,多方增加收入。
  目前,梁守贵带动官坝社区10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面积增至104亩。“我亲自教他们栽种、采摘,按每天80元的工资标准聘请他们在基地上务工,用工少时五六人,多时则有20多名。”梁守贵告诉记者,有空闲时间,在基地上干得好的会被聘为固定工人,月薪1800元,已有4名贫困村民成为固定工人。
  为扩大群众受益面,助力脱贫攻坚,梁守贵和官坝社区合作,由社区出资40万元,他本人出资10万元并无偿进行技术指导,建立3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带领贫困群众发展致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社区、贫困户、梁守贵三方分别按收益的40%、30%、30%分红,贫困户在基地上务工一天有120-150元的工资。
  截至目前,以官坝社区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梁守贵作为技术指导,青龙街道整合7个社区资源,倾力打造青龙街道农业园区,建设占地面积500余亩、大棚200余个、投资300余万元的现代高效蔬菜种植农业园,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把今年计划脱贫的188户贫困户分配到蔬菜种植基地里,每1-2户贫困户认领管理一个大棚,预计每户每年能增收2万余元,为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蔬菜基地建起来,群众不用远赴他乡打工,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水塘社区居民樊国胜掌握蔬菜种植技术,播种、打药他都会,他在梁守贵的蔬菜种植基地负责技术指导,参与管理,每月能拿到5000元的工资。“在这里上班方便照顾家庭。”樊国胜高兴地说。
  梁敏是官坝社区的贫困户,记者采访时她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空心菜。“大棚就在家门口,在这里打工,既能就近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孙子,一举几得。”梁敏一脸笑容地说。
  蔬菜种植基地不仅带动了官坝社区、水塘社区居民的务工就业,而且还吸引了周边较远一点的群众来务工。毕节金海湖新区响水乡吊兰村村民孙天邦去年10月来到梁守贵的蔬菜种植基地打零工。“每月来基地做20来天就能挣到1800元,其他时间我还在周边做零工,里里外外每月也能挣4000多元。”虽然从家骑车来基地要20分钟,但孙天邦觉得这比在外省打工强多了,关键在这里打工,方便照看孩子。
  “群众到外地务工,出行成本高,又不能兼顾到家庭。在我的基地打工很近,又便于照顾家庭。”梁守贵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我要继续壮大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致富奔小康。”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脱贫攻坚战中,梁守贵潜心念好“蔬菜经”,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蔬菜大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先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