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为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大方县“十二五”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回眸
为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大方县“十二五”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回眸
作者:本刊记者 宋 霞  发布日期:2016/6/12 阅读次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左)在大方县人民医院指导工作
大方县理化乡卫生计生服务中心新貌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为疾病、贫穷所困扰,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美好的生命所带来的愉悦,这是百姓所愿,是民生所系,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民事。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寄予的最真实而强烈的渴望,是激发大方县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让广大人民群众能享受到生命健康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正是坚守在这份事业中的全体人员的美好夙愿和最大追求。
  “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农工党中央的倾情帮扶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大方县医疗卫生事业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题,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县实现“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心助医工程”: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心同德同向前,同心助医民心甜。照光化验不进城,防病治病真方便。现在还有中药馆,腰酸腿疼能保健。医院温馨人性化,康复休息有花园。”这首民谣最能表达大方县人民群众对“同心助医工程”项目的赞誉与感激。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农工党中央历任领导及其调研组、专家团队多次深入大方县乡村开展大量的调研、指导和帮扶,高度关注大方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牢记“大方不脱贫,农工不脱钩;大方脱了贫,农工不断线”的庄严承诺,积极参与到大方县民生事业的建设中去。
  多年来,大方县医疗卫生事业在农工党的悉心帮扶和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俞正声主席、刘云山书记、桑国卫主席、陈竺副委员长、刘晓峰副主席等领导分别赴大方考察调研的指示精神,强力推进“同心助医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结合实际突出抓好以标准化、规范化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服务能力提升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以综合改革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了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的新路子。
  2006年至2008年,农工党中央联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天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和金世旗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省农村卫生扶贫项目中投入447万元,为大方县援建了83个村卫生室,培训了856名乡村卫生人员。2008年1月,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和副主席汪纪戎到毕节和大方调研,决心发挥农工党医药卫生人才众多的优势,为当地百姓改善医疗条件,解决医疗资源匮乏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同年4月,桑国卫主席再次带队深入毕节市和大方县进行农村卫生工作专项考察调研后,专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广大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议》,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为了帮助毕节贫困山区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农工党中央联合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恒集团,响应中央统战部的号召,在毕节试验区开展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贵州毕节贫困山区助医工程”。 组织开展“毕节试验区医疗卫生事业现状与对策”专题调研,将“同心助医工程”项目作为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专门聘请多位专家就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确立了“建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项目实施原则,形成了项目实施方案。2010年3月,农工党中央提出 “毕节地区贫困山区助医工程”项目规划,以大方县为试点推行,2011年5月正式启动“贵州毕节贫困山区同心助医工程”。项目实施至今,农工党中央多方协调,累计向大方县投入7000多万元款物,帮助该县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配备必要设施设备,指导基层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树立标准化建设典范。农工党中央联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还帮助协调南京解放军105医院、天津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2家医疗单位与大方县建立了对口支援和长期合作的帮扶关系。为确保“同心助医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取得成效,大方县从2011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大方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路子的实施意见》,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强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2012年7月,全省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示范现场会在大方县召开,总结推广该县“同心共建、全面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同年9月,大方县“同心助医工程”项目圆满通过农工党中央组织的中期评审验收,评审组还建议将项目经验在西部贫困山区推广;同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大方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心助医工程”项目被中央统战部评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
  “同心助医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大方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实际,通过培训技术人员、改善服务环境、添置设施设备、优化体制机制等工作,使大方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全面改善,服务能力、行业竞争力和发展动力整体提升,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该项目实施后,农村一般病、常见病患者就诊条件进一步改善,他们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到与县城医院差不多的优质服务和待遇,不仅花销费用少了,而且利于家人照顾,既方便又实惠。
