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云贵红军桥
云贵红军桥
作者:文|赵远坤  发布日期:2016/12/2 阅读次数:
  在乌蒙山深处的威宁自治县云贵乡有一条河叫洛泽河,在洛泽河上,飞架着一座九孔大桥——云贵红军桥。这座桥的两岸是崇山峻岭,悬崖陡壁,河谷狭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河中有一块巨大孤石,高约10米,宽约5米。人们曾在河岸和孤石之间搭木作桥,形如“天生桥”。天长日久,孤石一侧被洪水冲垮一角,形成大小不等的两石站立在河中。人们过河困难,于是在大石上凿了十八级梯,方可爬上桥。冬春水枯时节,来往行人较为安全,但到夏季洪水暴涨时,落入河中被水吞噬的人不计其数,于是又叫“阎王桥”。随后,当地人在“阎王桥”上游约100米处架一空中溜索,做一溜兜,用绳拴住溜兜来回拉动,即可将人、物滑至彼岸。殊不知,还是有不幸落水身亡之事发生。
  1936年3月16日,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回旋战中,红六军团主要从彝良县奎香的偏梁子经洛泽河过桥和溜索进入威宁云贵乡,红二军团主要从赫章可乐进入威宁的法地、狗街、辅处、兴隆。红六军团主力部队过云贵桥时,当地老百姓曾捐出木料在河上搭桥给红军行走。当晚,红六军团主要宿营在云贵乡的五星、高发、李家村(原大苗寨村)等村。驻扎在李家村的红军,没收了地主罗汉清、张启贤等户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穷人。红军还在罗卜甲小学的墙上书写“打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对日宣战”等标语口号。红军出发时,从云贵桥边到斗母垴梁子一带,都有苗族同胞参加红军和给红军带路的。
  1986年6月,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摄影组在地、县党史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威宁自治县云贵乡洛泽河两岸采访,并把所摄片子提供给省、地、县有关领导观看,片子真实地反映了当地老百姓迫切需要修通云贵桥的愿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云南省交通厅、昭通地区行署、彝良县政府和贵州省交通厅、毕节地区行署、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政府于1987年7月17日在毕节召开共建“云贵红军桥”协调会:一是共同投资30万元,修建跨径50米、桥面净宽7米的云贵红军桥。二是贵州境内的公路(包括引道)改建3.5公里、新建1.5公里,云南境内公路新建12公里、改建18公里。公路投资两省分别纳入计划。
  1989年11月大桥竣工,并立了纪念碑,随即全线通车,洛泽河两岸老百姓多年的愿望实现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云贵红军桥”把军民之间的那份真挚情感连结起来,把云贵两省人民的友谊连结起来,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连结起来。(作者系原威宁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