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五年拼搏铸就辉煌——《毕节试验区》杂志在宣传试验区建设中发展壮大纪实
五年拼搏 铸就辉煌
——《毕节试验区》杂志在宣传试验区建设中发展壮大纪实
作者:本刊记者 杨 超  发布日期:2012/9/21 阅读次数:
  在不凡的旅程中,她一路铿锵走来,在毕节试验区即将建立25周年之际,迎来了自己5岁的生日。她,就是与毕节试验区同名,为宣传毕节试验区发展建设应运而生的《毕节试验区》杂志。5年来,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克服工作任务重、人员编制少、办刊经费紧的困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激发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利用一切有利的工作条件,奋力拼搏,创先争优,使《毕节试验区》杂志影响力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在5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铸就新的辉煌。2010年和2012年,《毕节试验区》杂志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党刊”和“全国十佳党刊”的殊荣,并于2011年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内部党刊,在今年6月29日召开的毕节市创先争优总结表彰暨“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的创业精神和成绩受到了省委常委、时任市委书记秦如培同志的高度赞扬。

  以最高的标准追求最高的工作质量 保证《毕节试验区》杂志的高品质高水平
  《毕节试验区》杂志是中共毕节市委为加大毕节试验区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为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凝智聚力而创办的机关刊。2007年,临近毕节试验区建立20周年,如何加大对毕节试验区20年发展建设成就的宣传和经验总结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经过研究,地委(国函〔2011〕130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决定成立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创办《毕节试验区》(月刊)作为机关刊。同年7月,李霓同志作为主创人员投入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努力,9月,《毕节试验区》杂志正式创刊;10月,李霓同志被任命为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主编。
  成立杂志社创办《毕节试验区》,显示出市委对这份杂志所承担宣传任务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试验区决策层的远见卓识,因此《毕节试验区》杂志实现了高起点创刊。采用64页全彩印,以高水平的新闻策划和创意设计进行组稿、编排、制作。《毕节试验区》杂志一创刊,就以其设计大气、编排严谨、制作精美迅速吸引读者眼球,赢得读者的赞誉。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杂志社逐渐规范了采编工作,严把杂志的编辑制作关,以杂志的“零差错”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编校制度和差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的工作制度是《毕节试验区》高质量的基本保证,杂志创刊不久,就以其差错率低受到领导、读者、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赞扬。在2009年8月10日召开的贵州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年度管理工作会议上,《毕节试验区》杂志作为唯一一家市(地)级媒体在会上作了办刊经验交流发言。
  由于人手少,任务重,杂志社从主要领导到普通职工,许多同志都是一岗多责、一肩多职。在杂志社,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可能不是最强,但干事创业的热情绝对最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绝对最高。在杂志社,以最高的工作标准追求最高的工作质量已成为共识,工作时间白天不够,晚上继续,工作日不够,周末加班。5年来,杂志社记者遵守采访纪律最好:提前联系沟通、提前到场,事后核对事实,补充采访,采访不分白天黑夜、寒暑雨晴。5年来,杂志社干部职工工作高度自觉:从主要领导带头,许多同志都是上班时间提前到岗,下班后仍继续把手里的工作做完才离去;每个周末,几乎都有人在办公室坚持工作;早上六点过钟,发行的同志已经出发;节假日休息,采访的同志仍在路上……
  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保证了《毕节试验区》的高品质高水平,也使得《毕节试验区》影响力不断提升,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10年和2012年,《毕节试验区》杂志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党刊”和“全国十佳党刊”的殊荣,并于2011年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内部党刊。在今年6月29日召开的毕节市创先争优总结表彰暨“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的创业精神和成绩受到了省委常委、时任市委书记秦如培同志的高度赞扬。
  在《毕节试验区》的发展过程中,市委主要领导一直关注《毕节试验区》杂志的成长,充分肯定杂志对试验区建设的宣传成效。因工作需要,2010年,地委决定增加杂志社的人员编制数量,扩大《毕节试验区》的印量及赠阅范围,《毕节试验区》杂志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内,杂志社人员数量逐渐增加,建立起了自己的采编队伍,基本满足重大活动采访及重大会议宣传报道的需要。许多重要的国家领导人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省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到毕节的考察调研活动,杂志社都派出了记者随行采访,采写了较高质量的新闻稿件,拍摄了较高水平的新闻图片,许多新闻图片还被广泛采用于各种成果展、图片展及资料汇编。在2011年底及2012年初,毕节撤地设市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相继召开,组织好会议报道是对杂志社几年来人员队伍建设的一次检验,是对杂志社整体统筹调度能力和记者个人水平的综合考验。杂志社派出强大的记者阵容对会议进行采访报道,并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受到领导的高度赞扬,杂志社也被表彰为会务服务先进集体,一名同志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目前,杂志社已有包括高级记者(新闻系列正高职称)在内近20人的新闻采编队伍,是毕节市继报社、电视台之后的又一家主流媒体。