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毕节陶朱公”—刘熙乙传奇
“毕节陶朱公”—刘熙乙传奇
作者:叶章龙  发布日期:2015/5/7 阅读次数:
  刘熙乙在1929年至1948年的短短20年间,由一个小商贩发展成为当时贵州的富商巨贾,富甲黔西北。其传奇经历众说纷纭,像神话般一直在毕节人口头神秘流传,版本驳杂,令人莫衷一是。笔者最近阅读文史资料,偶然发现其胞弟刘裕远对其经商经历的述说,认为可正视听,经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从做“赶溜溜场”的引车卖浆之徒开始
  刘熙乙又名刘光远,1906年出生于毕节南里白泥井马老五箐穷山沟里的一户农民家庭。原在家干农活,后随母亲到毕节县城,在砂石牌坊处设小摊卖魔芋豆腐。
  1929年春节前,刘在街上设摊为农民写春联,得酬金小洋20余元,父母又为其筹借小洋55元,作为本钱,刘在城里买土布背下乡赶场贩卖,同时在乡下收买鸦片背回城卖。这种肩挑小贩,当地叫做“赶溜溜场”。
  毕节邻近各县盛产鸦片,是川滇黔三省鸦片集中交易地。收购鸦片的坐商多来自贵阳。本城人刘玩泉开设“黔丰字号”收购鸦片,刘熙乙因售货给该号,得与该号掌柜蒲绍文交好。蒲以预付购货款方式先付给刘部分资金,刘则借本求利,两年间已有资本近千元,就自办鸦片5担(每担约1000两),利用蒲的关系,搭“黔丰字号”大帮运到贵阳销售。这一批次烟帮共发出鸦片300余担,雇人挑运。行至大定、黔西交界处的干堰塘,查税卡人员坚持要开箱验重,蒲交涉,送大洋200元,卡员不予放行。刘玩泉亲自交涉,增为400元仍不成。刘熙乙自告奋勇,上前与卡员说理,卡员见刘后,反而备酒席招待,分文不收即放行。原来此人曾在毕节宋伍街上客栈患病,刘曾为其延医治疗,并雇滑竿送其进城。此事博得了刘玩泉对刘熙乙的赏识,以后关卡,都推刘熙乙前去交涉,使烟帮得以顺利到达贵阳。这批大烟出售后,刘熙乙获利数百元,即将本利购进“华美牌”、“白金龙牌”香烟运回毕节,在大横街开设“隆昌永香烟店”,自任经理。这是1930年夏天的事。此后,刘熙乙又得到刘玩泉的资助,自办鸦片十担,仍搭“黔丰字号”大帮直运汉口,交由黔商伍效高经营的“隆大公司”(也称隆大土膏行)代销。此次,刘的本利已达3000余元,为尔后的经营,初步打下了基础。
  经营百货、盐业暴富
  1933年冬,刘熙乙在武汉约同去的毕节商人郭举安、吉振华、刘玩泉集资数千元,在汉口、重庆购进日用百货,经四川泸县、叙永运回毕节,于1934年春,在毕节开设“新升百货商店”。商店的陈设,都仿照渝、汉的大商号,装饰玻璃橱窗、大穿衣镜。分绸缎布匹柜、搪瓷五金柜、日用百货柜、文具柜、玩具柜、衣帽柜、鞋袜柜、化妆品柜等。经销的留声机、照相机、自行车、猎枪等更是毕节商场前所未有。商店开设以后,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
  “新升百货商店”资本共6000元,其中刘熙乙2000元、郭举安2000元、刘玩泉1000元,在店任职的张定原等共1000元。由刘熙乙任经理,张定原任副经理,招收学徒10人。学徒进店后,按月发给大洋10元,并统一发给店员、学徒衣帽。这些管理措施,颇得社会好评。
  刘熙乙经营商店一年,业务日渐增多,货物供不应求。从上海、重庆、贵阳进货,似感资金短缺,因当时毕节还没有银行,他就利用商店在毕节商场中初步建立起来的信誉,向富户借款,并经营“渝票”汇兑业务(由商店开出汇票,在毕节收现款,半月后在重庆交款)。记得富户中瓦绍光一人就借给刘大洋5000元(月息2分)。资金增加,货源充足,商店的盈利也随之大增。
