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实施“大扶贫”战略 助推全市脱贫攻坚——毕节市委农村工作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侧记
实施“大扶贫”战略  助推全市脱贫攻坚
——毕节市委农村工作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侧记
作者:文|图 本刊记者 刘宇浩  发布日期:2017/3/29 阅读次数:
2月23日,市委农村工作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
  2016年,毕节市全面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实施,迈出坚实的步伐,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三农”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脱贫对象精准 脱贫成效显著
  2016年是毕节试验区“大扶贫”战略行动全面推进、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举力集智实施精准脱贫,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以农业板块经济为抓手,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动“三农”工作和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顺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脱贫工作精准发力,找准脱贫对象,打牢脱贫基础。全市按照“去规模、严程序、两本账”的原则和“三表三照一视频”的要求,开展进一步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完成所有识别对象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33.29万户115.36万人。稳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选派了1.3万名驻村干部、1998名“第一支书”驻村,使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夯实、基层组织力量得到充实。产业扶贫惠及68.17万贫困人口,林下产业带动1万人脱贫。完成教育精准扶贫资助5.9万人。
  ——脱贫工作创新脱贫机制,搭建脱贫平台,形成脱贫合力。全市脱贫攻坚推行“月例会”制度,出台了工作方案和识别、退出、考核、问责等系列管理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责任机制。我市还建成毕节农业大数据中心和“扶贫云”,搭建大数据平台;向9.34万贫困户发放“特惠贷”32.88亿元,利用风险补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26.8亿元,设立46亿元规模的毕节贵银中科扶贫发展基金和150亿元规模的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浦发)投资基金,搭建了融资平台。
  此外,我市还争取了中央和省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1.7亿元,市、县配套资金8.5亿元,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历史新高;依托统一战线帮扶,精准策划了一批重大产业扶贫项目;推进东西协作扶贫,广州和毕节双方制定了“十三五”对口帮扶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帮扶,做好恒大集团、盘江集团、金元集团等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实现1个贫困县、17个贫困乡按省定标准减贫摘帽,284个贫困村按计划出列,使2016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呈现“行动快、开局好、力度大、措施实、成效显”的特点。
  调整农业结构 夯实农业基础
  2016年,全市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夯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基础,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我市以农业板块经济为抓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成连片2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4000余个,规模化养殖基地857个;建成早熟马铃薯基地30万亩,农业园区达到128个,其中省级园区61个,位居全省第一;继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深化产业融合,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快速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公共品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排名第二。
  ——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农村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明显,总结提炼的“五联”促“三变”改革模式在全市推广,农村土地权属确权调查完成率达到86.57%。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农保贷”“特惠贷”等金融创新有效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农村水务、供销社改革有序推进。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共享实惠不断增多。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及小康路行动计划计划总投资9.04亿元,拟在405个行政村建设便民设施、304个行政村建设文体活动广场。小康房建设完成投资2.07亿元;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村1002个,“贵州民居”建设36710户,易地扶贫搬迁14495户64921人,新建安置房14495套。全市共完成水务投资50.5亿元,大力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续建14座大中小型水库;完成农村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水利建设投资6.5247亿元,发展灌溉面积9.65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80平方公里,完成42.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880个自然村寨污水处理设施。
  全力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既是我市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又是“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全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扶贫为主要任务,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为重点,建设乡镇农业园区平台,全力推进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打赢“113攻坚战”。
  ——以调整结构作为核心任务,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市立足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特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黔西北特色的旅游村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助推增收脱贫。
  ——以建设乡镇农业园区为平台,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结合“三农”工作面临的实际,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功能多元化、示范区域化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
  ——以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构建立体多元复合联动循环发展模式和机制,做长做宽生态效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以市场需求作为根本导向,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绿色生产,注重品牌培育,搭建营销平台,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络,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以补齐短板作为当务之急,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向村组延伸,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不畅、住房质量不高、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充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能。推进“五联”促“三变”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农村就业创业机制,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