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走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建设之路——毕节试验区特色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建设走笔
走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建设之路
——毕节试验区特色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建设走笔
作者:本刊记者 刘广琴  发布日期:2014/6/24 阅读次数:
毕节城市新貌(魏运生 摄)
省级特色示范小城镇——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芙蓉新村(罗仕华 摄)
省确定的市级特色示范小城镇——织金县官寨乡
  2011年5月21日,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在毕节市隆重召开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的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开启了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宏伟征程,发出了赶超跨越的总动员令,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推动毕节特色小城镇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建设成效:乘势而上 谱写新篇
  根据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的精神,毕节围绕“两年明显变化”的目标,制定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2012年前完成15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并相继在大方县和纳雍县组织召开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会、现场会进行推进。据统计,2011年至2012年期间,全市共开展特色小城镇建设153个,累计完成各类投资近36亿元,新建小城镇道路86公里,改造完成80公里,完成特色民居改造(建设)34868栋,圆满完成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任务。七星关区青场镇、清水铺镇,大方县黄泥塘镇、六龙镇,黔西县素朴镇、钟山乡、谷里镇,金沙县沙土镇、后山乡,织金县熊家场乡、官寨乡、八步镇,纳雍县勺窝乡、王家寨镇、龙场镇,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东风镇,赫章县六曲河镇、珠市乡,百里杜鹃风景区普底乡等特色小城镇初具雏形。
  2012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经验特别是我市“八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决定在全省建成一批以“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和移民安置型”等为主的示范小城镇。会后,毕节按照省的部署,作出了在全市开展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工作的决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把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毕节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加快项目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确保2016年前建成特色示范小城镇50个(其中省市级20个、县区级30个),达到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大提速、城镇基础设施大改善、城镇产业大发展、城镇商贸大繁荣、城镇人居环境大改观、城镇群众幸福指数大提高的目标。我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初步实现由“全面推进、普遍开花”向“示范带动、兼顾一般”转变,进入转型提升阶段。
  2013年,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部署,按照“有特色、集约型、生态化”的山区城镇化发展方向,以“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三级联动、投资拉动、示范带动”为抓手,在区划调整和规划上深入思考,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上狠下功夫,共计完成各类投资70多亿元(其中5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60.8亿元,其他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毕节小城镇建设升级版。一是成功承办全省第二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参观点建设得到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及其他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二是小城镇道路、公园(广场)、农贸市场、卫生院、幼儿园、保障性住房、污水垃圾设施较快推进。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加1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78.5万人,2013年新增小城镇人口5万人,小城镇道路总长991公里,2013年新增86公里。三是城镇街景整治效果明显,一镇一风貌得到体现。四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完善,小城镇产业发展得到加强。全市小城镇建设提供直接从业岗位2万余个,间接就业10万余人,转移农村就业人口2.7万人。28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入驻小微企业120家,吸纳本地务工人员30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
  建设思路:注重特色 立体布局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全省第二次城镇化推进大会上强调,我省城镇化处在关键时期,遵循什么样的理念,有什么样的思路,确保什么样的目标,走什么样的路子,至关重要。
  毕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相关会议精神,按照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注重生态、传承文化,建设和谐、包容、有活力的城镇,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注重规划引领与区划调整相结合。一是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为统领,依托交通干道、旅游景点和产业园区,规划“黔西—大方—七星关—赫章—威宁城镇带,金沙—百里杜鹃景区北翼城镇群,织金—纳雍南翼城镇群”,构建以50个示范小城镇为核心的“一带两翼多点”山区特色城镇体系,实现小城镇建设规划全覆盖。二是着眼于统筹城镇和产业空间布局,增强中心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共撤销12镇6乡设置26个街道办事处、撤并11个乡镇设置6个副中心城镇、将6个乡撤乡设镇,为小城镇建设拓展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注重“一镇一业”与返乡创业相结合。一是立足于小城镇的资源、地缘和产业基础,以建设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六型”城镇为重点,培育发展精品水果、反季节蔬菜、高山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基地156个,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镇一品”格局。二是以28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抓手,坚持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大力推进产城一体、镇园融合,培育壮大贵州三宝、大方百里花、林峰食品、精品玉米加工等一批关联产业、小微企业,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注重绿色发展与文化嵌入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我市喀斯特地貌特有的自然条件,坚持“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韵”,树立“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山水融合、道法自然”的建设理念,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二是建筑设计施工力求“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素朴镇、六龙镇街道照明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路灯,黄泥塘镇沿街立面改造选用环保节能生态板,注重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充分挖掘水西、夜郎等厚重的历史文化,搜集整理彝、苗、回、布依等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和风俗,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融入独特的文化元素,有力地展示出活力毕节、魅力毕节的风采。