同时,《毕节试验区》也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宣传毕节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成为提升毕节试验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立足宣传毕节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试验,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从全省挂末位置上升到稳居全省第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口控制成效显著,试验区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作为以宣传研究毕节试验区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毕节试验区》杂志,5年来始终坚持把新闻宣传的焦点对准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在66期杂志中(截至2012年8月),《毕节试验区》始终恪守党刊的责任,坚持弘扬主旋律,致力于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致力于宣传中央、省委的重要精神,致力于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致力于宣传以“同心”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各级各界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关心支持,致力于宣传试验区各条战线上改革发展的不懈努力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毕节试验区的亲切关怀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国家各部委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关心支持,为毕节试验区建设聚力鼓劲,为进一步扩大毕节试验区的影响争取各方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
  毕节试验区是各民主党派合力共建的试验区。20多年来,由中央统战部牵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大力参与并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委支持试验区建设。2009年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帮扶机制,设立了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提炼总结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2011年提出了“同心”思想,毕节试验区作为“同心”品牌的发源地,正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多党合作的示范区、践行“同心”思想的模范区。
  统一战线及各级各界对毕节试验区的帮扶是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巨大支持力量,对这些帮扶支持进行宣传报道,对于凝聚各方力量、鼓舞士气和热情建设毕节试验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创刊以来,《毕节试验区》以动态报道、典型报道、综述报道、专题报道、图片报道等多种形式,连续不断对统一战线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宣传,特别是今年4月编辑出刊的《毕节试验区•“同心”专辑》更是集中展示了统一战线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大力帮扶,得到了相关领导及读者的高度赞扬。
  ——大力报道试验区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围绕“三大主题”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试验区建设的伟大行动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试验区人民不畏艰难、奋力攀高的精神风貌,为试验区人民提振信心,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节面临着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相应的也就确定了试验区建设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20多年来,试验区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三大主题”进行着艰苦不懈的探索试验,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试验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毕节试验区正全面深化“三大主题”的改革试验,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试验区在西部地区超常规崛起。对于毕节试验区的改革试验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毕节试验区》杂志以大量的专题、深度报道、综合报道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宣传。其中2008年《毕节试验区•烟草增刊》、2011年《毕节试验区•“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特刊》、2011年《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专辑》、2012年《毕节试验区•“生态原茶、香溢乌蒙”万人品茗专辑》等,以特刊的形式对经济建设中的某一领域进行集中深入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受到领导、读者及行业人士的赞扬和好评。这些宣传报道展示了试验区人民不畏艰难、奋力攀高的精神风貌,为试验区人民提振信心,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力报道市委、市政府建设毕节试验区的重要规划部署和工作安排。
  作为市委机关刊,《毕节试验区》始终坚持贯彻市委的精神,全面展示市委、市政府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建设毕节试验区的规划蓝图、阶段性的工作部署和督促调度。这些体现在每一期《毕节试验区》杂志上。这些宣传报道随着《毕节试验区》杂志被传达到毕节城乡广大干部群众手中,并以其宣传集中、资料翔实、易于保存的特点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的有效便捷的载体。

  高效发行 《毕节试验区》宣传作用完美发挥
