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 卫生健康 >> 从贫困到富裕的绿色崛起之路——大方县星宿乡建设生态、和谐、富裕之乡纪实
从贫困到富裕的绿色崛起之路
——大方县星宿乡建设生态、和谐、富裕之乡纪实
作者:本刊记者 李金贵  发布日期:2014/6/5 阅读次数:
把关怀铭记,奋发赶超。2011年4月12日,地委书记秦如培(前排中,现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到“四帮四促”联系点大方县星宿乡调研时与村民亲切座谈。
领导关怀,暖如春风。2013年1月20日,市委书记张吉勇(右二)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开俊(右一),市政协副主席、大方县委书记卢林(右三,现任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的陪同下,到大方县星宿乡老年公寓看望慰问老年人。
具有新西兰风情的大方县星宿乡崔舒坝牧场
  从毕节市七星关城区出发,在杭瑞高速公路上行驶约40分钟,到百里杜鹃收费站出口下高速,再沿着绿水青山环抱的沥青路走上12公里左右的路程,你会看到轻雾萦绕着苍绿群山,你会醉心于天然氧吧带来的舒畅……
  一座座白墙、青瓦的民居若隐若现,错落有致;一条条绿树掩映的硬化水泥路把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走出村庄,沿着绿草间蜿蜒的旅游公路,你可以饱览油杉河风景区崔舒坝草原的绝美风景,也能够一睹极具新西兰风格的高原牧场风光,牧牛仰起头回味着草香,你听着溪水叮咚,草原在你眼中是一道风景,你也成为草原上的一道风景。
  到这里,我想告诉你,其实你不是在一幅画中,你是在绿色生态星宿、富裕和谐星宿。
  到这里,我想告诉你,其实你是在一幅画中,你是在星宿的一幅水墨山水画中,星宿人民紧紧握着一支叫绿色发展的画笔,抹去贫穷的历史,绘就了一幅幸福小康的壮丽图景。
  5月22日,记者走进大方县星宿乡,一幅绿色发展促进扶贫开发、实现减贫摘帽绿色崛起的生动画卷徐徐展现……
  心怀感恩狠抓发展
  民生改善换新颜

  2013年以前,星宿乡是贵州省100个、毕节市20个、大方县4个一类贫困乡之一。因为交通闭塞,生活贫困,在星宿乡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提起火干坝,人人都害怕。洋芋荞子当主粮,杀个年猪像鹅大。一年四季不见油,男人媳妇娶不上。姑娘匆忙往外嫁,何年何月才出头。”
  2010年12月,星宿乡拉开了扶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底,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与倾力帮扶下,星宿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73元,星宿乡党委、政府带领星宿人民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富裕和谐的发展之路,摘掉了星宿乡一类贫困乡的“帽子”。
  借用星宿乡党委书记吴亮的话来说:“星宿乡的发展凝聚着时任地委书记秦如培(现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以及市委书记张吉勇的倾力关怀与帮扶,也离不开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大方县委书记卢林(现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和现任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的关心与支持。星宿乡实现减贫摘帽,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倾力帮扶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心血的结晶。星宿乡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心怀感恩之情,立奋斗之志,牢记嘱托苦干实干,才换得今天来之不易的发展硕果。”
  星宿乡地广人稀,人居分散。村与村之间相隔较远,户与户稀稀落落地散落各处。2011年以前,星宿乡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长百路(大方县长石镇至百纳乡)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砂石路,全乡境内没有一条硬化路,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全是泥巴路,人们出行极为不便,过着人背马驮的日子。整个星宿乡的大部分群众住的是土坯房,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在星宿乡松树村担任了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曹端贵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提起大海坝,人人都害怕。穿起水鞋去赶场,泥巴糊齐胯。摩托轮子淹半截,汽车轮子动两下。”回忆起修建松树村通往乡政府的4公里左右的山路,曹端贵感慨万千:“这条路,我修了20年都没有修通。”他的左肩就是因为修路受伤后至今活动不便,“我用肩膀去推一个大约好几吨重的石头,结果石头翻了,就把我的左肩压脱臼了。”曹端贵回忆说。
  松树村成为星宿乡贫困落后的一个缩影。改善严重落后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和条件,成为老百姓心中热切的期盼,也成为摆在星宿乡党委、政府面前的迫切问题。
  2011年起,星宿乡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倾力帮扶下,全面实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战略,紧紧围绕以改善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两硬化•美丽乡村”建设等惠民工程,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迎来了“穿起花鞋去赶场,水鞋丢在床底下”的幸福生活。
  沿着一条条硬化的通村路、串户路进村入户,村民们美丽的黔西北民居像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珠子被串了起来,路旁绿树成荫,蜿蜒小路、绿树、黔西北民居、村民家的小花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
  来到村民王兴云家,77岁的他和老伴梁忠先坐在自家的院子里。身后是二老的小楼房,墙上还挂着“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牌子,牌子上清楚地写着: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姓名:王兴云(低保户),家庭人口:2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404元,贫困的主要原因:年老体弱;帮扶目标:2012年人均纯收入在上年基础上增收1200元……帮扶措施情况:低保补助、养鸡8只、土地流转补助及慰问物资;最后一项写明了帮扶责任人。
  “我的房子是政府修建的,现在我们享受着农村低保,还有各级领导来看望我们,日子好过了,这些全靠共产党,全靠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梁忠先说。
  在老支书曹端贵家,记者与他谈起现在的生活,曹端贵激动地说:“这些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各级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扶,没有这些关怀与帮扶,星宿老百姓也过不上现在的幸福日子。”
