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架起支持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彩虹
架起支持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彩虹
作者:文|郭孟卓  发布日期:2017/2/13 阅读次数: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离开毕节已经7个多年头了。7年来,毕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了飞机,通了高速公路,乡乡通了油路,户户串起了“连心路”,建起了一个又一个新农村,高铁、高铁枢纽站和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焕然一新。7年来,毕节又有很多没有变,比如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拼劲和热情,农民老乡的淳朴和厚道,比如每月如期而至、打开包装便散发出油墨香味的《毕节试验区》。

  受中央组织部和水利部党组的派遣,我于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挂任毕节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挂职伊始,听有关领导介绍说地委正在筹办一份党刊,我内心便开始充满了期待。2007年9月,《毕节试验区》创刊号终于呱呱坠地。此后,我就与这本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9年7月,我挂职期满,离开了毕节。而《毕节试验区》像一只“飞鸿”,每月如期而至,为我带来试验区基础设施快速推进的信息、民生项目加快实施的喜讯,特别是我最关心的省部共建水利重点扶持对口支援工作的落实和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等。在我成为毕节市人民政府特聘顾问之后,《毕节试验区》更是成为了我了解毕节的窗口、关注毕节的平台、服务毕节的参谋。

  随着试验区建立30周年脚步的临近,作为在京的“毕节试验区人”,我们非常希望更多地了解毕节试验区的各种发展动态,也希望尽己所能更多地关注和支持毕节的发展。不久前,市委主要领导率队到北京汇报工作时,一些党派中央领导也表达了希望与毕节试验区加强沟通联系的共同愿望。正在心有所想之际,一天,当我走进办公室时,也像2007年9月那样,眼前突然一亮:一本标着“9月上”字样的《毕节试验区》杂志给了我一种激动与欣喜:《毕节试验区》“变脸”啦,成了半月刊,这是毕节试验区决策层对所有关心支持试验区改革发展渴望的回应,也为我们在京“毕节试验区人”提供更加丰富和强大的试验区发展讯息,是一件值得所有关注毕节试验区、关心《毕节试验区》的人高兴的事。希望改版后的《毕节试验区》,能够掀起更多的“头脑风暴”,为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作者系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