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从“九个一”文化品牌看毕节的文化旅游转型
从“九个一”文化品牌看毕节的文化旅游转型
作者:本站  发布日期:2019/8/22 阅读次数:
  市委一届十次全会通过 《中共毕节市委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跨越的决定》,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毕节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跨越的发展目标,奋力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塑造“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的形象品牌。这是毕节历史上首次以党委全委会的形式通过的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
  毕节市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能源资源、农特产品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毕节市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充分开发利用好特别是宣传好毕节的品牌资源任重而道远,值得认真重视、研究和付诸实践。那么何谓品牌资源?按笔者的理解,所谓品牌资源就是一种闻名于世的,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别人无法替代、无法超越的资源。
  毕节市就目前来讲,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特别看好,毕节试验区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彰显;另一方面,毕节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能够引爆和膨胀区域经济的重量级文化品牌为数不少。
  可以说,毕节不仅拥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也有山川美、文化美,毕节宣传定位从形象的角度来概括,可以叫得响的就是“九个一”:一个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一朵花(百里杜鹃),一个洞(织金洞),一只鸟(黑颈鹤),一句诗(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个人(奢香夫人),一扇门(石门坎),一条“狼”(夜郎文化),一台戏(撮泰吉)。
  比如赫章县的夜郎文化,这是一种享誉华夏的品牌文化。“夜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国度、一个普通的民族,然而一个“夜郎自大”的成语竟让两千多年前的古夜郎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可谓家喻户晓。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的记述更让“夜郎”变得神秘莫测,古夜郎成了一个未曾解开的谜,成了一个神话中的国度。据记载,当时的可乐曾与昆明、成都、重庆齐名,古夜郎国的疆域包含了今天的贵州大部分地区,当时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就在可乐。
  作为198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拥有900多万人口、26853平方公里土地,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近年来日益被外界普遍关注的毕节试验区品牌和织金洞、百里杜鹃、威宁草海等旅游品牌蕴藏着无与伦比的能量。这种能量若能与“夜郎文化”的品牌效应互相呼应和互相接轨,可以说具有引爆和膨胀区域经济的突出效果。“夜郎”这两个字的价值与含金量应该说是无与伦比的。赫章县前几年喊出了“历史文化兴县”的口号,并对“夜郎文化”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运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还引起了各地甚至是省外一些地方争夺这一品牌的“硝烟大战”。
  如今,当地政府正在以赫章可乐遗址为中心,建设可乐夜郎文化遗址公园,打造夜郎文化特色品牌。虽然夜郎文化的打造还尚需时日,但笔者相信:夜郎,这一穿越了数千年历史的品牌资源终有一天会释放出她应有的能量,重现她昔日的辉煌 。
  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在与省里的干部见面会上,出人意料地讲述了一个外国人的故事。
  “公元1904年,一个名叫柏格理的英国人来到了贵州毕节地区威宁一个名叫石门坎的小村,那是一个非常贫穷荒凉的地方。他带来了投资,就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学校,修了足球场,还建起了男女分泳的游泳池。他用英文字母仿拼当地的老苗语,自编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样的教材,免费招收贫穷的学生。后来,一场瘟疫,当地的百姓都走了,他却留下来呵护他可爱的学生。最后,瘟疫夺走了他的生命。”
  “柏格理去了,在中国一个荒凉的小村里,留下了他的坟墓,留下了他培育出来的一代中华精英。有人统计,这里出过两个博士,还培养出厅级以上官员20名。他留下了知识和西方文化,留下了奉献和敬业精神。一百年过去了,至今这个小村,老人们尽管不识字,居然能说上几句英语。”
  有时候,一首优秀的歌曲、一部经典的电影、一本传世的佳作,可能都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地方由于典型的历史人物、珍贵的历史遗迹、独特的民族风情、珍奇的自然景观等都会使该地名扬四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 毕节市各级领导正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品牌效应,越来越重视文化的拉动效应。
  近年来,毕节市积极挖掘毕节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以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自然遗产为依托,打造“天下第一洞”“世界第一大花园”“高原第一海”等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扩大毕节对外的知名度;以大方农民画、彝族漆器等为重点,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工艺特色品牌;以“撮泰吉”等为主体,打造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特色品牌;以磅礴乌蒙为核心,建设“红色旅游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是奢香文化的打造。打造奢香文化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其标志就是大方县拍摄的我国第一部以彝族历史文化为题材的30集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的热播。
  可以说,毕节旅游的灵魂和精髓在人文风情,“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百年皇帝、千年土司”“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等等历史文化资源,沉淀了“给我一日、还你千年”的自信。
  “科学发展试验田,‘同心’思想发源地,雄鸡起舞鸣三省,古彝文化举高地,洞天福地展新姿,花海毕节有神奇。”这是笔者对毕节试验区文化品牌形象的一个概括。
  毕节的文化内涵其实包含了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两个部分。传统文化当然是指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而作为创新文化,主要是指试验区文化。试验区文化具备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同心”文化的特征,红色文化彰显了“三省红都”的特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则包含了古彝文化、夜郎文化以及民族风情文化等的组合。
  应该说,这些文化资源都具备了品牌文化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毕节试验区精神文化的载体和内涵,都是值得媒体广为宣传的。因为只有得到宣传,这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贝才能走出毕节、走向世界,毕节的文化旅游转型也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毕节的好山好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毕节的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我们有责任把它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锐意进取、务实重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一定能让毕节文化旅游展示新风貌、传唱好声音,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更加幸福、更加自豪,让来到黔西北乌蒙大地的海内外宾客由衷感叹:天下风景,毕节最美!(作者单位:毕节市广播电视台)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