  注重功能完善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一是以完善城镇功能、增强聚集效应为着力点,大力实施“8个1”(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8+3”(在“8个1”的基础上,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工程项目,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一体化,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二是以“人的城镇化”为出发点,在示范小城镇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实施以连户路和院坝“两硬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民生。
  注重要素保障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一是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宅基地置换、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有偿出让等措施,尽可能满足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二是通过政府投入“引”、金融机构“贷”、招商引资“吸”、股份合作“聚”、民间资本“筹”等方式,2013年整合、吸纳各类资金70多亿元投入小城镇建设。三是放宽流动人口落户、购房、创业条件,加快人口集聚,切实避免新型城镇“空心化”。四是在沙土镇开展全市城乡统筹一体化试点工作,各县(区)选择1至2个小城镇按照县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积极培育“小城市”。
  建设前景:围绕“绿色”主题 建“精美富特”小镇
  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指出,绿色小镇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全省上下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绿色发展的路子,增强绿色赶超的信心,进一步掀起绿色城镇化建设的热潮,以绿色小镇进一步点亮“多彩贵州”。
  毕节市将进一步抓好国发〔2012〕2号文件和国办函〔2013〕35号文件出台带来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绿色小镇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按照“三级联动、投资拉动、示范带动”的思路,以“三创一建”工作为载体,以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20个省市级、30个县(区)级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我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加快转型提升的步伐。充分挖掘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主导产业加快集聚、人力优势日益显现为小城镇建设积蓄的巨大潜能,按照《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要求,着力实施市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和省级示范小城镇“8+3”工程,积极引导县(区)级示范小城镇逐步达到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标准,在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毕节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认真落实《毕节市支持示范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对照《毕节市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指标体系与考核标准(试行)》,抓紧修编特色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城一体、镇园融合,积极引导农业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集中力量建好大方县黄泥塘镇、六龙镇,黔西县素朴镇、钟山乡、谷里镇,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普底乡等特色示范小城镇,全面展示我市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成效、工作亮点和民族特色,通过示范带动、点面结合,加快推进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
  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的创新。紧紧围绕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2020年全市建成特色示范小城镇120个、新增小城镇人口60万人左右、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的要求,深入研究和解决特色示范小城镇推进过程中的融资、土地、征收、人才、户籍等制约问题,支持各特色示范小城镇在规划特点、工作机制、土地利用、资金筹措、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育,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管理,积极营造氛围,为特色示范小城镇健康推进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
  毕节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城市综合体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重点打造100个城市综合体是“5个100工程”中一项重点发展平台建设。目前毕节市列入全省“100个城市综合体”的项目共10个,七星关区3个,其余各县各1个,项目将于2017年12月底全部完工。
  招商花园城城市综合体、同心大厦城市综合体、远航七星万象城城市综合体为我市先期试点城市综合体。招商花园城城市综合体位于七星关区南部新区,其紧邻新城中轴的南侧,与中轴北侧的市行政办公中心和“一院三馆”紧邻布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属于第二层级项目,类型为办公会展型。目前,会展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酒店式公寓与文体中心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同心大厦城市综合体位于七星关区南部新区,用地东接腾龙路,南侧为碧阳湖及河滨景观绿化带。该项目包括展览中心、培训中心和联络中心三大板块,是对“同心”思想指导下的“毕节试验”进行全面、深入、生动的展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属于第二层级项目,类型为办公会展型。项目规划巧妙、设计独特。目前,展览中心屋面封顶,展览中心外墙装饰和室内设备安装工作正有序进行,培训中心和联络中心的场平工作已完成。
  远航七星万象城城市综合体位于七星关区德溪新区,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属于第二层级项目,类型为交通物流型。该项目以注重特色、品牌、时尚的定位和以多功能、高品质、多业态的产品定位,旨在形成以高端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和家居卖场为主体,以休闲娱乐、办公居住、餐饮服务为辅翼,可以整体提升毕节试验区购物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符合毕节市“大商贸、大物流、大发展、大繁荣”的商业规划和城市定位。
  毕节在推进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中,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遵循规律、扎实推进,突出特色,使城镇化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真正成为惠及人民群众的幸福工程、民心工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