  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由于受反动宣传的影响,刘熙乙心存畏惧,将商店货物分散隐藏。后见红军保护工商业,买东西按价付款,不差分文,留在店中的力士鞋、毛巾、牙膏、牙刷、马灯、搪瓷口盅等红军需要的货物供不应求,便将其余隐藏的货物全部搬回供应红军,一时盈利不少。红军走后,国民党中央军接踵而来,商店生意再次繁忙,两月之内的营业额,几乎等于过去一年的,获利甚巨。
  1939年春,刘熙乙从百货店、香烟店提出部分资金,伙同刘玩泉、郭举安等筹办“新记盐号”。股本1万元,刘熙乙占60%,他自任经理,并在大定、水城设立分号。
  川盐入黔,从叙永进口,称为“永岸”。运输以人背为主,兼用马驮。脚价(运费)是沿用以盐搬盐的老办法,即在叙永发盐一担(120斤),在毕节只收100斤,以20斤作为运费。马运则按银元计付运费。背盐的多是贫苦农民,交盐时缺少斤两,盐号要按价追赔。对于零售盐商,采取让价或赊销办法,以求薄利多销。因此,“新记盐号”的业务,在当时毕节的“隆裕”、“谦信通”、“兴顺荣”等“八大盐号”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鸦片一度禁运后又准运,刘熙乙安排水城分号经理刘敬斋(他的堂兄)将售盐款购进鸦片,运毕节销售。“新记盐号”兼营鸦片,一套本钱做两门生意,获利就更多了。
  1937年秋,“一岸一商,官盐商办”新制度实行。川盐入黔,从仁怀进口的称为“仁岸”,从綦江进口的称为“綦岸”,从涪陵进口的称为“涪岸”,从叙永进口的称为“永岸”。这就是川盐入黔的“四大盐岸”。原各岸都有若干盐号,称为散商,改为“一岸一商”后,毕节原来的八家盐号与“新记盐号”合并,由盐务局命名为“贵州永边销区官盐运销营业处”(简称“永岸盐号”),由叙永人袁昭明任董事长,刘熙乙任毕节分处经理。
  “新记盐号”并入“永岸盐号”后,刘将百货店交由张定原经营,更名为“元大商店”,将香烟店交由肖永祥经营,更名为“洽昌商店”。他将大部分资金从由他经手的富户借款中抽出,独资在“新记盐号”旧址大做鸦片生意。他从贵阳请来加工鸦片的工人10余人,办起大批“饼子货”。在此期间,贵阳特货商、台江人李文裳因在贵阳、汉口与刘相识,派其伙友李登明、潘鑫昌携带现钞3万元到毕节进货,住在刘处,托刘帮助。李文裳与刘怀卿伙同经营鸦片,因争权夺利,刘怀卿利用与当时贵州省主席顾祝同的亲谊关系,将李捕押,同时电令毕节督察专员何朝宗,将李、潘二人捕押,追缴带去款项。李、潘二人已将款项交刘熙乙,何朝宗传刘讯问,刘坚决否认其事,并当堂具结,何不满顾祝同的假公济私,也不加深究。刘将此3万元全部购进鸦片。数月后李刘纠纷解决,李等被释放,李文裳亲到毕节向刘致谢,二人合伙组成“义生字号”,专做鸦片生意。经营几批后,因禁运而结束。李为报答刘为其保存巨款之情,从3万元的盈利中拨出半数归刘,再加上本利所得,刘就暴发成万元富翁了。
  从“永岸盐号”、“济时商号”到创办私人银行
  “永岸盐号”董事会、总管理处设在叙永。1938年召开董事会和各分支处站经理会议,因当时盐务局对岸商的管理制度严密,各处盐仓统一由盐务局派监仓员管理,盐价调整须由岸商将调价资料报经批准,岸商合法利润有限,叫苦不已。刘熙乙在会上提出了官商两利的调价和销售余仓盐办法,得到与会者赞许。刘还建议在贵阳设立办事处,便于与盐务局接洽业务,经董事会采纳,并公推刘为办事处主任,孙蕴奇为副主任。刘于1939年到贵阳,租得醒狮路陈姓房屋,正式成立“贵州永边销区官盐运销营业处贵阳办事处”,开始与贵州盐务局联系一切业务。
  与此同时,刘另筹资金3万元,创办“济时商号”,自任总经理,经营纱布批发业务,由广州韶关购进货物,经湖南、广西运贵州批发销售。总号设在贵阳,毕节设分号,由商会会长王渭清任经理,刘裕远协助其事,另派蒲绍文任长沙转运站经理,肖济刚、罗德泽等为采购。“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形势日趋紧张,物价不断上涨,刘和其他商人一样,经常掌握货物在手,存货不存钱,大发“国难财”。该号经营两年,获利超过资本数倍。
