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用声音诉说着关爱——毕节熊头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毕节试验区》领学活动小记
用声音诉说着关爱
——毕节熊头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毕节试验区》领学活动小记
作者:本刊记者 杨 欢  发布日期:2015/3/20 阅读次数:
毕节熊头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领学《毕节试验区》杂志
  有一位老人,钟爱着一本党刊,每一期杂志的每一页内容他都细细品读,这本党刊的顾问都有谁,编辑都有谁,记者都有谁,他都能一一道出。这爱来自何处?来自他对家乡——毕节试验区最深沉的眷念。
  老人名叫颜先友,67岁的他见到记者就滔滔不绝地说着他钟爱的那本党刊——《毕节试验区》。“你们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成果报道得很详实,让我学习了不少知识。”“不看《毕节试验区》,还不知道毕节的历史那么悠久。”“你们刊登的好人好事都很感动我啊!”……老人激动的话语引得旁人忍不住插话:“他是你们多年的忠实读者,每个月还会去你们公园的第二读者之家领杂志来给小区的老人看。”从2007年《毕节试验区》创刊之时,每天都会去报刊亭买报纸的颜先友老人无意间得到一本《毕节试验区》,从此与她结下不解之缘。
  毕节熊头小区八号区老年协会会长颜先友老人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他不仅自己热爱《毕节试验区》,还积极向社区老人推荐,每一期领来读完之后,他都会口述给小区的老人们听,向他们讲述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情况。“通过这本杂志,小区的老人们得到了一定的知识,了解了毕节试验区的发展情况,也有助于我们的服务老人工作做得更好。”他这样说道。在熊头小区,有近50名志愿者在做着同样的事,他们有毛纺厂的退休职工、下岗职工,还有像颜先友老人这样不属于毛纺厂职工,自发加入的热心人。志愿者们不仅在物质上帮助小区老年人,而且注重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学”。
  2009年,熊头小区建有四个住宅区,用偶数命名,分别为二号、四号、六号、八号住宅区,每一个住宅区都设立了党支部。熊头小区老年协会会长熊活君说:“这本杂志有大政方针、市政建设、民生工作情况,非常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老年人退出工作舞台后,更想知道试验区如今的发展情况,所以党支部会不定时在老人们做早晚操的时候给他们宣读《毕节试验区》上的文章,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毕节试验区的发展成果。”2014年3月,熊头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登记成立,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就积极组织开展了《毕节试验区》杂志进小区老年人之家宣读活动,让小区老年人特别是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能够知晓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喜讯,关心和关注毕节试验区的大事小事,去感受生活的变化。熊头小区的聂忠喻感慨地说:“我们真是需要《毕节试验区》这样一本党刊啊!”
  老年人是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他们对足下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志愿者赵丽美告诉记者,小区里的随军南下干部郭长岐,由于身体不适,她每天都会在厨房窗口看大家在院子里有说有笑,赵丽美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带上一本《毕节试验区》走进郭长岐老人的家,为她读杂志上的内容。没想到,老人十分感兴趣,不懂的地方还细细询问。更让人意外的是,当赵丽美再次探望老人的时候,她拿起杂志来读给赵丽美听,双眼绽放着光芒,仿佛毕节试验区美丽的一草一木都呈现在老人眼前一般。
  《毕节试验区》这本党刊,她不是枯燥乏味的记载,而是一种来自党、来自毕节试验区的声音,这个声音传到了熊头小区志愿者的耳中,又传到了小区老人耳中。熊头小区负责人叶鹏昌一直深刻地记得一位小区阿姨的话:“没想到我这个农村老妈妈,到晚年还能过上这样的新生活,还能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关爱,原来我们没有被忘记。”
  “老有所学”,《毕节试验区》蕴含着这样的力量,她给为试验区奋斗了大半生的老年人精神食粮,成为了他们心灵的依靠;她凝聚老年人合成一股力量,一起为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加油献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