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让马铃薯产业助推同步小康——毕节试验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观察
让马铃薯产业助推同步小康
——毕节试验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观察
作者:本站  发布日期:2017/6/18 阅读次数:
威宁自治县马铃薯品种展示区(苗麒麟 摄)
地膜洋芋(丁希志 摄)
赫章县平山乡马铃薯丰收在望(刘 勇 摄)
  马铃薯是毕节市的重要优势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毕节市已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和贵州省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
  马铃薯发展现状
  (一)生产情况
  多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毕节试验区高度重视马铃薯生产。原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出台了《关于推进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将马铃薯作为“5个100亿”工程来抓,原地区农业局抽调专人成立马铃薯产业化办公室负责马铃薯推广工作。近年来,毕节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六大农业板块经济之一,纳入调度和考核,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基地以及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积极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和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由于党委政府重视、科技支撑有力,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233万亩扩大到2008年的285万亩,增长22%;总产从242万吨增加到348万吨,增长44%。截至2016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跃升到520.48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336.79万亩,占64.71 %),鲜薯总产718.3万吨,平均单产1380.08公斤(其中脱毒马铃薯总产516.05万吨,平均单产1532.27公斤)。
  全市马铃薯耕作栽培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模式:境内西部海拔1900米以上的凉山、半凉山地区,马铃薯春播秋收,形成了以一季单作为主的种植制度,2016年净作面积197.55万亩,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37.96%;中部和东部海拔1900米以下的地区,马铃薯冬末初春播种、夏季收获,基本形成了以间套作为主和接茬复种(稻田)相结合的种植制度,间套作面积322.93万亩,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2.04%。2016年推广稻田马铃薯6.33万亩,地膜覆盖栽培10.81万亩。
  全市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马铃薯品种有:威芋3号247.28万亩,平均亩产1354.98公斤;会-2号41.5万亩,平均亩产1742.17公斤;宣薯2号26.75万亩,平均亩产1266.54公斤;米拉46.5万亩,平均亩产901.07公斤;威芋5号42.58万亩,平均亩产1243.43公斤;费乌瑞它17.22万亩,平均亩产1263.95公斤。 
  (二)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情况
  毕节市已经形成以毕节市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威宁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马铃薯育种、栽培科研体系,为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2016年,全市共生产原原种7500万粒;扩繁原种1.71万亩,原种产量2.52万吨,销售价格3.2元/公斤,毛利润8064万元,主要品种为宣薯2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威芋5号、腾芋1号等,全市原原种、原种购买和扩繁主体为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一级种薯扩繁面积11.85万亩,产量19.34万吨,销售价格2.8元/公斤,毛利润5.42亿元,主要品种为费乌瑞它、威芋5号、宣薯2号、青薯9号等;二级种薯扩繁面积79.43万亩,产量103.13万吨,销售价格2.15元/公斤,毛利润22.17亿元,主要品种为费乌瑞它、威芋5号、宣薯2号、青薯9号、威芋3号等。
  (三)马铃薯商品薯销售情况
  1、销售情况。我市在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同时,基本形成了菜用、饲用、种用、加工和外销的格局。2016年,全市销售鲜薯186.39万吨,平均单价1940元/吨,销售收益36.16亿元,主要销售品种有威芋3号、威芋5号、宣薯2号、费乌瑞它等。
  2、销售价格及波动分析。近年来,我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外销量逐年扩大,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较小,特别是早春菜用型马铃薯持续保持良好市场,每公斤单价比晚春马铃薯高出0.8-1元。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是不同马铃薯品种、品质有价格差异,如市场销售好的威芋5号在四川、广州、贵阳等地的市场销售价为2000元/吨,而会-2号则只卖1400元/吨。
  3、批发市场建设及销售方式。全市现已建成马铃薯交易市场13个,总规模2.4万平方米,交易能力16.28万吨。马铃薯加工业逐步发展,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6家(贵州老太爷食品有限公司、赫章黔丰荞业有限公司、织金幺贵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威宁鹤乡果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威宁亚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金沙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量0.68万吨,年加工马铃薯鲜薯量1.11万吨,年销售量0.68万吨,销售额7198万元,盈利额891.29万元。主要加工产品为马铃薯面条、薯片、馒头等。市场交易主体是本地薯农和外地客商。主销渠道为农村经纪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外地客商贩运到周边县市、省城和省外市场销售。另外早熟菜用马铃薯部分大多为薯农自己运到就近粮菜市场交易或马铃薯收购点统一收购。
  4、目标市场及销售区域。目标市场为省内各地、省外周边市场乃至北京、上海。销售区域从原来的省内市场发展到省外云南、湖南、成都、重庆、南京、上海、郑州、北京、广州、杭州、海南等地,销售半径不断扩大。
