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大党建”引领“大发展”——毕节烟草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实践
“大党建”引领“大发展”
——毕节烟草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实践
作者:文|图  本刊记者 刘宇浩  发布日期:2017/5/4 阅读次数: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烤烟育苗基地
  2015年10月,省委下发《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我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到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市烟草局”)为了稳定烟农、稳定烟区、稳定烟叶主业良性发展,探索烟草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径,响应全市以“创新发展、同步小康”为目标,以“大党建”为统领,围绕“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个重点打赢“113攻坚战”的号召,实施烟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引导合作社建立酒糟有机肥生产线、合理利用烤房、大棚闲置期种植蘑菇等,千方百计拓宽烟农增收渠道,为毕节打赢精准脱贫、同步小康硬仗作出努力和贡献。
  4月13日至18日,记者走进毕节星罗棋布的烟叶站、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专访市烟草局“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实践,解码我市烟草农业实现增效、农民实现增收、农村得到发展的秘密,切实感受市烟草局以“大党建”引领“大发展”,推动我市烟草农业现代化闯出的新路子给毕节试验区广大农村带来的变化。
  基层党建:夯实现代化生产的可调控基础
  2010年以来,市烟草局决定以强化基层一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支部建在烟站,让党员走进烟田。
  “政治工作是毕节烟草工作的生命线,但我们部分单位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存在着管理缺位、主体责任弱化等问题。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够正常,有的党员渐渐淡忘了自己的身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不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在一次局党委会上,市烟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文相说。
  市烟草局在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增强党员意识,夯实党在基层的基础。
  ——打牢制度基础,保障机制运行。该局出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从最初推进“四型”基层党支部建设升级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六有四型五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筑牢制度保障的基础,使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组织烟草农业现代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落实到每个党员。该局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将“学、讲、树、做、改、评”六个字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明确了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以优秀共产党员罗琴“有理想有追求、有烟农有群众、有担当有成就、有服务有帮带、有纪律有制度、有温暖有真情”的标准为标杆,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最高追求,把烟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全部身心放在干事创业上,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烟农,把严于律己作为一生的修炼,把乐观真诚留给烟农与同事,增强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推动毕节烟草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心系千家、情感万户”的“杜鹃情”特色党建服务品牌建设和以“八大杜鹃进组织”为抓手的党建活动,打造市烟草局的“五满意”团队,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满意度。
  闯新路子: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市烟草局党建品牌树立起来之后,有效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的激情,提高了党支部服务能力,使所有党支部都活跃起来,组织干部职工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帮助烟农、卷烟零售户排忧解难。基层党的基础工作抓好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就得到增强,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大幅提高,必然促进烟草农业的发展,为组织烟叶生产、整合利用烟叶生产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烟叶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毕节试验区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烟区之一,地处乌蒙山腹地,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烟叶的生产。烟草农业的发展,早已从当初解决群众零用钱的小农经济发展的年代,步入到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时代,但以往家庭种植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适应烟草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需求,“转变观念、转化方式、转型发展”成为市烟草局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变烟草农业的发展现状、实现全区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切实促进烟农增收,市烟草局将烟农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为引领、以实干出成效,延伸烤烟产业链、盘活烟草闲置固定资产,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致力于加速烤烟生产专业化服务和现代化进程,使烟草农业的发展在助农增收、脱贫摘帽、同步小康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科学化、合理化、资源化、再利用、促发展,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等思路和理念的引领下,毕节市烟草农业紧紧依托烟叶产业,高度融入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战略,为毕节市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整合资源:奠定山地农业标准化耕种基础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烟草农业,要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转变极其困难。地处山区、土地破碎、传统小农经济种植、农民难以组织统一耕种步调、烟叶种植各环节中市场供给良莠不齐等,无一不是我市烟草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掣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整合烟叶生产中的各种人力资源,建立一支高效的队伍,协调组织并指导烟农进行烟叶标准化种植。市烟草局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烟叶站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引导成立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农民难以组织统一耕种步调的问题,实现了“大党建”引领“大发展”推动我市烟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烟农每种一亩烟叶,土地深翻、整地、起垄环节可以节约200元,育苗、移栽的环节可以节约170元,烘烤、分级的环节可以节约260元。通过降低烟叶生产成本,每亩烟叶可为烟农增收630元。”4月13日,在大方县惠民烤烟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理化分社,该社社长、专业服务队队长王修俊谈到烟叶种植的专业化、标准化给烟农带来的实惠,如数家珍。
