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徐健生与百里杜鹃的故事
徐健生与百里杜鹃的故事
作者:史宏拯  发布日期:2021/4/21 阅读次数:
  又是一年春草绿,百里杜鹃含苞欲放。一场春雨后,和煦的春风送来明媚的阳光,转眼间山山岭岭姹紫嫣红,杜鹃花竞相绽放,看着这些艳丽夺目的杜鹃花,毛泽东“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词句涌上心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35年前—

  黔西:花繁已是稀世少,走出深闺展娇颜
  1983年3月31日,黔西县志办成立,县政协文史办与县志办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开始县志采编工作。在编写《黔西县志•地理志》时,特意到金坡乡考察地形地貌,县志办的同志们对连绵不断的杜鹃林倍感兴趣。县志办领导班子滕居位、张昨非、田绍文、张仁德等在去省里出差时,就将金坡乡的杜鹃花情况向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徐健生作了详细汇报。黔西县境内的杜鹃林呈带状分布在西北与大方县接壤的石板、金坡、纸厂、新阳四个乡的14个村90个村民组,长22公里,宽2公里左右,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徐健生,姓邱名照,1912年4月出生于毕节哈郎冲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从小勤奋好学。他192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阳第一中学读书,接受新思想参加革命后改名徐健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贵州省工委特派员,1938年赴延安,先后入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后任中央研究院、解放日报社、中央党校、新华通讯总社秘书长。建国后,徐健生历任贵州省政府秘书长、副省长,贵州省第一届政协主席,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兼贵阳市委第一书记,贵州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年逾古稀的徐健生听了后十分高兴地说:“你们发现了比乌金(煤炭)还珍贵的宝藏,我一定抽时间去看看。”不久,徐健生专程到了黔西县,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志办全体人员的陪同下考察了金坡乡杜鹃花区。徐健生对气势磅礴的杜鹃林带惊叹不已,对百花坪、锦鸡箐、画眉岭等几个景点的命名作了推敲和拟定。
  百花坪的杜鹃花品种繁多、五彩缤纷,每年花开时节,这里就成为彝族插花节、苗族跳坡节的理想场所。传说,这里的杜鹃花和姑娘们艳丽夺目的衣裳五彩缤纷,引得天上的仙女都要偷偷下凡赏花,与花丛中的姑娘唱歌跳舞。穿着五颜六色的彝家、苗家姑娘与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们在花间翩翩起舞,用歌声表达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也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烈欢迎和美好祝福。仙女们陶醉在这比天堂还美的花丛中乐而忘返,最后索性不顾天规留了下来,与意中人结为伉俪。在这里登高远眺,可一览峰峦叠翠、百花争艳的壮观风景。
  锦鸡箐的杜鹃树大林密,交织丛生着粉红色的迷人杜鹃和鹅黄色的露珠杜鹃、大白杜鹃及深红色的马缨杜鹃。由于花茂林深,引来锦鸡在这里安家繁衍。
  画眉岭因画眉群居而得名。这里的农谚有“烟雨茫茫好春光、画眉声中播种忙”之说,阳春三月,杜鹃花开,画眉欢唱,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光。我们到这里时,刚好有一群画眉在枝头鸣叫,徐老高兴地说:“花开有意,鸟鸣有情,这个景点就叫画眉林,你们以为如何?”我们都表示赞成。走了一段路后,徐老说:“还是画眉岭好!”于是这个景点名就定下来了。
  马缨林是马缨杜鹃的集居地。马缨杜鹃树身高大、花冠浓密,多的有二三百朵,花簇如团团烈火在枝头燃烧,映红了天,映红了地,映红了游人的脸,映红了四周的山。
  从马缨林步行出来,视野开阔,山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举目远眺,远山的马缨杜鹃红得像翻滚的火龙,如升腾的烈焰;水红、淡红、粉红的杜鹃各展风韵,百态千姿;黄的、白的如云海翻浪,美不胜收。我们就征求徐老的意见,将这里叫做览胜峰。
  金坡岭的花品类繁多,有的一片鲜红,艳若朝霞;有的一片雪白,银装素裹,光亮夺目;有的与桃李争妍,梨花竞艳,繁花似锦。每当晚霞映照时,火红一片,故称“金坡岭”。
  从金坡岭下来约一公里的山脚下,有一个长满了灌木的天坑叫大坑洞。大坑洞位于金坡乡煤洞场村新窑组,又名大佛洞、观音洞。大坑也叫天坑,形成于五亿四千二百万年前的寒武纪时代,由于地壳运动,引起部分地区抬升,部分地区下沉形成断层,陡崖处的灰岩呈黄灰色或灰白色。我们向徐老介绍大坑洞的景观,考虑到他年纪大就不下去观赏了,可他一定要去,还不要人搀扶,令我们钦佩不已。
