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 卫生健康 >> 让“逸夫精神”美丽绽放毕节试验区——探访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毕节试验区的慈善援助
让“逸夫精神”美丽绽放毕节试验区
——探访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毕节试验区的慈善援助
作者:本刊记者 宋 霞  发布日期:2014/2/7 阅读次数:
毕节实验学校逸夫教学楼
  在我们青春年少的记忆里、在我们午夜梦回的校园里总有一座“逸夫楼”,它伴随我们走过了难忘的岁月,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走向了广阔的天地、走向了辉煌的人生,关于它的故事总会留存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因为“逸夫楼”,中国更多的人知道了“邵逸夫”这个名字。
  爱撒神州 誉满天下
  1月7日,香港影视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这个消息让无数中国人悲痛不已,人们以各种形式悼念这位世纪老人的离去,表达对他的哀思。这位世纪老人叱咤影视行业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影视王国,培育了许多演艺人才,成就了事业的巅峰。在慈善的道路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医院遍布神州大地。邵逸夫先生成为了无数人精神追求上的巨人。“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道德标杆”,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连年向内地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捐赠金额近47.5亿港币,建设各类项目超过6000个。
  自然,毕节试验区也获得过邵逸夫先生的捐助。从1992年至今,邵逸夫先生累计向毕节试验区捐款超过900万元,资助教育项目20多个,其中包括:1992年,捐赠80万元帮助黔西一中修建教学楼,该项目于1993年竣工;1994年捐赠90万元帮助修建金沙县逸夫中学,该项目于1995年竣工;1996年,捐赠50万元帮助修建毕节实验学校,该项目于1997年竣工;2002年,捐赠80万元为毕节二中修建教学楼,该项目于2003年12月竣工;2007年,捐赠120万元帮助七星关区海子街中学修建教学楼,该项目于2008年12月竣工……
  20多年来,邵逸夫先生的爱心遍布毕节试验区土地,点燃了莘莘学子的梦想和希望,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之路。邵逸夫先生关心教育、热爱教育的慈善情怀,试验区人民永远铭记于心,并将它作为发展山区教育、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的精神动力。
  爱驻心间 照亮人生
  1月15日,记者来到毕节实验学校,采访了该校的负责人赵明德以及该校四年级三班班主任常艳和她班里的两名学生穆佳悦、徐若曼。
  毕节实验学校也叫毕节逸夫学校,这所学校1996年由邵逸夫先生的捐助修建而成立。10余载的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该校教职工从14人发展到121人,学生从200人发展到3624人,这些数字的增长凝聚着全校师生的辛勤付出和汗水。从2004年起,在七星关区小学毕业文化素质综合测试中,该校连续7年名列第一;除此之外,该校还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毕节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我从学校成立时就来到这所学校,10多年过去了,看到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生,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始终不忘饮水思源,每一届学生入学的时候我都会向他们讲述学校的历史,告诉他们是因为香港一位叫邵逸夫先生的慈善家的捐助,我们今天才能坐在这个宽敞的教室里学习知识。”赵明德告诉记者。
  对于邵逸夫先生的逝世,赵明德神情凝重地说:“听闻邵逸夫先生去世,我感到非常悲痛。1996年,邵逸夫先生的捐赠可谓雪中送炭,由于他的捐赠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建起了当时全市最漂亮的教学楼,解决了失学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多年来,在逸夫教学楼里,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汲取了知识的养分、提升了品德的修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又一个学生从逸夫教学楼出发,走向了广阔的天地、走向了辉煌的人生。我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加被邵逸夫先生的慈善情怀所折服和感动。邵逸夫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关心教育、热爱教育的精神将激励和鞭策着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校管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常艳是建校时来到这所学校的教师,那时她18岁,如今她已经是这所学校的骨干教师。在这里,常艳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精力,有她许多美好的记忆。“当时,刚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很远就能看到逸夫教学楼很壮观地屹立在这山坡上,很漂亮!觉得能到这里来教书,是非常开心和幸福的!”常艳说。
  常艳感慨地说:“我在1月7日收到学生发给我的短信,短信写道:‘毕节实验学校捐建人邵逸夫先生1月7日上午7时逝世,享年107岁。’看到这条消息,我心里感到非常难过。我觉得正因为有了这么一幢逸夫教学楼才让我们当时的14位教职工以及200个学生聚在一起努力奋斗,学校才有了一天天的发展壮大,对于邵逸夫先生,我对他怀着感激和崇敬之情,所以我时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益于他人的人。”
  为了表达对邵逸夫先生的哀思,常艳告诉记者,这个假期,她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假期作业:每天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并且记录下来。“我认为悼念邵逸夫先生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慈善精神和内涵,所以这个假期我就给他们布置了这项特别的假期作业。我想让爱的种子扎根在孩子们心中,培养他们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怀。我想用这种形式来悼念邵逸夫先生更有意义吧!”常艳语重心长地说。常艳告诉记者,放假没多久,她就收到家长发来的短信,纷纷向她反映孩子的变化很大、懂得关心长辈了,他们都很感激常艳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在一旁的穆佳悦和记者聊了这个假期她做了哪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她想了想说:“我为外婆洗脸,推轮椅,为外婆倒水。我觉得邵逸夫爷爷很伟大,他虽然很富有,但是他没有把自己的钱完全留给自己的子女,而是捐出来,为许多小朋友建教学楼,我以后也要像邵逸夫爷爷一样,多帮助他人。”当记者问她帮助别人时希不希望受到表扬,她斩钉截铁地说:“能不能受到表扬不是重要的,只要能帮助人就行啦!”
  徐若曼告诉记者,这个假期她为妈妈捶背,还有折小桃心作为礼物送给妈妈。除此之外,她还辅导邻居家的小孩做作业。她回答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最后,徐若曼还告诉记者:“以后我还要帮妈妈做家务,比如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两位孩子们身上,记者发现当她们说起自己帮助他人、关心长辈时,语气和神情是那么地自豪和快乐。
  采访将结束时,赵明德感慨地说:“毕节实验学校是邵逸夫先生捐助的学校,我们作为这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把‘逸夫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这种精神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热爱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我们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下学期开学,我们将开展以‘学习邵逸夫精神’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虽然邵逸夫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是遍布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座座“逸夫楼”将永远屹立在天地间,成为无数中国人共同的记忆;“逸夫精神”始终扎根于毕节试验区人民的心中,继续激励和鞭策着山区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