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试验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毕节市环保工作回眸与展望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让试验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毕节市环保工作回眸与展望
作者:本刊记者 孔维军  发布日期:2016/4/8 阅读次数:
  毕节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建立28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引领下,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己任,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处理人口、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以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抓住环境保护新常态,大力实施污染减排,扎实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污染整治,严格环境准入并大力抓好服务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使试验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强化队伍建设 打造环保铁军
  毕节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国土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5%,属长江流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8%,珠江流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可以说,毕节的环境保护关系到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为建设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各级环保部门秉承“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理念,提炼和践行“担当、实干、创新、和谐”的毕节环保精神,各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环保“铁军”,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凝聚了正能量。
  环境应急和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不断加强。一是环境应急管理措施有力。市级、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相继成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组建了环境应急专家库,修订完善了《毕节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下发了《毕节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分别在七星关区、黔西县建立了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与市应急办、市公安消防支队、市气象局等部门实行应急联动,3次成功举办应急联合演练,积极开展辖区污染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提高了市、县两级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核与辐射管理更加严格。督促19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完成了28枚放射源的送贮工作,完成27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审批和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工作,完成64家辐射安全许可证换发工作,完成350家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和Ⅳ、Ⅴ类放射源使用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完成18个220KV以下规模变电站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工作。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年度评估、安全检查,完成年度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环保宣教氛围日益浓厚。一是环保宣传形式多样。以“六五”环境日为主要平台,开展“环保法律六进”“小手拉大手”等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同时,在网络、媒体公开了环保政府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报告、空气质量周报、水质监测月报等环境质量信息,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十二五”期间,举办环保专题讲座15期,开展环保宣传、宣讲活动20个,制作发放资料2万余份。二是“创绿”工作成效明显。创建省级环保绿色学校19个,市级环保绿色学校8个。三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为环保业务运行、数据传输、视频会商和应急指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环保培训力度加大。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各中小学、党校课程,从学生、干部抓起,多向带动辐射,逐步形成全民关心环保、关注环境、参与保护的良好格局。
  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一是基本实现污染治理设施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了环境保护12件实事,378个环保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实现县县建空气自动监测站、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目标,建成跨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国控、省控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并联网运行,一批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成投运,初步形成“建、治、防、管”新格局。二是环保基层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启动9个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基本解决了办公阵地问题。10个环境监察队伍向标准化建设迈进,基本实行监测网络全覆盖,市中心站开展二级站建设,七星关、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7个环境监测站基本形成29项饮用水源水质指标监测能力。
  党风廉政与作风建设得到加强。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层层签订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党风廉政工作检查,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无违纪违法情况发生。
  多措并举 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狠抓污染物减排、污染防治、执法监管、服务质量等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抓污染物减排,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十二五”期间,我市把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火电行业脱硫脱硝和水泥行业脱硝作为主要污染物减排的重点,狠抓措施落实,9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实现满负荷运行,分别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火电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任务,提前两年完成水泥行业脱硝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水泥行业脱硝、电力行业脱硫脱硝为全省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作出巨大贡献。
  抓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一是加强污染现状普查,摸清污染底数。我市扎实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煤矿及煤化工分布区水污染调查和辐射放射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行业更新调查,摸清了污染底数,为环境保护决策获取了大量基础性数据。二是以“治水、治气、治渣”为重点,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以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0年)》《贵州三峡库区上游区及影响区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15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2013-2020年)》为契机,争取到位资金7368万元开展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在赤水河、乌江推行河长制管理,建成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断面水质实施全天候监控。全面完成屠宰、酿酒、化工行业废水治理,实现所有投产煤矿全部建成投运废水治理设施。开展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和年度环境状况评估,全面开展以县为单位小康创建乡镇饮用水源监测,对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划定保护区,投入资金4617.7万元,加快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保障了饮水安全。