  加强自身建设:多措并举抓好各项工作,着力筑牢民生保障
  “十二五”期间,大方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多措并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强力抓好基层服务设施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医药卫生改革的推进等方面工作,努力筑牢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民生保障。
  大力改善基层服务设施。一是在农工党中央及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帮扶下,大方县“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4.96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县中医院一期工程、县卫生监督所、县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和村卫生室新(改、扩)建、13所乡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15所乡镇卫生院医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每千人床位数由3.78张上升到4.82张, 村卫生室由358所增加到441所。大方县人民医院和大方县中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疗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被评为一级甲等卫生院。二是“同心助医工程”项目投入7000万元,对全县33所乡镇卫生院和300所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帮助添置2048件医疗设备和2796件服务设施。12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彩超、乳腺诊断仪等设备;中恒集团向该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捐赠了价值1200万元的常用药品,全部无偿供农村地区群众使用。2015年12月,恒大集团出资30亿元,帮助大方脱贫攻坚,其中2亿元将用于新建一所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大方县第二人民医院(大方恒大慈善医院),进一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增强该县医疗服务能力。
  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大方县加强了公立医院学科(专科)建设,尤其是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妇科病以及普外科等高发疾病相关专科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了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一是加强了县人民医院学科(专科)建设,完成了专业化二级分科,科室从8个增加到现在的26个,建成市级重点学科一个。二是完成了县中医院骨伤科、针灸科、肛肠科、疼痛科4个重点专科建设和康复科、肿瘤科、治未病科3个中医特色科室建设。科室由4个增加到现在的8个。三是建成3个准县级医院规模的乡镇卫生院和4个具有特色专科的乡镇卫生院,共建成乡级卫生院中医馆23个。目前,大方县70%以上的乡村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乡镇中医馆主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防治结合”的原则,集中医康复治疗、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于一体,由门诊、急诊、中医科三部分组成,设有抢救室、观察室、中医康复理疗室、熏蒸室、牵引室、煎药室,有牵引床、熏蒸机、煎药机、疼痛治疗仪、粉碎机、电针、红外线等设备。
  今年3月,大方县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正式成立,该科室承担着区域内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目前拥有美国GE公司最先进的Optima CL323i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及全套微创介入治疗设备,其中包括美国进口Mark 7 Arterion高压造影注射系统、64导联电生理一套和除颤仪、麻醉机等设备。该科室现有介入手术医生10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5名,专业介入技师2名,专职护理人员2名。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充实县、乡两级工作力量。县人民医院人员编制由原来的224名增编至657名,县中医院人员编制由原来的154名增编至375名;2010年以来,采取公开招考、简化程序招录各医学类院校应届毕业生等方式,共公开招考录用1511人,初步缓解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着力加强村级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按照各村(社区)人口数量及分布实际,配置村医654人。将政府定额补助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含年终考核合格一次性奖励1200元),加上省财政统筹解决月人均417元的基本药物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每人每月近1000元,再加上一般诊疗费补偿后,村医人月均收入大约在3000元左右,村医队伍总体上比较稳定。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等方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适宜人才培养。“同心助医工程”项目全覆盖式的适宜人才培训,为大方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下坚实人才基础的同时,该县还借助卫生帮扶和对口支援平台,建立县带乡、乡带村的层级式驻点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采取帮助建立管理制度、完善诊疗技术规范、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和义诊活动等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传帮带,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建立“大方县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开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家月讲堂”,大力抓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工作。四是实施执业资格奖惩制度。对获得执业资格和执业助理资格的医务人员分别给予1万元和5000元的奖励,对未在规定时限内获得执业资格者进行处罚。通过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农工党中央及其各级组织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牵线搭桥协调北京、上海、天津及省内12家大型医院与大方县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对口支援关系和合作帮扶机制,“十二五”期间为大方县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选送206名卫生技术人员到各帮扶单位进行中长期进修学习;221名专家在该县开展帮扶、义诊、培训活动。五是实施“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计划”。