  大坑坑口呈三角形,直径约500米,周围崖壁高约50-100米。从坑口往下沿石壁修建有1.5米宽的环形石梯直达坑底,长约500米。坑内植被发育茂盛,长满了化槁、毛栗等灌乔木,周边崖壁上灌木藤蔓茂密,凹陷处修建有多处休息或祭拜场所,在洞内石壁上或刻或写有20多首诗歌,内容多为描写当地山水风光,有的借景抒情,但题诗何人、作于何时皆无记载。据当地80多岁的老人回忆说,他们七八岁放牛到坑里玩时,就看到岩壁上有字。
  坑底有一溶洞,进入洞内是一个大厅,面积约400平方米,洞内见部分钟乳石,大小不一。野(坝)普(底)公路从大坑洞左侧约300米处经过,有宽1.5米的小路直达坑口。离金坡乡政府1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我于1978年至1980年在金坡中学任代课教师时,对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情有独钟,陪同徐老考察后写了一篇通讯《杜鹃花开迎贵客》寄到贵州日报社,不久《贵州日报》在三版登了出来。同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了篇民间故事《杜鹃伴煤生》寄给《南风》,《南风》也刊发了。
  1984年4月12日,徐健生及省委有关领导一行再次来黔西县视察大面积的天然杜鹃林带。之后,专家、学者、记者纷至沓来采访及拍摄风光艺术片。5月5日,《贵州日报》头版刊发《黔西北发现大面积杜鹃林带》的报道。之后,《人民日报》摘载。此后,许多报刊纷纷报道,美国出版的《中国旅游》杂志也作了报道,使这一自然景区扬名天下。黔西县志办也组织人力,搜集整理了近十万字的杜鹃花品种、金坡的山脉走向和地质地貌资料。1984年冬,在徐健生的关心和联络下,省、地、县共拨款32.5万元,在金坡乡的杜鹃花区修筑林间环形便道2条共10公里,建林间公厕10座、休息点12处、景区招待所1幢共28个房间84个床位等建筑设施。
  1985年3月17日的《贵阳晚报》一版报道了我写的通讯《两条便道环行林间,田园旅社别具一格》。张仁德在《全国风景名胜信息报》上发表的《黔西杜鹃映山红》拉开了赏花的序幕,当年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4.5万余人,其中有省级以上的领导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外宾20多人。
  大方:黄坪杜鹃花似锦,百里命名健生题
  黔西县杜鹃花引发的轰动效应让毗邻的大方县惊羡不已,1985年5月16日,《贵州日报》刊载了一条消息——《高原春色好,正值繁花年,一封来信带来了春的温馨》。文中这样记载:“1985年初春,在省顾委主任徐健生的案头,放着一封大方来信。这是大方县钟德宏和其妻子写来的。他们叙述了‘黄坪十里杜鹃’的情况,建议领导重视这片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黄坪十里杜鹃”是指百里杜鹃中心花区普底乡的杜鹃花资源。1985年3月,“黄坪十里杜鹃”竞相怒放、繁花似锦,钟德宏夫妇联名给徐老写了信。1985年4月16日,徐老来到普底,视察了花区。
  位于大方县普底景区的“黄坪十里杜鹃”,《大定府志》上就有介绍。这里是百里杜鹃的缩影、代表和精华。在这十里范围内,杜鹃花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花色多变。登高四望,花区宏大场面尽收眼底,这一山全是红色杜鹃,艳如云霞;那一山全是白色杜鹃,如白雪皑皑,娴静淡雅,此外还有紫杜鹃山、金杜鹃山、混色杜鹃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黄坪所在的普底乡,少数民族占60%,民俗独特,少数民族节日正值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彝族的插花节、火把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其民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离黄坪不远的黄家坝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现在还保留着当年红军英勇战斗的遗址。
  回首往事,徐健生感慨万千。1933年冬,中共地下党员林青、缪正元在毕节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1月吸收秦天真入党,建立贵州省较早的党支部——中共毕节支部。徐健生通过秦天真结识林青、缪正元,参加筹备“草原艺术研究社”,并成为“草原艺术研究社”的第一批积极分子。在“草原艺术研究社”的活动中,徐健生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初识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为他走上革命道路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宏伟理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毕节党支部所组织和领导的一系列活动,受到反动当局的密切注意和严密监视,在这种紧急形势下,党组织决定隐蔽转移。林青、秦天真等转移到贵阳后,徐健生还在贵阳一中读书,从事学生运动,他将自己在忠烈街8号租用寄宿的一间房子提供给他们临时使用。同年8月,党组织根据徐健生的突出表现和对党的忠诚,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毕节党支部转移到贵阳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此后,徐健生担任贵阳第一中学的党支部书记,步入了艰苦漫长和坚贞不渝的革命生涯 。
