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全力助推毕节脱贫攻坚——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 全力助推毕节脱贫攻坚
——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作者:本刊记者 程 红  发布日期:2016/5/6 阅读次数:
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安排部署全市农信社(农商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信贷助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信贷支持威宁自治县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也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当前,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市吹响了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的号角。
  农信社作为地方扶贫攻坚金融主力军,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把开展金融扶贫作为农信社的政治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始终把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摆在重要位置,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现转型发展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在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作为 凝聚强大合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信社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8月31日下午,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副省长刘远坤等的陪同下到威宁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石门信用社调研,实地了解石门信用社金融扶贫、支农惠农等情况,听取了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关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及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脱贫贷”农户小额贷款推广情况等工作汇报,对农信社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要求省农信社带头做得更多更好,进一步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增加贫困地区贷款投放,切实推进精准扶贫“特惠贷”,帮助贫困农户“换穷业”。
  作为全市业务规模最大、网点覆盖最广、支农支小力度最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在重大历史使命面前主动肩负责任,奋勇担当,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和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省联社金融精准扶贫“三做实一保障”(对象要实、措施要实、成效要实,强化组织保障)的工作要求,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毕节审计中心(以下简称“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 紧密结合大扶贫、融入大战略,及时成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事业部,多次组织召开金融精准扶贫专题会议,迅速传达中央、省、市扶贫政策,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指导各县(区)信用联社(农商银行)单设扶贫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规模,狠抓“特惠贷”落地,确保2016年至2018年三年内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特惠贷”不低于100亿元,保证精准扶贫户需求。
  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切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顶层设计,从实施普惠金融“八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召开金融夜校、向贫困村派驻金融书记(主任助理)、实施“231精准扶贫工程”、 创新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着力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根据《毕节市扶贫攻坚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精神,印发了《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关于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意见》《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实施扶贫攻坚金融服务行动方案》《关于实施“231”精准扶贫的意见》《关于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部门,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市农信社系统力量,形成金融精准扶贫强大工作合力,为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精准发力 增强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各项精准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省联社驻毕节市党工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毕节审计中心负责人张金禄深入各县(区)走访调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系列针对性强、作用直接、效果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措施,多管齐下、多方联动,切实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确保金融扶贫取得实效。
  实施金融扶贫“六个精准”。一是对象精准。积极与扶贫部门对接,建立起与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信息共享数据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走访,找准贫困原因,细分贫困类型,了解脱贫愿望及需求,为精准帮扶打好基础。二是资金精准。统筹安排信贷资金,努力保证资金需求,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逐步把支农再贷款余额8.6亿元全部转换为“特惠贷”,综合考虑贫困农户机会均等、农信社成本核算、可持续性等因素以年为单位动态确定贷款利率。三是扶智精准。打造“金融夜校+”模式,持续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扶贫政策、市场信息、致富信息,资助农户技能培训,聘用金融或扶贫等方面的智力机构专业人员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培育懂市场、懂产业、懂技术、懂金融的新型农民。目前已深入村寨召开金融夜校12102场,参训人员达51.43万人次。四是产业精准。实施“十企百村万户”工程,选择10家企业、100个村(专业合作社)、1万户农户组成紧密的利益连接,达到支持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户的目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打造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选择“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中的部分名优农特产品,充分发挥“贵农云”优势,推动O2O等模式,助推特色产品进城,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管控精准。严格管控“特惠贷”用途,确保资金用在扶贫对象和扶贫产业上,对贫困户全程跟踪管理,利用年检、“金融夜校+”等多种方式,与村“两委”、扶贫部门密切合作,评估扶贫成效,动态调整其授信。六是合力精准。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配合,整合资源形成扶贫合力;与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把资金支持基础设施与扶持产业、支大与支小结合起来,打造合作样板;延伸金融党建,向贫困村派驻金融书记(主任助理),打造“3+X”扶贫模式,与基层党组织形成合力。
