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 卫生健康 >> 保河:文明新村展俏丽容颜
保河:文明新村展俏丽容颜
作者:本刊记者 陈泽劲  发布日期:2013/3/12 阅读次数:
  2011年7月,七星关区梨树镇保河村党支部被评为市“五好”基层党支部;2012年7月,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保河村党支部“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并对其表彰。曾经的省级二类贫困村保河,如今已向小康示范村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年前的2000多元提升到现在的5000多元,农民的幸福指数从“愁眉苦脸”转变到“喜笑颜开”。如此巨大的变化,得益于该村狠抓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发展中极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抓好党建助发展。
  文明新村发展蓝图清晰。保河村围绕“打造旅游观光农业、建设生态文明新村、创建毕节城区后花园”的目标,按照“一特、一业、一模式”(特色金秋梨种植、发展生态旅游业、白族民居改造模式)的发展思路,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村里特色产业勃兴,经济社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效果。
  村党支部通过“活”班子、“聚”人心、“立”制度、“建”场所、“育”新人等举措,以抓好党建工作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广泛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该村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一方面,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培训农村乡土人才460多人次,培养了大批致富带头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及“三问三解”活动的开展,保河村包村帮扶干部及村“两委”成员至少联系一名困难党员,在资金、产业、技术等方面扶持,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模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党员创业带富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党员带头发展、带动群众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该村的党员聂祥仲带头种植梨树20亩年收入6万多元,带动50户农户增收致富。村党支部看准形势,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多方增加农民的收入。
  保河村把人口、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同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把培育绿色产业作为发展村域经济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断发展壮大“保河梨子”产业,建立折耳根特色种植基地。在政府支持引导下,村党支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以金秋梨、黄花梨种植为主的梨子专业村。按每年200亩的速度,充分利用现有山地、水田,种植品质优良、市场畅销的优质梨树,改良现有老品种。2012年,全村100%的人家已种植了梨树,梨产量超过250万公斤,收入近650万元。充分发挥保河村的区位优势,梨树镇党委、政府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保河村群众自筹3万元,在保河村建折耳根基地300亩,覆盖群众99户450人,人均增收1500元。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村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小康之路。
  保河村地处毕节市城市建设规划核心地带,毗邻毕节经济开发区和黔西北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独特。村党支部寓生态建设于开发扶贫之中,把生态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该村计划种植葡萄100亩,种植樱桃、桃树等1000余株,种植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200亩,发展养殖基地5个,扩大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辐射范围,带动周围农户发展。同时,拟建一个集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白族山庄,依托“生态梨园”,发展农家乐20户,使乡村旅游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保河着力提升村容形象。结合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按规划位置、规划风格、规划面积修建、改建、扩建了141户白族民居和206户黔西北民居,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进行村庄绿化美化。保河村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是在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毕节白族自身的民族特点,“青砖黛瓦、粉墙画壁”,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形成富有艺术的美感,充分展示了保河的新气象。保河村“五园新村”的建设得到省、市、区的推广和借鉴,独具魅力的文明新村容颜俏丽。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