  刘到贵阳后,场面比毕节广阔,于是他广交各路人员。当时贵州公路局有个职员叫王文诏,为生活所迫,求助于刘,刘予相帮。此后,王因有亲人在长沙任税务局局长,对“济时商号”过境货物暗中给予种种方便,减少了麻烦和开支。
  盐业实行官督商办以后,“仁岸”承销商不善经营,造成盐傤积压(每傤盐在四川产地自流井起运时为10.8万市斤,“仁岸”原承销额为每月22傤,1940年增至26傤,每月积压10余傤),资金周转失调,被迫歇业。“永岸”所属的毕节、大定、威宁、水城、赫章、盘县销区较他岸小,每月承销14傤,也有积压。但因刘、孙二人经营得法,在办事处吸收游资,对存户付与较银行利率高的利息,并向银行贷款,资金周转灵活。随着盐价调整上涨,“永岸”盐反而获利较多。刘、孙二人又建议将总管理处移设贵阳,刘任总经理,孙任副总经理。
  “永岸盐号”在刘的主持下,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设稽核处,以其弟任总稽核,对总处及各分支处的账目业务进行查核监督;购买汽车成立汽车运输队(当时川滇公路已通车),加快了运输,节省了运费;举办“从业人员训练班”,刘自任主任,培训财会和业务人员,向社会招考高中毕业生,培训3—5月后分配工作,每期30人,共办了4期;因当时物价波动,规定每月按物价指数计发职工工资,对个别生活困难的职工还给予补助;每年召开两次由各分支处站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业务会议,商讨经营管理办法。刘聘请王仲肃为老师,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刘工作认真负责,曾亲手拟定一些规章制度和职工守则,亲自审核处理各分支机构的表报函电,赴各分支处站检查业务。
  “永岸盐号”在刘熙乙的主持经营下,盈利日增。资金多了,他就通过董事会的同意,向其他工商业投资。
  刘善于借本求利。他为了进一步积累资金,为自己掌握的资金找出路,就与刘玩泉商量,筹办私人银行。当时财政部已宣布停止核发银行开业许可证。他们深知没有一个在政治上有地位、在地方上有声望的人出面,事情难以办到。刘玩泉与当时的大夏大学校长、曾任过交通部部长的王伯群有些交往,于是就向王许以董事长的名义,请王出面活动。王伯群带着刘玩泉去到重庆,通过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的关系,顶得重庆一家银行的牌子,在国民政府经济部注册,改名为“聚康银行”。1941年,贵州第一家私人银行——“聚康银行”在贵阳市省府路58号正式开业。
  “聚康银行”的资本,向经济部注册验资为法币1000万元,计刘玩泉200万元,刘熙乙、刘裕远兄弟50万元,“永岸盐号”50万元(以刘氏兄弟及孙蕴奇为代表),安顺、贵阳商人伍效高、帅灿章、戴子儒、邓若符、陈毓祥、田克成、丁纯武、丁达三、李文裳等共700万元。
  王伯群在该行没有资本,经股东会议决定,除了按月支付大洋100元作为舆马费外,年终结算时,按50万元虚股拨给红利。
  人事方面,董事会董事长为王伯群,常务董事为刘玩泉、刘熙乙、伍效高、帅灿章、孙蕴奇等。总经理刘玩泉,副总经理刘熙乙(实际工作由刘煕乙主持)。贵阳分行经理孙蕴奇,副经理肖济刚;毕节分行经理吴迪三。总行设有稽核处,聘曾任中央银行西康分行经理的蒋征琪为协理兼稽核处长。由大夏大学秘书长王裕凯任秘书主任,业务处长由刘熙乙兼任。刘裕远、保骏迪(留美学生、王伯群的妻弟)、何克昌(留美学生)、杨涛(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会计师)四人为业务专员。