  除了为烟农提供烟叶种植各环节的服务外,2015年,该社整合资源,成立了全市烟用设施设备服务中心,面向全市开展价廉物美的烤房设备供应和维修服务。合作社通过竞争谈判的方式,优选厂商,统一采购、维护、培训和技术指导,减少了投入,给烟农带来极大的便利。厂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维护、指导,还给烟农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2015年至2016年,该社共供应成套设备748套、零部件12423件,与往年中标价格对比,为烟农节约采购成本375万元。
  2017年,该社将采取“生产加工、专业配送、培训指导、维修维护”的一条龙发展模式,将利用闲置的原复烤厂建设烟用设施设备加工厂,引入合作企业对供应半成品进行焊接、组装,大幅降低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在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还能普惠烟农。预计今后每年组装生产设备4000套、组织供应零部件1.5万件,产值达到2800万元,减少烟农采购成本720万元,烟农劳务用工收入160万元。
  为全面加强烤烟病虫害防控、使用农药的监督和管理,市烟草局完善农药各环节、流程的管理和服务,规范烟地农药使用,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做到烟叶用药合理、科学、高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质量,实现烟农减工降本。从2015年开始,七星关区烟农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市烤烟生产病害防治和农药使用的代管、代销、配送等服务工作。当年就代管、代销、配送农药28.8吨,节约资金近600万元,实现了烟农户均降本150余元。2016年上升到63.3吨,节约资金400余万元,实现了烟农户均降本100余元。
  “以前,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农药,价格高不说,效果还不好。合作社统一配送后,烟地用药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效果很好,真是物美价廉。我去年仅买农药这项就将近少花了2000元!”在七星关区烟农专业合作社,种烟大户朱祖奎谈到该社对烤烟生产病虫害防治农药的管理,感慨万分。
  利用资源:探索烟草农业发展的延伸路径
  近年来,市烟草局积极探索以烟为主的产业配套模式,致力整合烟叶生产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拓展多种经营,不断延伸烟草农业产业链,初步建立和完善以烟为主的产业配套机制;不断向全面拓展多元化经营和促进烟农增收综合体系建立的方向发展,向我市全面建成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示范区的目标靠近。
  ——利用闲置期烤房、大棚种蘑菇,助烟农增收脱贫致富。“我市地处亚热带,具备低纬度山区的特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生长优质双孢菇。玉米在毕节种植广泛, 废弃玉米秆是双孢菇等菌类栽培绝佳原料。全市闲置期可利用的烤房3.6万座左右,育苗大棚110万平方米以上。地租和劳动成本也较低,开发配套产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4月14日,在林泉烟农专业合作社,经理袁贵平给记者介绍,“这些都是开展双孢菇栽培的优越条件,可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助推烟农脱贫致富,确保烟农、烟区和烟叶生产的稳定。”
  2013年,市烟草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毕节灵丰复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食用菌研究中心”,开展利用闲置烤房种植双孢菇的技术研究,当年即研发成功。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在黔西县高锦烘烤场试种成功,2016年扩大种植范围,取得显著效益。
  从2017年起,围绕“研究培训、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循环利用”一条龙的双孢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烟农”的方式经营,主要由合作社组织烟农实施。今后将不断总结经验,逐年扩大双孢菇种植面积,开发附加值更高的双孢菇产品,确保毕节烟农2017年户均增收1800元以上,2018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9年户均增收2200元以上,2020年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烤烟套种特色小麦,探索烟草产业链延伸发展的路径。市烟草局以稳定烟农增收、促进烟叶生产持续发展为宗旨,坚持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全面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转变观念、转化方式、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毕节烟草“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以烟为主的产业配套机制,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保持烟农收入稳定增长,促进烟叶产业持续稳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
  纳雍县烤烟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百兴面条加工厂合作,组织指导烟农种植特色小麦,面条加工厂按协议保底价收购麦子。生产出的面条除零散销售外,剩余的通过精包装运送至纳雍各大超市。
  2017年,以“面条加工企业+合作社+烟农”为经营方式,已经形成“技术培训、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循环利用”的麦套烟“产业链”。预计2017年烟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8年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2019年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2020年户均增收2800元以上。
  绿色环保:有力推动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年以前,我市尚未建立烟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大量废旧地膜随意弃置,回收利用率极低,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加强烟用残膜回收利用,既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又是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回收废旧地膜,帮助烟农增收。近年来,随着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大,“白色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全市烤烟生产中地膜覆盖常年保持在50万亩以上,每年产生的废旧地膜达3200吨左右。废旧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残存期达20年以上,如不及时清理回收,土壤中的残膜量会逐年积累,降低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严重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降质。
  从目前烟草农业开展烟用残膜回收利用的基础条件分析,政策层面可以给予一定的扶持补贴,设施状况可以利用闲置资产,技术瓶颈可以突破,产品销售可以对应市场,仅差残膜加工设备投入这一关键环节。为了打通这一关键环节,市烟草局在黔西县建立“烟用残膜资源化利用”中心,以合作社为平台,引入相关企业合作,2015年开始大胆探索实践,2016年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取得变废为宝、烟农增收、烟区稳定、绿色环保的综合效益。残膜回收按每公斤旧地膜6元的标准补贴,每亩烟地回收残膜7.5公斤,可为烟农增加45元收入。2015年,共计回收残膜107.19吨,为烟农增收64.31万元。2016年回收烟用废旧地膜1881吨,为烟农增收1128.6万元。
  ——建立酒糟有机肥生产线,持续改善烟叶质量,烟农收入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市烟草局就地取材、减少流通环节,在金沙县建立酒糟有机肥生产基地,在全市烟叶种植过程中推广施用酒糟有机肥,改善烟地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田间对比实验显示:增施酒糟有机肥能增强烟株的长势,烟株增高、茎围增粗、叶面积增大,烟株农艺性状大幅改善,烟叶质量明显提高;另外,增施酒糟有机肥还能降低烟叶的气候斑点和花叶病发病率。以酒糟有机肥取代化肥生产的烟叶,每亩增产25公斤,每担烟叶可增加收入200元左右,烟农每亩增加收入500元。4年来,酒糟有机肥的使用,为烟农增收1570万元。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