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报道组赴我市集中采访
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报道组赴我市集中采访
作者:实习记者 邓 杰  发布日期:2017/3/13 阅读次数:
威宁自治县石门民族中学学生在设施齐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
  为进一步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舆论战、宣传战,既造声势、又鼓干劲,为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根据《2017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行动方案》的要求,省委宣传部组织《贵州日报》《当代贵州》、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等媒体记者深入我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第一线,围绕精准实施教育扶贫进行集中采访。
  2月22日,报道组来到毕节金海湖新区职教城,对我市发展职业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情况进行采访。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会议室,该院副院长高守军对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统一回答,对学校建设情况、创业就业情况、教育精准扶贫及资助育人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谈到近几年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媒体记者纷纷说:“感觉他们的学校比我们当年读的大学还要漂亮,对比职院的老校区,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备先进,不得不说这几年的毕节教育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月23日,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报道组一行来到了曾经的“西南苗疆最高文化区”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当天的威宁气温很低,但报道组记者却热情洋溢,在途中听闻将要去的是一个现代化、标准化的中学时,每位记者都迫不及待地想一览这大山深处现代化学校的面貌。来到石门民族中学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学校大门,走进教学区,学生们正在上音乐课,桌上摆放着一排排崭新的电子琴,报道组不禁感叹,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设施、学生宿舍、图书室、篮球场、足球场,这些在城区学校不一定都有的设备,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学校居然全部都配备。今年已经第三次来到石门乡采访的《贵州日报》记者谢朝政感叹:“每次来石门,都会发现石门在变化,以前来的时候像一个大工地,尘土飞扬,现在看起来,至少在基础设施上,石门民族中学已经名列前茅了。”石门民族中学作为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实现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定会让曾经的“西南苗疆最高文化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2月24日,当报道组走进赫章县兴发乡中心小学时,学生们正在塑胶运动场上体育课,每个强劲有力的肢体动作,都能感受到孩子们蓬勃的朝气。生活区与教学区分离的模式,让学校对每个学生的管理都井井有条。在采访中,听闻性格开朗的该校学生赵丽在学校组织的民族舞蹈团中学会了彝族舞蹈,同行的《当代贵州》记者岳端拿出手机,播放起了《七月火把节》伴奏,开朗的小姑娘给报道组展示了原汁原味的彝族舞蹈,让报道组惊喜连连。谈到此行见闻,岳端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学生上学好幸福,环境好、设施好、老师好、学校好,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