  1934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召开举世瞩目的遵义会议。在此期间,林青向中央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建和活动情况,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组织,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徐健生担任交通特派员。同年寒假,徐健生回到毕节,根据省工委领导邓止戈的指示,召集党员邱在先、杨杰及“草原艺术研究社”社员开会,研究如何迎接红军,特别是搞好宣传、动员工作和具体分工负责等,由于工作细致扎实,1936年2月9日,红军顺利入城。随后,徐健生在毕节配合部队,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响应者2000余人。同时组织和发动当地的缝纫工人、妇女,由“庆泰昌”等布店提供货源,为红军指战员做军服。
  徐老视察了花区后,1985年4月20日,省顾委根据徐老的安排,组成有科学界专家、新闻记者、文艺工作者参加的“普底杜鹃花考察团”,对杜鹃花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并在媒体上作了报道。根据考察结果:“杜鹃花林区的覆盖面积,从黔西的纸厂、金坡一带到大方的普底、百纳、沙厂、黄泥和大水等地,绵延百余里,呈月牙状分布,品种色彩繁多。”徐老遂定名为“百里杜鹃”,并亲笔题字:“百里杜鹃,壮丽花海”。现在,这八个字已刻成碑文,立在数花峰下的花径上。后来为纪念徐健生对百里杜鹃开发的功劳,特意将普底花区的这条观光路命名为健生道。
  仁和:对嘴岩畔赏奇观,杜鹃花王震人心
  无巧不成书,在仁和乡杜鹃村,便有“千年之吻”的对嘴岩奇观,酷似一对杜鹃鸟夫妻。而且,这里有树龄1200多年的两株杜鹃花树,被人们称为“杜鹃花王”和“杜鹃王后”。与对嘴岩景区同处一线的戛木景区,是大杜鹃树最集中的马缨杜鹃景区,景区内有一株造型奇特的杜鹃树,从根部长出九个枝桠,美如花妖,有人说那是杜鹃花王的女儿。为感谢徐健生对百里杜鹃开发所作的贡献,1988年4月,黔西县委、县政府委托县志办邀请徐老再次到仁和乡杜鹃村观赏。
  在花团锦簇的杜鹃村山路边,样子十分奇特的两块岩石,耸立在路的右侧,下面是峡谷、溪涧和水声,上面是红花、绿树、云天和鸟鸣。最妙的是岩石前端,像两只鸟的嘴壳,很亲近地相对着,因为两个鸟型的嘴壳是相对而立的,所以被人们叫做对嘴岩。
  离对嘴岩约1公里的一座山头上,有一株胸围约3米、树冠直径达10米的马缨杜鹃,是目前发现的最粗最大、树龄最高的花树,我们称它为“杜鹃花王”。这里和对嘴岩并称为“花王鸟魂”景区。山头上还有数十株大小不一的马缨杜鹃和百合杜鹃,左右山头上全长满了各色各样的杜鹃树,花开时节,姹紫嫣红,异彩纷呈。离开对嘴岩,沿乡间公路往北而走,大地名叫月亮箐,小地名叫立碑丫口,是黔西、大方两县的交界处。这一带山势起伏,道路曲折多变,弯进去的是杜鹃花,拐出来的也是杜鹃花。花枝从路的两旁伸过来,抚着车篷,和人亲近。由近到远,山外有山,林外有林,花外有花,连绵不断。远观、近看、仰视、俯瞰,令人目不暇接。这一路的杜鹃花,以深红和水红颜色为多,可以叫做红杜鹃花区。
  在林中转了两个多小时,大家都有点饿了,杜鹃村的林主任请大家去他家吃饭。贤惠好客的林大嫂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腊肉、辣子鸡、水豆腐,还有香椿炒鸡蛋,自己酿制的苞谷酒醇厚香浓,不大饮酒的徐老也喝了几小杯。饭后,经不住我们一再要求,徐老给我们讲述他的革命生涯。
  花底岩:旅游开发百姓富,千古秘密被揭开
  饭后休息了一会,林主任又带我们去看天生桥和花底岩。翻越立碑丫口、月亮箐,沿公路又急转直下,海拔陡降三四百米,插进一个峡谷,地名叫天生桥。天生桥附近多岩山、溶洞。向东南方向看去,两匹悬岩成剪状排开,谁见了都说像万里长城逶迤而来。但凡叫天生桥的地方,下面必有一段伏流,这里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这段伏流低得出奇,比“桥”面要低100多米,并且在“桥”的右下方,伏流出口处,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巨大岩溶景观。如果说对嘴岩是百里花区一个小亮点,那么这里便是一个大景致,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由于这个岩溶景观深深低落在千座杜鹃花山、百里杜鹃花海之下,我把它称之为花底岩。
