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建设和谐幸福新毕节——毕节试验区民生事业发展综述
建设和谐幸福新毕节
——毕节试验区民生事业发展综述
作者:本刊记者 孙晓疆  发布日期:2014/6/24 阅读次数:
黔西县素朴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纳雍县新立医院
  走进毕节试验区,到处是热火朝天、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到处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场面,到处是蒸蒸日上、事业兴旺的喜人景象。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5月21日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召开以来,毕节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百姓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发展的丰硕果实,在实现全覆盖的民生保障机制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否,无疑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安居乐业才是美好的生活愿景。三年来,毕节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多项有力的改革措施,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市社会保障事业呈现出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开展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人员就业,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5亿元,促进9万人实现就业。开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投入资金600多亿元建成示范性创业园区64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27个,创建示范性创业乡(镇)50个、示范性创业街道51条,使7.5万人实现就业。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建立青年、大学生、下岗职工、妇女和残疾人等创业团队55个,打造各类创业示范户2194户,带动0.6万人就业。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招聘会130多场,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1.3万人就业。统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群体、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1个,共派遣7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开发使用公益性岗位9137个,将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失地农民纳入就业援助的范围,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69万人。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8.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两后生”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26万人,“千企万人”就业工程共实现就业12.65万人。2014年5月,毕节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城市”。
  坚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保险工作。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提高参保率。依法征缴社会保险费,统筹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100%。建立了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一并征缴以及“老五险”一单征缴的机制。全面开展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3万人,共征收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16.62亿元。将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以及国有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积极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社保关系转移、多种付费方式改革,职工医疗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和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即时结算率达100%,门诊特殊疾病即时结算率超过90%。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全市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和内控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稽核,累计追回社会保险基金6.46万元,清理收回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9129万元。
  2011年,全市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80.53万人,比2010年增加223万人,参保率达92.8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42万人,比2010年增加4.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5.6万人,比2010年增加3.57万人。
  坚持加强劳动维权力度,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建设,加大对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拖欠工资刑事案件移送等监察法规制度和多部门综合治理机制,及时查处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认真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巩固大中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积极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市已建立10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251个区域性调解组织。
  三年来,全市累计追讨农民工工资5.5亿元;督促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4.6万份,审查用人单位规章4006件,纠正违法规章1424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3110件,当期结案率100%;完成市直企业劳动用工备案10664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665件,按期结案率100%。
  卫生事业:加速驶入健康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三年来,毕节市卫生系统紧紧抓住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和国发〔2012〕2号、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所带来的良好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进入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国民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人均期望寿命逐步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2.10/10万下降至2013年的24.84/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9.16‰下降到2013年的7.5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0年的11.71‰下降到2013年的10.7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05‰,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大疾病防控取得突出成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切实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整体能力位居全省市级前列,是全省第一家成功分离出流感病毒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为317.23/10万,低于全省平均发病率560/10万的水平,比2011年明显下降。近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完成地氟病防治改良炉灶126万户,覆盖全市98%的病区群众,基本遏制燃煤污染型中毒危害。
  血液安全防线更加牢固。2004年以来,我市连续10年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2009年至今,毕节已两次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表彰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每两年评选一次);从未发生过任何重大血液技术和责任事故。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整合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统一、待遇一致。2012年我市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统一、待遇一致;2013年取消了住院报销的封顶线,率先在全省开展大病保险试点;全市参合率从2011年的98.90%提高到2014年的99.70%。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网上采购总金额位居全省第一。2011年1月,全市各县(区)的255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2011年12月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2013年底,全市累计采购金额6.95亿元,占全省的20%,位居全省第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任务。2011年6月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正式启动后,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开展辖区内培训,及早启动档案录入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建立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607.81万人,建档率达92.86%,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大方作为全省12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县,围绕取消“以药补医”关键环节,有序推进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等综合改革。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我市一直坚持深入贯彻鼓励扶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改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在医保政策上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目前,全市一级以上民营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超过250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40%以上。纳雍新立医院于2011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评审的民营二级甲等医院。
  

[1楼] 网友老王,于2014/7/10 20:23:49发表:
发展不错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