  5、种薯储藏设施建设情况。全市现有马铃薯储藏设施1076个(多为小型储藏窖),规模73588平方米,储藏能力8.5万吨。
  (四)村级以上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全市现有村级以上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2个,参与合作组织的成员3225人,年产量20.61万吨,商品销售量14.22万吨,销售价格平均1.6元/公斤,销售半径不断扩大,遍及全国多个省会城市,年销售额22548.8万元,盈利额1514.9万元。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500多人,先后在威宁县中水镇建起了500亩的马铃薯早熟基地、在威宁县羊街镇棒木村建起了600亩原种基地、在威宁县麻乍乡嘎利村建起了5000亩优质良种基地,近3万农户受益。
  (五)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6个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2013年创建的威宁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位于威宁县草海镇和五里岗街道,至今连续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农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园区已具备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研发、新品种选育、优质品种展示、生产、加工、科普教育及高新技术示范、休闲旅游等功能,现有经营主体36家,其中企业10家、合作社26家。园区企业威宁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已建成马铃薯原原种基地、马铃薯科研大楼、马铃薯科技文化馆及休闲旅游区。休闲旅游区草海泰丰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成为威宁县城居民的后花园。2016年1月,引进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入驻园区,计划总投资25亿元,高标准建设现代化马铃薯组培中心、微型薯生产基地、原种扩繁基地、马铃薯加工厂、物流服务中心等,目前各个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预计2018年底全面建成。
  (六)马铃薯带动脱贫情况
  毕节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精准脱贫发挥了明显作用。2016年,全市建设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基地192.28万亩,覆盖乡镇168个,其中,覆盖贫困村793个,拟出列贫困村187个;覆盖贫困户66887户,拟脱贫贫困户9538户;覆盖贫困人口246750人,拟脱贫贫困人口36344人。2016年,威宁县探索“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扶贫新路,在该县草海、双龙、麻乍等10余个乡(镇、街道)种植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1万余亩,覆盖贫困农户3700多户,直接带动5000多名薯农增收,亩收入1万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去冬今春,金沙县化觉镇种植早熟马铃薯,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当地贫困户67户、贫困人口211人脱贫,早熟马铃薯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发展马铃薯产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产业政策支撑,优化区域布局。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毕节试验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马铃薯政策支撑体系,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调整生产区域布局,全市马铃薯初步形成了中西部春种秋收种用和加工、菜用商品薯优势区,中部冬种夏收、菜用、饲用、加工型商品薯优势区和东部冬种春收早熟菜用商品薯优势区。
  (二)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科技水平。依靠贵州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贵州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校,加强产学研的有效对接,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档次。聘请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金黎平博士为毕节市马铃薯产业科技顾问,积极建设毕节试验区威宁县马铃薯育种工作站和毕节市马铃薯工程实验室,开展马铃薯品种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积极筛选适宜我市不同生态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加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加工型品种的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品种专用化和品种布局区域化。依托马铃薯高产创建、马铃薯重大科技项目,积极组织科技力量,对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出不同生态市域、不同耕作制度条件下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技术规程,使我市马铃薯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经过5年至7年的时间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
  (三)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现有6个马铃薯产品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七星关区“鸿智达”、大方“油杉河”、 织金“幺贵”、赫章“银泉”和“阿西里西”以及“威宁洋芋”等马铃薯商标已注册,威宁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称号,“威宁洋芋”已获地理标志认证;薯片加工企业贵州幺贵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威宁县雪山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七星关鸿智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威宁威力淀粉有限公司获贵州省农产品(马铃薯)加工示范企业和第二批国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我市正在全力打造的“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使这些马铃薯品牌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种薯更新换代缓慢,目前主推的品种均有10年以上历史,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商品量不高,费乌瑞它、宣薯2号等早熟品种仅占总面积的8.44%左右,专用型品种少,且品种结构单一。商品薯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集中度不够、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品质、价格好的商品量不大,鲜薯外销量仅占25.94%。