  花底岩险要处有只闻其如雷吼声、不见其形的地下瀑布,有“迎客松”似的千年疙蔸万年树,岩松、岩杉、岩哨子;有走马转角楼似的岩壁长廊,南北两壁上还有穿洞、关牛洞遥相对望。下有碧潭深涧,上有绿树遮天,又是一个神秘的所在。
  花底岩的确有千古不解的秘密。半岩上原先有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头,柜子形,人称“银柜子”。“银柜子”上面刻得有字,横十二行、竖十二行,有的说像彝文,有的说是某种符号,总之是一个秘诀。对此,不知从哪个年代就传下来四句话:“头在大山脚,脚踩两岔河。谁人识得破,金银用马驮。”年复一年,不断有人前来,试图识破它。据说,早年从黄家坝来了一位先生,姓黄,很有学问,抱了一大摞彝文书籍,一边翻找,一边对照。据说只差三个字就要把秘诀识破了,忽然黑风暴雨,电闪雷鸣,把尚未辨认出的三个字炸掉,从此“银柜子”真的成了永世不解之谜。“文革”期间,有几个人又想发财,跑起去认,横竖认不得,火了,以为金银定是藏在“银柜子”底下,于是就对“银柜子”搞“炮轰”,第一炮轰不开,再轰第二炮。那几个人在“银柜子”底下也未找到梦想中的金银,却把一个好端端的富有传奇色彩的“银柜子”炸个粉碎,永远埋葬在深潭之中。
  天桥、戛木一带,杜鹃和各种小灌木密集生长,植被保护得很好。绿叶悦目,鸟音悦耳,空气清新,覆盖率大大高于别的地区。茂密杜鹃林中还有杜仲、黄莲、五倍子等珍贵中药材,还有天麻、香菌和黑木耳。杨梅树和猕猴桃树则比比皆是。百里杜鹃花区野生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花底河里有一种鱼,当地称为小乌棒、红尾子,体圆,无鳞,嘴巴上长下短,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还有牛蛙、田鸡、狐狸、野猪、穿山甲等。
  识破了杜鹃花,也就识破了“银柜子”,也就识破了山区遍地的财富。富饶美丽的百里杜鹃花区,正以崭新、妩媚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百里杜鹃:地球的绚丽彩带,世界顶级大花园
  游山玩水,某种意义上是旅游的代名词。百里杜鹃风景区的特点是,山披彩带,水泻银瀑,山水林花洞石交相辉映。
  以百里杜鹃索玛大草原、普底景区、金坡景区为中轴线,两侧是米底河、百里杜鹃湖等互相衔接呼应的旖旎山水风光。
  百里杜鹃湖是百里杜鹃的眼睛,紧靠一片面积万余亩的杜鹃花海。百里杜鹃处处有花,百里杜鹃湖的杜鹃花也就不足为奇,奇在这片湖水与如黛如眉的秀峰、鸟语花香的丛林相映,四季风景如画。春天,杜鹃花还在含苞待放时,这里山花烂漫竞缤纷,白的野樱桃花、李子花与红的桃花、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组成“百花齐放”的风景。炎热的盛夏,这里凉风习习,碧波荡漾,蛙鼓蝉鸣,是天然的大氧吧、洗心养肺的首选。秋冬,四山红叶醉湖水,秋叶红于二月花。这时,鹭鸶、野鸭前来越冬,使这片山水更加灵动。
  百里杜鹃实为一座规模宏伟的天然花园。中国杜鹃花种类居世界之首,全世界共有杜鹃花850种,中国占了470种。中国杜鹃花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山区,达400个种类,贵州有70多种,居全国第四位。百里杜鹃即是贵州杜鹃花区的代表。
  1987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百里杜鹃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被列为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3年5月,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被列为地区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9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贵州省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经过10年努力,如今,百里杜鹃这一“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景区。
  徐健生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政策,他主动向省委要求,承担了贵州旅游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1985年4月离休之后,他更是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抓这项工作。在10余年间,他爬山涉水、走村访寨、穿山进洞,认真考察,虚心听取专家、群众的意见。1993年3月19日,徐健生在贵阳因病逝世,《人民日报》为他发了讣告。
  杜鹃花年年绽放,是为了装点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为了悼念为这一景区开发作出贡献的老人。(作者系黔西县政协退休干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