  该行“顶牌子”用去30万元,买省府路邹恒春的房屋用去220万元,修理门面和保险库、购买家具设备用去80万元,分支行的筹办花费数百万元。分支行开业后,资本差不多花光。但由于有刘熙乙、刘玩泉和安顺商人的雄厚资本和良好信誉作后盾,贵州商人仍乐于把款存入该行。存放款额大,利息收入多,该行的业务很是兴隆。后来该行逐渐发展,分支行设立远到上海。为了配合盐业需要,在四川五通桥也设立了办事处。
  当时贵州1100万人,每月所需的11余万担食盐全部来自川、淮、粤,贵州的资金外流,每月达数十亿元。为了减少资金外流,刘熙乙在获悉有人在水城探测盐井后,便派人到水城考察,确认水城阿扎屯可以开凿盐井后,便与省保安副司令韩文焕商量,于1942年组成“贵州裕民盐井公司”,由韩任董事长,刘任总经理,并向各县绅商招股,募得资金2000万元,刘本人认股80%,向经济部注册,开始在阿扎屯开凿盐井。由毕节人糜君牧为井上经理,在四川自流井聘来“坐办”(工程师)樊姓父子二人主持施工。总公司设在省府路,办事人员有林子贤、张侠圃、肖星北等。由于法币贬值,这项投资又没有收益,股金不到一年就用光了,井上一切开支由刘垫付。1944年,盐井凿到八十几丈深时,抽水熬盐,已见成效,并发现天然卤水及伴生天然气。喜讯传到总公司,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刘熙乙亲自到工地视察,《中央日报》等报派记者前往采访、摄影。韩文焕派保安处教育长糜藕池(毕节人)率保安兵一队护送。刘等到达后,抽水化验,证实所报不虚。刘回到贵阳后,井上在下“隔水柱”的施工中,下到四十余丈时发生事故,中间部分爆裂。糜君牧恐受责备,隐而不报。井上职工向刘报告,刘极为气愤,停止供应经费,以迫使糜下台,另派人前往返工。但糜自作主张,在水城募款返工无效。刘此时正受杨森勒索,资金大为亏损,已无力顾及盐井,前功尽弃,甚感遗憾。
  与上海财团争夺盐岸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等大城市相继沦陷,“四大家族”财团的触角也伸到贵州。以孔祥熙为后台,由上海银行董事长陈光甫经营的大业公司,以其有权、有势、有钱、有人的优越条件挟持盐务总局,先后把川盐入黔的仁、綦、涪三岸的承销权掠夺过去,只有“永岸”仍由刘熙乙等经营。刘为了保住自己的盐号不被掠夺,使贵州盐业不被大业公司垄断,就在贵阳“四岸联合办事处”召集原“仁岸”盐商和“永岸”盐商一起到贵州盐务局请愿,提出“贵州人食盐,应由贵州商人承办运销业务”,要求盐务局将“仁岸”盐业承销权从大业公司退还贵州盐商经营。贵州盐务局局长张元怕得罪上司,不敢做主,把责任推到盐务总局。其后,刘再度发动贵州商人请王伯群、任可澄、郭润生、江竹一等去重庆活动,力争数月,仍无结果。刘又请邓汉祥(重庆川康企业公司总经理,曾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贵州盘县人)与王伯群一起出面找何应钦向孔祥熙交涉,孔被迫让步,才将“仁岸”盐业交还贵州商人办理,但仍由“仁岸”原承销额内拨出6傤交大业公司另组“黔南盐业公司”承办。
  接办“仁岸”所需资金都是由刘熙乙、伍效高等负责筹集的,共集资5000万元(约值黄金5000两),其中刘氏兄弟及刘玩泉占十分之一,“永岸”盐号投资十分之一,其余大部分由安顺、贵阳商人认股。当即组织“利民盐号”来承办“贵州仁边销区官盐运销营业处”业务。公推邓汉祥为董事长,并按例给予虚股。推伍效高为总经理,孙蕴奇为副总经理,刘熙乙任常务董事。在接办“仁岸”盐务的整个过程中,刘熙乙奔走呼号、出谋划策,为筹集资金起到了重要作用。
  涉足轻工业
