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八年磨一剑——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通过环评背后的故事
八年磨一剑
——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通过环评背后的故事
作者:本刊记者 陈泽劲  发布日期:2017/3/13 阅读次数:
位于织金县茶店乡的煤制聚烯烃项目厂址(供图/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奠基仪式现场(罗 林 摄)
  2月7日,中石化织金煤化工项目传来喜讯:环保部审批决定作出《关于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有限公司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获得环评批复,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可通过省发展改革委核准,年内可进场开工建设。
  项目通过环评,可喜可贺。然而,重大项目获得环评批复实为不易。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各个环节逐个过关,是大家一路艰辛一路歌、一步一个脚印用拼搏和努力换来的。大家怀揣一片热情,坚持不懈地推动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通曲径 一程艰辛
  中石化织金煤化工项目规划投资52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一期60万吨/年煤制聚烯烃项目、二期40亿立方/年煤制气项目、三期60万吨/年煤制醋酸项目,配套建设热电联产项目。一路走来,耗时8年多,在艰难之中逐步推进,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2008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曹湘洪率队到织金县考察,专家论证,织金县的煤炭资源丰富,交通条件日趋完善,可以发展煤化工产业。随后,省、地两级政府积极主动对接。
  2010年10月,省政府和中石化签署了关于60万吨/年煤制聚烯烃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同年12月,贵州省与中央企业投资发展恳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60万吨/年煤制聚烯烃项目签约成功,成恳谈会上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国发〔2012〕2号文件和国办函〔2013〕35号文件将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列为支持毕节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同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贵州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暨一期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同年6月,项目建设业主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有限公司在织金县注册成立,由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有限公司控股99%、毕节织金新区碧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参股0.5%、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参股0.5%。201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文批准将该项目列为全国9个烯烃产业示范项目之一。
  “2015年11月,专家对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环评报告》进行第一次评审。2016年2月,环保部对《环评报告》作出不予批复的决定后,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项目业主多次协调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根据专家对大气、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废水处理、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等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地下水、岩溶管道等相关环评内容进行加密补测补勘,修改完善项目《环评报告》。2016年11月,第二次上报环保部,专家对《环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通过《环评报告》复核论证。”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主任李占新说,项目审批层级高、要求严、难度大,《环评报告》终于得到批复,真的很不容易。
  今年2月,项目的《环评报告》终于获得环保部的批复,支撑项目核准的全部要件审批完毕,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上报省发展改革委申请核准。
  “重大项目的审批程序非常繁琐,《环评报告》批复是项目获得核准的最关键的支撑要件,是最困难的,这个项目的《环评报告》所需资料多而复杂,用几个大纸箱才能装完。”织金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张祥介绍,按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这个项目的核准要件有《环评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等几十项,目前已全部获得国家、省、市相关职能部门批复。
  “自信自强迎难而上,创业创新敢为人先。”在织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标语,这正是他们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真实写照。“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的大项目,再困难也要积极推进。”市政府副秘书长、毕节市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织金县委副书记、织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兴明说,煤制聚烯烃项目的核准要件多,要通过环评审批是很困难的,但各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以争、拼、跑的精神推动项目实质性建设。
  “整个大项目从当初的谋划到《环评报告》得到环保部的批复,都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没有高位推动,工作的进度不会这样快。”王兴明说。
  一腔热忱 一抓到底
  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是我市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引进的单体最大的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67.7亿元,位于织金县茶店乡磨大村和以冲村。
  “即使环评通过后,也不能马上开工,建设煤化工项目必须解决煤炭资源保障问题。”李占新介绍说,为此,在认真研究分析织金县的煤炭资源状况后,水矿集团出资51%、中石化出资49%组建公司,负责项目的煤炭供应。
  除了煤,还要解决用水问题。项目业主委托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关于取水的报告,同意在洪家渡水电站取水采用。
  得到“路条”后,征地拆迁工作就得提上议事日程。2013年6月,织金县委、县政府、织金经济开发区、茶店乡组织100多人到项目地开展大规模征地拆迁工作。仅仅半年,一期项目的征地基本结束。为了优化设计方案和加快项目进度,织金煤化工项目一、二期项目的征地同步进行,第三期又重新选址征地。目前,项目化工厂建设用地场平工作已完成,能够达到中石化开工的要求。
  “征地工作非常艰辛,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织金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局副科级干部、项目指挥部征地拆迁工作组副组长黄家学直言,要保障大项目顺利推进,再难也要啃下征地拆迁这块“硬骨头”。
  项目的电厂、安置区、生活区等建设用地,共需征地1万多亩,在项目建设中实为少见。仅项目的化工厂建设用地就需6600亩,涉及磨大、以冲两个村共11个村民组。征地拆迁工作组勇挑重担,不惧困难,以距茶店乡政府较远的以冲村为突破口,反复给群众讲政策法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70多岁的叶大爷是磨大村村民,他家的土地和房屋在项目征用范围。黄家学当时找他谈拆迁,老人要求过高:老屋下面的违章建筑要按合法建筑来赔偿,土地上的初产期果树要按盛产期来赔偿,土木结构的住房要按砖瓦结构标准来赔偿,还要分立户口。黄家学每一次去找叶大爷,靠的是细心、耐心和真心,最后苦口婆心地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今年2月上旬,老人终于同意搬迁,支持项目的建设。