  (二)耕作粗放,种植水平不高。虽然全市马铃薯配套增产技术基本普及,种植水平普遍提高,但因诸多因素,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边远落后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人均耕地相对较多,对马铃薯生产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更换品种比例低,配套技术应用差,施肥管理水平滞后,导致单产水平低,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
  (三)储藏技术落后。全市虽有1076个储藏设施,但多为小型储藏窖,储藏能力不足,目前主要的储藏方式仍为比较传统的农户分户储藏,难以实现均衡上市,往往出现“旺季烂而贱、淡季缺而贵”的现象。
  (四)营销手段落后,制约马铃薯市场的运行。马铃薯产品的营销手段落后,主要是依靠季节性从事马铃薯收购贩运的经纪人,使马铃薯生产长期处于目标市场不明确、市场竞争力弱、商品量小的状态。马铃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马铃薯深加工发展滞后,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
  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工作打算
  1、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水平。继续巩固马铃薯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不变,依靠科技进步和项目支撑,提高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水平。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20万亩,单产水平提高到1500公斤以上;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超过65%,产品商品率超过40%。
  2、加强良种繁育与质量控制体系。重点抓好以威宁县雪山、双龙、迤那等地为主的原种繁殖基地建设,以威宁县小海、麻乍等地为主的马铃薯一级、二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推行脱毒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促进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争取建成毕节市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全市脱毒种薯生产的质量检测。争取建立国家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市。
  3、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以打造“毕节马铃薯”“威宁洋芋”品牌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主产基地与超市、高校、城镇社区等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培育发展一批主要从事马铃薯经销的公司、合作社和运销大户。改善马铃薯储藏、包装、运输条件和技术,对外销鲜薯进行分级包装、精包装上市。支持申报马铃薯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支持注册马铃薯产品商标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响毕节马铃薯品牌。
  4、加强精深加工体系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广青薯9号、昭绿23号等高淀粉型品种,发展马铃薯精淀粉、马铃薯主食等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扩产升级,鼓励加工企业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发展订单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加工增值。
  (二)建议
  1、加大马铃薯原原种补贴力度。虽然我市的原原种生产能力目前达到5000万粒,但实际生产受市场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由于投入成本大,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及企业无法承受,老百姓个人出钱购买原原种扩繁难度更大,这几年得益于农业部、省农委的支持,原原种生产按每粒补助0.1元进行扶持,但由于补助的量(2016年补助1200万粒)非常有限,而未能得补助的部分按市场价每粒0.35元进行市内销售或外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原原种的扩繁又是马铃薯产业发展上的重要环节,建议上级部门扩大原原种补贴范围。
  2、扩大国家马铃薯生产项目支持范围。近年来毕节市马铃薯良种普及率逐步上升,马铃薯已成为全市广大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脱毒马铃薯没有被纳入补贴范围,广大农民意见较大,若将马铃薯纳入补贴范围,有利于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建议将毕节市七星关、大方、纳雍、赫章等主产县(区)纳入国家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范围,增加马铃薯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示范县,扩大马铃薯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示范规模,对促进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对马铃薯产销环节给予支持。一是对马铃薯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帮助引进和培育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培育农民创建产业化经营服务组织或各种马铃薯协会,培育、扶持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马铃薯营销户或经纪人,建立马铃薯营销网络,促进产销衔接。二是在标准化建设、品牌创建上给予帮助。通过“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特色农产品市场品牌的宣传打造,把“毕节马铃薯”“威宁洋芋”品牌推介出去。(供稿/毕节市农委)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