  1941年秋,刘熙乙出资购来两部小型卷烟机,在毕节开办“新黔卷烟厂”,以罗斌侯为经理,有职工百余人,用贵州烤烟制造“联珠牌”、“灵峰牌”、“555牌”香烟,向川边邻近各县推销,这是毕节机制烟工业的开端。
  1943年,李文裳、曾韵青、张荣庭等在贵阳开办“南明烟厂”,刘停办“新黔卷烟厂”,把卷烟机运贵阳交李文裳等使用,并向“南明烟厂”投资。1944年,伍效高、帅灿章、戴子儒、陈毓祥等也向该厂投资。增资后的“南明烟厂”资金总额为700万元,刘煕乙兄弟占50%。刘熙乙任董事长,曾韵青任经理,李文裳任厂长,张荣庭任副厂长。有工人400余人,生产“三角牌”、“犀牛王牌”香烟,行销于贵州各县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原料以贵州烤烟为主,成本低廉,颇受消费者欢迎。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刘向该厂股东提出增添烟厂股本,扩大经营范围,并组织中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烟厂。股东同意后,公司组成,刘熙乙任董事长,烟厂资本增为1亿元(因法币贬值,约合黄金6000两)。该厂当时的设备有卷烟机4部,切丝机3部,压筋机2部,破烟机1部,磨刀机1部,车床1台。厂址设在南明区广顺路8号,另租西湖路178号为仓库兼职工宿舍。生产能力由每月生产香烟320余大箱(每大箱250条)提高到500大箱。产品增加一个“还都牌”以庆祝抗日战争胜利,销路逐渐发展到湖南各县。
  在刘熙乙的策划下,中隆公司在重庆和汉口又设立“南明烟厂”。重庆厂于1947年春成立,由曾韵青任经理。汉口厂于1946年秋成立,由曾韵青之弟曾文生任经理。重庆厂有工人800名,汉口厂有工人近千人,两厂资金都大于贵阳厂,刘氏兄弟的股本均在50%以上。这三个烟厂一直经营,直到解放后进行公私合营改造。
  1943年,刘熙乙还与林子贤、刘玩泉合办酒厂生产茅台酒。刘熙乙出资50万元,刘玩泉出资30万元,由林子贤主办。因林住在原贵州军阀袁祖铭之父的公馆“泰和庄”,酒厂即取名为“泰和酒厂”。当时贵州生产的茅台酒,华家老厂为“华茅”,赖永初酒厂为“赖茅”,贵阳金慧章酒厂为“金茅”,“泰和酒厂”的茅台酒,也被人称为“刘茅”。
  1942年初,伍效高与刘熙乙、帅灿章还组织了宏毅公司,开办辰溪炼油厂。由贵州购运桐油,在湖南辰溪设厂提炼代汽油、机油,出售给交通部使用。该厂经营不到两年即被政府经营的复兴公司强行接收。
  1943年,刘熙乙与贵州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廖兴序合伙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其成员有专署秘书主任黄通(号更夫,南京人,黄埔军校毕业)、建设科长兼四区农改所长赵发智(兴义人,中央大学学生)、教育科长李思齐(水城人,云南大学学生)、吴颂平(毕节绅士)以及刘裕远共七人,试图利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廖、刘出面向专署所辖各县商人招募股本,成立中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桐油、菜油、纱布运销业务。廖任董事长,刘任总经理,吴颂平为副总经理,资本不到百万元。一年之后,刘认为各县股东人多事少,钱少话多,难于应付,乃将股本本息还清,将公司更名为“新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共1000万元,刘占半数,“永岸盐号”投资半数。刘任董事长,赵发智任总经理,吴颂平任副总经理,业务不变。