  “最初,有的群众根本不理会,但是我始终不放弃,不一味地讲大道理,而是摸准群众的心思,有时甚至采用了找人和群众谈心品酒的办法,悉心引导他们支持项目的发展。”黄家学说,为了项目的发展必须穷追不舍,不管多艰难也要坚持做好。
  土地、房屋被征用后,亟待解决群众的安置问题。织金县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于房屋未被征用、土地被征用、长期从事种植业的群众,采取划地安置,在茶店乡征地为农民建好房,并引导其就近就业; 对于房屋和土地全部被征用,有谋生门路的实行货币化安置; 缺乏致富门路的,实行集中安置,在八步街道建设集中安置房;对于房屋被征用、土地未被征用的,实行后靠安置,按照项目区2.2公里的卫生防护距离,由农民自行选址建房。
  截至1月13日,征地拆迁工作组已丈量土地8026亩,搬迁农户1264户4098人,兑现资金近7亿元,为项目的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和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分不开。为了推动煤制聚烯烃项目的进度,每个人都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怀着一腔热忱,一抓到底拼命干。在织金经济开发区,40余名干部中只有10余名在承担开发区的日常工作,其他人都在为项目的核准等前期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作为主抓织金经济开发区重点工作的“领头羊”,王兴明带领大家狠抓项目的“路条”、环评等繁冗的工作。沟通、对接、协调,跑上争取支持,跑下督促落实,王兴明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身体力行,“进省赴京”“跑部跑厅”成为常态。记者电话采访王兴明时,他又要进京汇报对接项目开工前的工作,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我们一直把这个项目作为打造织金乃至毕节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大产业项目来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大家都始终围绕目标顽强拼搏,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再难再苦也要把这个项目变为现实。”王兴明说,地方政府为了项目落地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只要项目早见效益,所有的汗水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由于对推进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环评复核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了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工业能源委、市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织金县委、织金县政府、织金经济开发区及王兴明等单位和个人。“取得今天的成果,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毕节试验区人民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共同努力、一抓到底的结果。”王兴明说。
  一石激浪 一方福音
  大项目落户穷山村,给当地群众带去福音。在织金县采访,干部群众感受到了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带来的好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用张祥的话说,光是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可年创财政税收15亿元,比织金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高;如果下游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将实现年财政税收近20亿元。织金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将大大促进当地运输业、餐饮业、种植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扶贫优势,带动老百姓就业,助推当地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地茶店乡磨大村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尝到甜头的群众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
  漆国辉是磨大村村民,他的房屋被征用,4亩多土地也被征用。去年9月和政府达成搬迁协议,他拿到20多万元的土地赔偿款。由于处于过渡期,漆国辉在茶店乡街上租房住,等政府修好搬迁安置房后,再搬到新家。“政府要在磨大村搞工程,按标准给赔偿款,又帮助解决生计困难,我很满意,一定全力支持。”漆国辉说,“新修的安置房,条件肯定比老家好,以后的生活绝对没有问题!”
  “当然很愿意!得到赔偿款,又可以把生意做大,何乐而不为呢!”长期在外务工和做生意的村民听说要建大项目,都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
  项目的落地,让许多农民“变身”当老板,纷纷实现转型发展。茶店乡以冲村的刘阳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12年7月,刘阳品搬到位于茶店乡街上的先锋村沙路组。他是以冲村第一个同意丈量土地的,也是村里第一个搬迁出来的。
  没有搬迁之前,全家住在130平方米的木质老屋里。为了照顾孙子读书,他在茶店乡街上建了一层房子,想开餐馆,但缺乏资金。煤化工项目征用了他家的老屋,征用了一半土地。由于思想比较开放,他感觉到发展的机遇来了,就积极支持政府的征地拆迁工作。拿到100万元左右的赔偿款后,花了80多万元把街上的房子加修了两层,扩展到500多平方米,开起了农家乐和旅馆,固定用工6人,经营的收入平均每天有300—500元,每年能赚10多万元。
  “要不是发展煤化工项目,恐怕我还呆在那个山窝窝里。”刘阳品说,在老家只能靠土地吃饭,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
  感受到实惠后,刘阳品积极动员村民支持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瘦土地、旧房子被征用了,可以搬到街上寻找新的发展路子。”刘阳品给村民讲述搬迁的好处,讲政策的优越性,在他的动员下,主动搬迁出来的村民就有10户,带动征地近20亩,带动磨大村、以冲村孙怀友、吴兰新等20余人就业。
  刘阳品是一名农村党员,由于积极引导农民配合征地拆迁工作,支持项目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013年,刘阳品当选以冲村党支部书记,得到上级组织和领导的肯定。“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好政策,我会继续动员村民做好搬迁工作,支持项目建设,并带领大家寻找新的发展路子,实现增收致富。”刘阳品信心满满地说。
  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获得环保部的环评批复后,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年创税收15亿元,辐射带动就业3万人,带动脱贫8.3万人,对于毕节打赢“113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打造改革发展升级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对于加快毕节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中石化织金煤化工项目是贵州工业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王兴明表示,今后,将和大家并肩作战,努力服务好中石化织金煤化工项目,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建成投产形成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全市实现创新发展、同步小康。
  “我们将全面加快路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大件运输、用电、用水等生产生活保障。”织金县委副书记、县长潘发勇说,下一步,将围绕烯烃下游产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延长煤化工产业链,促使烯烃产品就地升值。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