  曹端贵说,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有“五子登科”,星宿乡也有“五子登科”,即“砖房戴帽子、路边栽果子、墙壁挂牌子、上级政府出票子、乡级政府动脑子”,星宿乡的“五子登科”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其减贫摘帽的艰辛之路。
  星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璟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星宿老百姓树立起了战胜贫困、脱贫致富的信心与斗志,整个星宿乡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老百姓收入等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发展,全乡实现了减贫摘帽。然而,如何保住脱贫成果,让星宿乡人民真正实现小康,就是要立足星宿乡实际,把星宿乡的生态环境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不断提高发展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向绿水青山要效益
  产业扶贫奔小康

  在位于星宿乡境内的油杉河风景区崔舒坝大草原上,星宿乡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区内,100多头英国短角肉牛尽情地享受着星宿乡高原草场鲜嫩的草食。流连着大草原新西兰风情牧草的风光,走进松树村深山组佳佳生态食品厂,记者看到20多个村民正在加工竹笋、蕨菜等特色食品。村民吴维琴一边熟练地做着手中的活,一边和记者谈话:“在这个厂里,一个月能够拿到2000元钱的工资,活儿不累,家门口赚钱,很好呢。”
  佳佳生态食品厂的老板正是松树村深山组的返乡农民工张鹏和妻子黄艳。黄艳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厂注册了“深山老箐”商标,并获得了国家食品安全生产许可QS认证,目前一年的纯收入在300万元左右,加工的竹笋和蕨菜主要销往昆明、贵阳等地。“我们加工的原材料竹笋和蕨菜,都是周边的老百姓在山上采摘的野生竹笋和蕨菜,周边村寨的村民把采摘的野生竹笋和蕨菜卖给加工厂,一斤两块八到三块钱左右,村民们一天可以赚到100多块钱,这些都是得益于星宿乡的绿水青山。”黄艳说。
  外出打工16年的村民王万军2007年回到星宿乡创业,并担任云峰村党支部书记。回到星宿乡后,王万军搞起了中药材种植,种植了600亩左右的天麻,同时还种有金银花、枸杞子等中药材,一年收入在80万元左右,并带动村里面20多户农户种植天麻,每户年收入在四五万元间。“回来以后,手里没有多少资金,于是上山搭了个窝棚种植天麻,一住就是7年。多年的种植经历,让我找到了如何带领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那就是要向星宿乡的绿水青山要效益,把星宿乡的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带领村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王万军说。
  在星宿乡,像张鹏、黄艳、王万军这样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搞生态种养殖业的创业者,还有做腊肉制品的村民顾德荣、养鸡的大学生曾正品、养牛的村民黄宏等。走进顾德荣的腊肉制品厂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外出务工看异地发展特快,返乡创业为家园致富带头。
  在松树村有砖厂、彩瓦厂、养鸡场、养牛场、腊肉制品厂等,昔日出行艰难的松树村通过走产业扶贫之路,厂房林立,成为了村民们创业致富的乐园。
  “包谷像牛角,洋芋石头重。门口开工厂,鼓了腰包富了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不仅调出了小老板和致富能手,还让老百姓粮食增收了,腰包鼓了。
  “向绿水青山要效益,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断建强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带动等措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星宿乡的脱贫致富。”吴亮告诉记者。星宿乡127.47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覆盖率达71.8%,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就是星宿乡最宝贵的财富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打造绿色生态星宿
  向富裕和谐美丽进发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原则,把荒山变绿岭,让绿岭成银行。从绿色发展,到生态经济,再到减贫摘帽的绿色崛起,正是星宿乡的科学发展思路。星宿乡党委、政府坚持走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依托星宿乡的绿水青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中药材,变资源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这些就是推动星宿乡发展的新的绿色引擎。守住绿水青山,向绿水青山要效益,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就是最大的政绩。
  在今后的发展中,星宿乡将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15日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总的抓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对扶贫攻坚的要求不动摇,实施好生态、富裕、和谐三大建设战略。
  建设生态星宿。立足星宿乡生态资源,守住星宿乡绿水青山,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发展,实施好“五个一万”工程,即一万五千亩方竹、一万亩漆树、一万亩核桃、一万亩中药材、一万亩生态畜牧草场示范建设,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以油杉河风景区为依托,围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建设好星宿乡旅游景观型示范小城镇。
  建设和谐星宿。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解民忧、化民怨、帮民困,建立乡、村、组三级联动互动机制,用1-2年的时间实现零上访。
  建设富裕星宿。大力推进精准化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工作,不断加快民生改善。在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帮扶的同时,星宿乡将进一步实施好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两硬化•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进一步实施好学校附属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电力、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生态移民工程,走绿色生态、旅游兴乡的发展道路,把星宿乡打造成“爽爽的星宿、避暑的天堂”,为星宿乡到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