建成投运县城污水处理厂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38个,生活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市认真抓好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以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城市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管理、机动车排气管理为重点,实施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月度排名,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管控工作,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固废污染防治方面,启动黔西县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大方县生活垃圾发电、七星关区等离子发电项目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2座,推进50个渣场标准化整治,投资1.17亿元,开展历史遗留炼锌区废渣治理。以粉煤灰综合利用为重点,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其他方面,投入5064万元实施186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了项目村生产、生活环境。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4个乡镇、40个村获得省级命名,创建市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92个,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通过努力,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AQI(评价指标为六项)优良天数比例为91.4%,其余县城环境空气质量API(评价指标为三项)优良天数比例均为100%;全市长江流域的6条主要河流15个监测断面达标率为93.3%,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1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固体废物环境、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抓执法监管,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一是与川滇两省签订了《川滇黔三省交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协议》,建立了执法联动机制。会同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建立了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在市、县两级公、检、法机关设立专门的生态文明司法机构,形成了“多管齐下、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环境执法监管格局。二是将全市划分为229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具体监管人员职责。同时,将67家企业纳入在线监控管理,实现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全天候监控。三是持续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六个一律”环保“利剑”等执法专项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发生。
  抓服务质量,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一是强化环评审批服务。全面取消咨询服务登记表,进一步简政放权,对水利、农林牧渔等8个行业共96项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审批豁免,对重大工程项目和系列招商引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实行环评办理情况月调度,推进项目快速落地建设。“跑部”“到省”协调,毕节飞雄机场、织金电厂、华润电力大方电厂、黔西电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1000余个省、市级重点项目环评获得批复,杜绝了因环评审批办理滞后影响工程落地情况的发生。二是严格环境准入。从选址、环评审批全程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布局不合理和无成熟可靠治污技术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定,对简单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防火墙”。“十二五”期间,退回、暂缓审批和否决不符合环保法律规定的项目177个,涉及总投资154.65亿元,真正从源头上把住环境准入关口。
  其他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一是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质性起步。二是污染治理设施、在线监控第三方运行和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环境监测按年度计划完成水、气、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任务,为环境决策提供了依据。四是环境保护工作从全省挂末向中上游跃升,政府环境目标考核持续保持了全省前三的排名。
  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确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市环保局局长吉焕说:“‘十三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工作中,市环保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系列决策部署,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水、气、土壤‘三大战役’,坚持‘治、建、改、管’四措并举,强化‘设施建设、总量控制、改革创新、科技进步、法制保障’五大支撑,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目标。”为此,市环保局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下大力治理大气环境。全面落实《大气十条》,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推动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清洁燃料推广普及,推动工业园区及化工、制药、装备制造等产业聚集区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大型集中供热设施,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或改用清洁能源,逐步在有机化工、医药、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下大力治理水环境。认真实施《水十条》,抓好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坚持不懈地推进流域河长制管理,全面建成投运跨市(州)、县(区)主要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将水质监测断面增加至54个,实现全市水系监测断面全覆盖,强化断面水质考核。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推行饮用水源保护行政长官负责制,加快推进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监测、评估。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分区施政,拓展管理经验。加快推进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推动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完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县城以上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下大力治理土壤环境。认真实施即将出台的《土壤十条》,启动以赫章、威宁、七星关为重点的矿区、历史遗留工业污染场地周边土壤的加密调查和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草海周边等敏感区域的土壤加密调查。大力推进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菜篮子”基地的土壤环境加密布点监测,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开展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严格控制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加快以铅锌冶炼行业为重点的历史遗留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推动炼硫区土壤修复治理。
  下功夫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区生态恢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开展生态系统状况评估。大力推进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加强外来有害物种入侵防治,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促进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加强对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大力推进老渣场环境整治,加快标准渣场建设。抓好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
  下力气精细环境管理。一是在继续实施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四项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减排基础上,切实做好国家“十三五”拟实施总量控制的新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基础工作和减排方案制定与实施,做好总磷总量控制的有关工作储备。二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坚决遏制环评违法行为。三是加快环保制度改革。四是大力实施环保设施建设行动计划。五是形成环保执法监管合力,提高环境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六是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着力塑造“重品行、守纪律、敢担当、有作为”的环保文化,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环保干部队伍。

吉焕(右二)检查指导环保工作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