1946年,赵发智就任贵州农改所所长,吴颂平就任剑河县县长,改由刘裕远任公司总经理。公司收购贵州农副产品经广州运往香港销售,盈利颇多,资本增为1亿元。当时美国货充斥市场,刘氏兄弟怀着为国家争外汇、从帝国主义手中夺回部分资金的意图,将公司改名为“恒恒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减少运销农产品的业务,以大部分资本办加工出口产品的工厂。先在毕节办恒恒猪鬃厂,由黄启贤任厂长,收购原毛,聘请技工洗选加工,用“HH”的商标运销国外。又在贵阳创办恒毅制蛋厂,从上海购进机器设备,聘来技工,制造“飞蛋黄”、“干蛋白”两种产品,该厂由刘裕远任总经理,刘智先任经理,杨涛为厂长,谢远达为襄理。产品以“HG”为商标,用火车、飞机运往上海、香港销售。时价蛋黄每磅为美元2角5分,蛋白每磅为美元7角5分,按成本计算,获利两倍。
  1946年,盐法又改“一岸一商”为“一岸多商”,“永岸盐号”由股东分散经营而结束。恒恒公司变为刘氏兄弟独资经营,由于盈利颇多,年终分红,员工皆大欢喜。刘动员职员将其所得转为股本,这样使职员更加尽责,关心企业经营,同时又为企业积累了资金。这是刘笼络人心的手段,可谓一举两得。
  刘对与他有关的工矿企业和金融事业也乐于赞助,积极投资。如在贵阳向福田玻璃厂、水利农牧公司投资,在锦屏向采汞的益民公司投资,在重庆向四川建设银行、江庆银号投资。
  虽然经营范围已转向工业,但对运销农副产品的企业和盐业,刘仍在继续经营。
  1942年,刘曾独资经营粤盐运销,从广东省购海盐运广西、湖南销售,取名为“永济盐号”。湖南、广西沦陷时,装在火车上的数千担粤盐被日军劫去,损失不小。押运人员范琪等人逃去,日本投降后才回到贵阳。抗日战争胜利后,川盐允许自由运销,刘将“永济盐号”设在重庆,经营川盐运销,负责人为肖济刚和黄藉辛。
  1945年,刘氏兄弟独资经营中国新民盐业公司,总公司设在贵阳,刘熙乙任董事长,刘裕远为总经理。下设四个区公司,贵州区公司设于贵阳,经理张定原;四川区公司设于重庆,经理肖济刚;两淮区公司设于上海,经理吴迪三;两广区公司设于广州,经理徐旭初。由于组织庞大、范围过宽、管理不周,以致发生徐旭初携款逃往香港之事,经营一年多就逐渐收缩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刘为了给贵州烤烟找出路,通过“永岸盐号”秘书章伯陵向当时上海国营大中华烟草公司总经理张伯伦商洽。刘与该公司签订烤烟供销合同,由公司先付部分订货款,然后按合同运烤烟到上海交货。刘组织贵州物产运销公司承办这项业务,由张定原任经理,章伯陵任上海分公司经理。由于章伯陵与张伯伦的关系,在交货、议价、预付货款等方面都占了不少便宜。
  抗战胜利后,各大城市需要大量木材,刘接受李文裳建议,共同集资经营义孚木业公司。资本以黄金计,共2000两,刘占半数。刘任董事长,湖南人赵元卿为经理。该公司在贵州台江、剑河买山伐木,水运至汉口销售。1947年秋,刘裕远至汉口结束这家公司,收回资金,其后由赵元卿独家经营。
  刘熙乙经营的事业既多且杂,地区分布亦广,与他有关的企业职工近5000人。刘每天处理一切业务函电及人事应酬,常到深夜两点才能入睡。有人问他到底有多少资金,他回答说,弄不清楚。这是事实,因为他常常把一文钱当作几文钱用,以一套资本经营几个企业,加上在银行外吸收的私人存款,东拉西扯,数目时有增减,根本无法计算出准确数字。(作者系市政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原副主任)
  
[1楼] 网友说说,于2015/5/18 23:08:19发表:
可真是一位传奇人物!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