针对贫困山区卫生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吸引和激励医学院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实现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的目标。201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及夫人倡导并带头捐赠设立了“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基金”,以毕节试验区为试点、以大方县为主启动实施“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计划”示范项目,计划招录38名。2015年第一批招录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员23名(含订单定向医学生5人),18名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员实行“编制在县、岗位在乡”的管理方式,分配到乡镇卫生院服务5年。服务期内按照聘用单位同类人员确定财政工资标准、奖金、福利等待遇,享受特岗医生津贴补助,在边远乡镇医疗机构工作的每人每年5万元,其余乡镇医疗机构的每人每年3万元;确保特岗医生年度总收入不低于其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同类人员平均收入水平,并在职称晋升、培训教育等诸多方面给予优待,为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方县紧紧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路径,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推动医药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两次实施服务价格调整。按实际使用基本药物金额的15%补偿乡村级医疗机构,县财政按县级公立医院减少合理收入的25%(2013-2015年为40%)给予补偿,5%由医院加强管理节支补偿,70%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给予补偿,确保了医院合理收入不减少,打破以药养医格局,还利于民。严格基本药物制度,按照“核清库存、统一采购、集中管理、合理补贴”的原则,全县所有乡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明确基本药物补助标准(村卫生室正式聘任的村医每人每月417元)。实行100%平台采购、100%使用基药、100%零差率销售的“三个百分之百”管理。同时,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着力引导医务人员和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用药习惯。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推行与目标绩效挂钩的县级公立医院院长聘用制度和年薪制,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行管办分开。从2012年4月起,各乡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全额返还,50%用于单位发展,50%用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行首次获得执业资格者给予一次性5000元至1万元奖励制度。探索依托城乡一体化医联体,逐步建立“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三是健全医保体系。2011年率先成功试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管理的做法于2012年在全市推广,统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2年6月,又在全省率先实行县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100%核补,鼓励中医非药物治疗并纳入门诊报销,开展“先看病、后付费”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工作中,实行“门诊统筹+住院统筹+大病统筹”模式,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征收基金、统一保障待遇、统一结算办法。全县参保率由2011年98.26%上升到2015年100%,县域内就医患者实际住院报销比例由2011年72.61%上升到2015年80.33%。四是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规范建档率从82.66%上升到90.06%;住院分娩率从95.38%上升到98.08%;孕产妇死亡率从17.29/10万下降到11.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0.38‰下降为8.4‰,婴儿死亡率从7.96‰下降为5.83‰,免疫接种率从99.03%上升到99.82%。全县保持无脊灰状态,总法定传染病罹患率从262.82/10万下降至255.29/10万,未发生重大疫情事件。全面完成结核病、麻风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探索与创新: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大方县努力抢抓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更好地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保健机制——建立“三为主三结合”“四位一体”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一是在2013年乡级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整合工作中,通过反复调研和分析论证,按照“乡级试点、村级覆盖”的思路,率先在该县羊场镇开展“三为主三结合”“四位一体”农村医疗保健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整合服务阵地、设备和技术三大资源,建立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设置“三科一部一馆”(公共卫生科、妇幼保健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医疗技术部、中医馆),初步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医保为主、就医和救助结合”的“三为主三结合”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卫生防疫、中医养生保健治疗”的“四位一体”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模式。二是从满足农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要,在集中抓好医技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和修缮各乡镇卫生院B超、心电图、X光、化验等常规医技检查科室,改变了原来多数乡镇卫生院不能正常开展常规医技检查业务的状况,其中增加产科业务的有10个、增加X光检查的有19个、增加B超检查的有17个、增加心电图检查的有20个、增加检验的有23个,改写了过去有部分设备但基本无人才、既无设备更无人才的历史。三是结合大方县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设置中医馆(科),普遍开展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目前,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由项目实施前的10个增加到23个,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村卫生室超过2/3。四是着力构建群众健康屏障,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功能,推进资源整合,提升群众健康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人民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对“三为主三结合”构筑“四位一体”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组长张维庆的肯定。2015年10月,张维庆以贵州省大方县、四川省泸州市的主要做法为例,报给中央《关于加强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报告》,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签批意见,肯定和支持了这一做法。