  实施“231精准扶贫工程”。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情况精准了解,与乡镇党委、政府充分沟通,对接脱贫规划和措施,坚持以支持产业发展为核心的脱贫路径,量身定做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方案,精准发力,真正做到一镇一方案、一村一主业、一户一策。一是改善基础金融服务。制定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或提升规划扎实推进,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农户授信额度,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利率;以“金融夜校+”为载体,以组、寨为单元广泛宣传金融知识,增强农户运用金融工具增收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宣传好“特惠贷”,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广大农户及贫困户想贷、敢贷、能致富;推动“信合村村通”向“人人用”转变,使农户不出村就能办理支付结算等相关业务,推广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为农户提供便捷服务,降低农户支付结算成本。目前,全市共布放ATM机605台,“信合村村通”3805台,网上银行用户22.76万户,手机银行用户35.86万户。二是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紧紧围绕“4321”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农业板块经济发展,积极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延伸产业链,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将旅游业列为重点支持行业,对接各县(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其需求制定金融服务方案,优先匹配信贷资金,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核心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及旅游产业链金融服务,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农家乐、民族商品加工、家庭旅馆等方面给予信贷支持,提升景区承载能力,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易地扶贫搬迁、“雁归兴毕”、教育、医疗等领域,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扶贫商业模式,创造金融精准扶贫新经验。三是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与统战、扶贫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对接统一战线、工商联、各民主党派派驻帮扶机构,对接“千企帮千村”行动,制定帮扶措施,特别对恒大集团等重点帮扶企业,制定对接方案,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争取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整合资源,形成帮扶合力。
  大力推广“特惠贷”。作为“特惠贷”唯一的承办机构,农信社与扶贫部门建立贫困户名册交接和核对制度,以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为依据,全面完成贫困户资信档案;开辟“特惠贷”绿色通道,对凡符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准入基本条件和“特惠贷”要求的贫困户,不论风险补偿基金、贴息基金是否建立都必须及时发放,不附加任何条件,随到随贷、应贷尽贷;严格执行“特惠贷”利率规定,凡以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发放的,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用自有资金发放的,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执行,年内把再贷款余额全部置换为“特惠贷”,降低农户资金成本;管控好“特惠贷”用途,防止贷款被挪用,确保资金专项用于脱贫项目。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农信社(农商银行)为25.2万贫困户建立农户资信档案,授信总额74亿元,累计向7.9万贫困户发放贷款28.34亿元,现有余额户数6.37万户、金额18亿元(其中2016年向2.71万贫困户发放8.51亿元)。
  创新发展 激发更大活力
  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坚持创新发展,将金融服务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着力在信贷产品、服务模式、与基层党建有机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扶贫成效。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一是创新信贷产品。结合“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创新贷款产品。开发“产业贷”,适用于大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拓展可供抵质押的资产或权利,设定灵活的还款方式;开发“新居贷”,适用于农户建房、小城镇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开发“助学贷”,适用于贫困户子女高中起点阶段至大学毕业(含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开发“康复通”,及时提供医疗贷款,防止因病返贫;“老来福”用于贷款缴纳养老保险的贫困户,助力老有所养。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3+X”模式(3即村“两委”、农信社、贫困户3个主体,X指各种可助推增收创收的要素或主体),整合其他多种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扶贫工作,增强扶贫合力;打造“特惠贷+”劳务模式,市内凡符合信贷准入条件、愿意招聘贫困家庭成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贫困户用好“特惠贷”,整合专业合作社平台企业进行债权投资或股权投资,农信社作为第三方参与风险控制,贫困户可获取劳务收入、投资收益,专业合作社资金价格可低于商业贷款价格,企业可降低财务成本。三是延伸金融服务。系统梳理已服务或可服务到村的项目、可整合的各方资源和力量,在部分乡镇选择村居试点,探索建立“农信社(农商银行)驻村服务站”,细化服务站职责,探索运行、管理与服务模式,提升薄弱领域、困难群体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派驻金融书记(主任助理)。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与市委组织部携手,向贫困村派遣金融书记(主任助理),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与基层党建融合的新路子。目前已向全市180个乡镇426个贫困村派驻243名金融书记(主任助理)。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摸清村情民情;协助村“两委”完善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金融服务方案,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帮助派驻村争取项目资金,帮助寻找发展路子;完善农户建档评级工作,把派驻村打造成为信用村,实现农户授信额度持续提高,办贷程序不断简化,“特惠贷”覆盖全部诚信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合理信贷需求满足率达100%;把“特惠贷”“致富通”等信贷产品宣讲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严格管控“特惠贷”资金使用,确保用于脱贫产业和项目;以“信合村村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载体,积极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成立公益基金会。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高度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在生活、身心、学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倡议,全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发起成立“贵州毕节圆梦儿童关爱公益基金会”,各县(区)农信社(农商银行)合计每年至少向基金会捐赠200万元,专项用于市内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生活、身心和教育,为防止贫困代际相传贡献力量。
  用奋斗凝聚历史,用汗水铸就辉煌。在毕节试验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毕节市农信社(农商银行)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勇担重任、不辱使命,攻坚克难、不负众望,必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春天。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