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为民生项目保驾护航——毕节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纪实
为民生项目保驾护航
——毕节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纪实
作者:本刊记者 黄忠贵  发布日期:2014/6/23 阅读次数:
七星关区碧海街道办事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收集违纪违法线索。
  2013年5月,毕节试验区在全国率先探索乡镇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整合县区纪工委监察分局力量,以乡镇为单元设立了256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特派组设立以来,共独立查办案件425件,实施问责341人,按规定程序给予党政处分254人,移送司法机关18人,涉案金额370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3年12月25日至26日,省纪委监察厅在我市召开毕节民生项目监督工作观摩交流座谈会,总结推广毕节市创新纪检监察运行机制、建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做法和经验。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在赢得全市老百姓普遍赞誉的同时,也成为了毕节试验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道靓丽风景。
  探索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新机制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对民生领域政策、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案件呈易发多发态势。数据显示,仅2012年,毕节市就有168个村212名村“两委”干部涉及违纪,违纪违法案件数、涉案人数均较上年有不低于10%的上升。
  如何把各类民生项目资金悉数用在刀刃上,确保中央、省、市政策支持及各类项目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充分发挥乡镇纪检监察机构作用,以纪督政、以纪促政,对基层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进行及时制止、纠正、查处,成为摆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毕节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市县同步、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紧密统管”的思路,坚持先行先试,着力改革创新,勇于破题入轨,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筑牢监督、制度保障平台,决定以民生项目监督为载体,在乡镇设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
  2013年5月底,以乡镇为单元设立的256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全部挂牌运行。自此,一个以纪委机关为龙头、市各纪工委、县区纪委及县区派出纪工委为支撑的“1+X”模式,构筑起了毕节市纪检监督系统的科学框架。一个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犹如一把把高悬于基层党员干部头顶的达摩利克斯之剑,时时警醒着他们。
  “现在,我的手机已经成为‘民生热线’了,我接到的电话,80%以上都是群众反映诉求的,有要低保的、有要房子住的、有举报村干部贪污的……”大方县东关乡纪委书记、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副组长罗忠伦说。
  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直通群众,通过将每个成员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工作职责印制成一张连心卡发放到千家万户,群众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特派组。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设立以来,共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6461件。
  2013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对我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省委书记赵克志也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特派组在促进民生政策落实、规范民生项目实施、确保民生资金安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织牢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笼子
  如何强化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如何看管好民生项目资金,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围绕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统管工作,形成了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纪检监察派出机构、乡镇特派组“三位一体”运作模式,进一步织牢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笼子。
  在工作开展中,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厘清工作职责,突出纪检监察工作主业,强化对民生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有力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
  “田兴福被拿下了!田兴福被拿下了!”在织金县普翁乡(现三甲街道办事处)新峰村,村民们在得知田兴福被免去职务并受到立案调查时,兴奋地奔走相告。
  田兴福何许人也,村民为何会如此兴奋于田兴福的“被拿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原来,田兴福就是新峰村的村支书。既为村支书,就理应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然而,自担任新峰村村支书以来,田兴福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出卖集体土地、虚列危改对象、克扣农户危房改造补助款、变卖全村水源……攒下了10多万元的“灰色收入”。除此之外,田兴福还存在着砍伐盗卖集体山林、欺压百姓等问题。
  田兴福的种种恶劣行径,彻底破坏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2013年,听说乡里设立了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村民联名信访举报田兴福。接到举报后,特派组立即给三甲街道办事处下督办函,进而整合其他3个特派组力量开展调查,核实田兴福确实存在侵吞集体资金、骗取国家危房改造补助款等违纪违法现象,随即建议撤销田兴福村支书职务,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几个月后,田兴福被顺利拿下,村民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没想到特派组这么厉害!如果不是他们,村里人不知道还要再忍受田兴福多少年的欺压!”如今说起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村民还是赞不绝口。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已经成为广大老百姓心目中公平和正义的化身。
  “长期以来,因受管理体制的束缚,我们监督主体意识缺失,机构和人员有名无实,从而陷入了双重身份的尴尬,工作开展起来顾虑重重。”织金县第五纪工委监察分局书记张曰祥告诉记者。
  翻开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的历史,不难发现,以前,乡镇纪委书记对纪检督察工作没多大的掌控权和话语权,难以进行大胆监督,且乡镇纪委书记一般都分管着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其他工作,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乡镇纪委名义上是一套班子,但基本都为兼职,工作上有名无实,怕得罪下属,怕得罪领导,怕影响仕途,因此陷入了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愿监督的境地,乡镇纪检监察组织没有独立发挥职能作用。
  “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成立以后,我们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不但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还让我们能够广泛地收集违纪违法线索,及时查处案件。”说起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种种好处,张曰祥如数家珍。
  自从查处了几桩基层干部的案件后,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公信力大大提升。如今,小到一两袋水泥的发放,大到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老百姓与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毕节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设立,初步确立了“乡镇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由双重管理向垂直管理为主转变、工作重点由常规领域向民生领域为主转变、监督方式由内部监督向外部监督为主转变”的改革方向,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监督格局,创新了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打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全市一批涉及基层领导干部的案件,就是毕节市在设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之后,由特派组一一查办的,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杨宏杰贪污一案。2005年,任黔西县林泉镇副镇长、分管该镇计划生育工作的杨宏杰在人口计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中被一票否决后就一直任该镇副科级干部。在他心里,升迁已经无望,于是就想搞点“额外收入”。
  2009年至2012年,作为该镇卫星村包村干部,杨宏杰与该村村支书马永元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暗箱操作,虚报该村肖某、陈某、吴某等农村危房改造名单,并由马永元先后将上述农户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共计4万元从该镇财政所签字领出后与杨宏杰私分,其中杨宏杰分得赃款3.25万元,马永元分得赃款7500元。第一次得手后,两人一发不可收拾。2010年至2012年,他们又虚报套取生态文明家园工程款12.3万余元。
  令杨宏杰和马永元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伸向“危改款”的黑手一举被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斩断:2013年7月18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在例行巡查中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进行调查,在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收集了两人大量的违纪违法线索,仅用一周时间,就将此案查结,将杨宏杰移送至司法机关。
  “案件查办过程中,我们通过有效整合县纪工委监督分局和其他几个乡镇特派组力量,彻底打破了以往乡镇纪委办案不力的局面,显示出了特派组超强的办案能力!”黔西县第二纪工委书记、民生项目监督林泉镇特派组组长王彦说。
  一年多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4.1万人次、交叉巡查4462人次、交叉办案203件,涉及项目5933个,化解矛盾纠纷5317件,使群众上访人数同比下降74%。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在为全市民生项目全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市大胆探索试验、勇于改革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