  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全面覆盖全程联动的山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大方县属典型山区,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边远地区距离县城需2个小时以上车程,许多农村群众急诊急救难,为解决大方县120无法满足众多乡村群众应急救护和应急处突医疗救护难的实际,该县依托农工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援助的38辆流动医疗服务车,按照“统一指挥、县乡联动、响应及时、就近出警”的原则,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全覆盖的山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一是配备“流动医疗服务车”和“流动医院车”。农工党中央为该县配备了24辆“流动医疗服务车”,为县人民医院配备了2辆“流动医院车”,总价值696.8万元,同时协调贵州省卫生厅为该县配备了12辆总价值155.76万元的流动医疗服务车。“流动医疗服务车”全部配发到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大方县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所有乡镇都拥有医疗急救车辆的山区县。二是开展急诊急救人员培训。在配备医疗急救车辆的同时,为全方位加强该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农工党中央分两批为该县培训了370名县、乡两级急诊急救医护人员,保证了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两组以上急诊急救人员。三是建立县内急诊急救纵横联动体系。纵向建立了以县120为紧急救援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紧急救援站的急诊急救系统。各乡镇卫生院紧急救援站统一服从县120指挥调度,按照“就近出警”的原则,在突发紧急情况时派出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乡镇卫生院急救车辆赶赴现场实施救治;需要迅速转诊到上级医院救治的患者,采取卫生院急救组与县120急救组同时出发、中途转接的方式,为抢救患者节约宝贵时间。横向上与110、119、122形成应急处突联动机制,形成了“协调快、联动快、速度快、耗时短”的“三快一短”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县人民医院配备的2辆“流动医院车”主要承担农村巡回医疗和重大事件医疗救护任务。
  自大方县实施“流动医院”项目以来,共出动“流动医院车”执行县重大事件医疗救护任务4次,县人民医院组织巡回医疗队,以偏远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的地区为主,兼顾覆盖人口多的地区,开展农村巡回医疗47次,免费为群众义诊1.029万人次,每月平均有1次免费巡回医疗活动,为保障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乡镇卫生院流动医疗服务车截至目前共出动7320车次,其中用于救治危重患者2180人次、转诊2932人次,急诊抢救任务比例约占69.83%,到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1.098万人次、义诊(巡诊)5.3436万人次。
  医疗联合机制——构建区域性城乡一体化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为全面扭转县级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乡村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就医现状,大方县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加快解决群众就近看病为目标,以“同心助医工程”项目为统领,以医联体内部人员编制、财务收支、绩效考核、教育培训等一体化管理为核心,以综合配套政策为保障,全面推进县内区域性医院管理服务体制改革,把优秀的人才、优良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向基层,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城乡一体化医疗格局,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该县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以“舞好龙头、带好龙身、耍好龙尾”的方式,在县级公立医院、乡级卫生院、村卫生室间着力构建医联体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医院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签约服务机制——推进服务前移,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大方县始终着眼于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拓展乡村卫生一体化内涵,率先在马场、长石、羊场、理化四个乡镇开展“1+N”型农村家庭保健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即一名全科医生或执业医生组团与农户签约服务),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最后一公里”面临的实际困难。工作中,重点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动和发展基本医疗服务,充分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上门访视和慢病回访等职能,定期收集和分析群众健康信息,积极推进相对固定的全科医生片区签约服务,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到更多的一般病、常见病病员,以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赢得群众信任。逐步建立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村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建档贫困人口为核心,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脆弱人群为重点,以满足农村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建立签约团队,以上级帮扶医院为技术依托,以农村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以契约服务关系为形式的新型农村医疗保健服务模式。通过实施分片分村固定签约服务,畅通医患联系通道,变被动“坐堂行医”为主动“上门巡诊”,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通过建立全科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做到及时筛查、及时访视、及时诊治,盘活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确保农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收治。目前,全县村居全面推行,累计签约15.5万户,其中精准扶贫对象4.6972万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1%。累计进村开展巡诊服务46.5万人次。乡镇卫生院群众平均满意度从原来的76%提高到92%。
  医疗保障机制——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促进精准扶贫。 一是完善筹资机制和管理服务。2015年,大方县合医个人筹资70元,政府补助360元,个人统筹使用资金达430元。参保人数为75.8884万人,比2014年增长了1.65%。2015年,全县支出城乡居民医保资金22403.79万元,共有23.4043万人次受益。
  二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行“住院报销(含住院分娩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大病医疗保险报销+门诊报销”的补偿模式,最大限度惠及于民,实现了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符合政策的保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100%。实施医疗救助,采取“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的补偿模式,落实惠民政策。结合全省全面小康计划,针对特殊人群,该县制定了《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加强了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特殊群体就医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超过90%。
  三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2012年9月开始实施单病种限价补偿,实行县内单病种包干付费,即符合城乡居民医保包干付费规定的病种必须按照“总额限制、包干付费”的原则进行管理(目前该县按病种付费覆盖病种56种)。实施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定额付费,一方面逐步拓展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合医报销病种(目前已增至47种),把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收治住院,进行单纯性中医治疗,不执行中医非药物治疗限价标准,按照城乡居民医保普通住院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期间合并上述疾病的,在住院期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同时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一级医疗机构不超过40元/人/天,二级及其以上医疗机构不超过50元/人/天,按实际开展治疗天数计算)。开展住院医疗费用按床日付费,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进展、住院疾病分类和分段,对非单病种管理类疾病和其时间段规定床日支付费用定额,以月为单位按住院床日付费标准计算当月住院病人的付费总额,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建立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和自我控费约束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参保对象受益最大化和资金风险最小化。
  四是逐步探索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通过各类保险机构的宣传,积极鼓励有能力的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多渠道增强群众就医保障能力。
  五是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促进精准扶贫。充分利用医保制度,在政策和措施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医疗精准扶贫模式,建立《在病动态监测制度》,有效遏制农村因病致贫发生。“十二五”期间,全县实施医疗救助4.0333万人次,救助资金达8952.1万元。这一时期共有143个唇腭裂患者得到幸福微笑工程的救治,890个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72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以康复,54个农村“两癌”妇女患者得到了免费治疗。因病致贫比例从2011年的46%下降到2015年的13.92%。
  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培养双“导师制”。为进一步加强大方县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队伍”在专业技术、实践经验、服务能力等方面提供指导,在农工党中央、农工党贵州省委的积极帮扶指导下,大方县建立“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培养双“导师制”。农工党中央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分别担任省级以上导师,在专业技术、学术理论等方面进行提升指导;在县内县级公立医院选出一批具有一定资质和权威的医师,建立权威医师一对一帮带机制,在其政治思想、医院管理、临床技能、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帮带指导,形成省级和县级两个层面的“双导师”帮带培养机制,全方位增强特岗医生服务水平。
  大方县以全科医生制度为抓手,以特岗医生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大力提高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探索一条破解优秀医卫人才“下不去、留不住”难题的方法和路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板,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促进实现“健康梦”和“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回眸与展望:实现“三赢”局面,打造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升级版
  “十二五”期间,大方县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更是成效显著。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赢”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截至2015年,大方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61个,床位4519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82张;卫生技术人员共计4049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32人。全县规范设置村卫生室441个,共有村医654名。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服务人次由2011年的78.31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42.13万人次,年均增长1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县域内就医实际报销比例从2010年的72.61%增加到2015年的80.33%,县域内就诊率从2010年的82.6%提升到2015年的87.3%。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农工党、省内外各医疗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倾力帮扶,饱含着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帮助和指导,更体现了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此期间,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规范的护理服务,忠于职守、勇于奉献、忘我工作,为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一曲“百名标兵”引领大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颂歌。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大方县将以市委“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战略部署为统领,牢牢抓住农工党中央和恒大集团倾情帮扶大方县的大好机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盘活存量、优化布局为关键,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加快发展和加大投入的重点领域,举全县之力打造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升级版。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