  发行(发送)工作是让刊物送达读者手中发挥宣传作用的重要一环,发行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刊物宣传作用的发挥。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成立之初,就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逐步探索有效发行(发送)的路子,使《毕节试验区》杂志能够送达更多的读者手中。在仅有2、3个人的情况下,都一直坚持对市直机关单位直接发送。
  2009年初,经过认真研究,杂志社决定组建宣传发行员队伍,在每个县(区)招聘一名下岗女工作为宣传发行员,负责《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宣传和发送。宣传发行员上岗后,全市各县县城均实现直接发送,极大缩短了邮局寄送的运行时间,使各县几大班子领导及机关单位能及时阅读到《毕节试验区》杂志,保证了党的声音通过《毕节试验区》这个载体得到及时传达。
  2010年初,市委决定增加《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印量,要求杂志社创新工作,扩大赠阅范围,使之能覆盖全市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和各乡镇、村(社区)以及离退休同志。根据新的工作需要,杂志社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发行工作模式,成立宣传发行工作站,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资金购买了1辆小货车用于发行工作,进一步缩短了杂志发送周期,还将通往各县沿线的近80个乡镇纳入直发范围。同时坚持对读者进行电话回访,确认杂志的送达情况,收集读者的建议、意见,形成了“邮发直发相结合、抽查回访不间断”的发行工作新模式。
  杂志社还不断完善和优化发行网络,通过大量工作与全市各县区邮政报刊亭协作,建立报刊亭赠阅网络,读者可以在报刊亭取阅《毕节试验区》杂志;制作报刊架放置于全市各县(区)部分银行营业网点、车站、宾馆酒店、政务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场所,摆放《毕节试验区》杂志,方便前来办事或过往的人取阅。
  发行效率的提高和有效发行的增加,确保了《毕节试验区》杂志作为党刊新闻舆论主阵地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扬媒体社会责任 促进《毕节试验区》全面发展
  在办好《毕节试验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信息传播作用和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杂志社还高扬媒体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展和举行各种活动,锻炼人员队伍,促进《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全面发展。
  2009年,杂志社决定组建宣传发行员队伍,扩大《毕节试验区》的直接投送范围。在招聘宣传发行员时,杂志社针对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下岗人员增多,下岗女工尤为困难的情况,积极与各县妇联组织联系,优先聘用下岗女工,在为党委、政府分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贫困弱势群体和老年人群众一直是杂志社关注的重点。几年来,杂志社一直坚持在春节深入社区慰问困难群众和老年人,为他们送去关爱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2010年初,杂志社与地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毕节市城管局联合开展“关爱老人”行动。2月2日,在毕节市(今七星关区)市西办事处举行了启动仪式,在之后的一个月中,杂志社的干部职工到街道、社区、公园、超市及公交车上发放倡议书,倡议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随后,根据市委要求,在市县离退休干部工作局、老年大学等的支持下,《毕节试验区》扩大了对老年人群体的赠阅范围,为丰富老年人群体的精神生活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2011年1月18日下午,在银装素裹天寒地冻中,毕节试验区杂志社领导及工作人员来到居住于毕节城区的几位老年人家中,在寒冬里为他们送来了温暖,带来了新春的祝福。这是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在阿里木精神的感召下开展的一项关爱老人的爱心行动。慰问中,杂志社除了为老人们带来慰问物品,还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祝他们身体健康、新春愉快。2011年12月21日,凛冽的寒风中,在主编李霓的带领下,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工作人员带着慰问物资,前往七星关区观音桥办事处塘房村,将捐助抗旱救灾款项购买来的60袋大米分发给该村60户困难群众(大多数为苗族同胞,其中还有胡锦涛同志非常关心的“杨八郎”),为他们带来了新春的温暖。
  开展毕节试验区百名模范事迹巡回报告活动。2011年9月19日至26日,由中共毕节地委主办,毕节地委宣传部和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共同承办的毕节试验区百名模范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全市各县(区)相关乡镇隆重举行。这次活动是市委安排部署的“做毕节试验区人、为试验区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了开展好巡回报告活动,杂志社做了大量的组织准备工作。在8天时间里,巡回报告团副团长、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主编李霓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讲师团团长黄中华分别带领巡回报告团深入到各县(区)开展巡回报告。巡回报告会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各县(区)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积极学习试验区百名模范的精神,为毕节试验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巡回报告会还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大量关注,在活动过程中,许多网络媒体纷纷报道了活动的开展情况。这次活动的开展,锻炼了杂志社人员队伍,扩大了《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影响力,展示了毕节试验区杂志社除了能办好刊物外,还能圆满完成市委交办的重大任务。
  开展“同心”文化“五进”活动,助推精神高地建设。“五进”活动就是以《毕节试验区》作为宣传试验区面临的历史机遇和“同心”文化的载体,把杂志送进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通过《毕节试验区》了解到试验区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了解到发源于毕节试验区的“同心”品牌和“同心”文化。同时,《毕节试验区》通过全市城乡报刊亭向广大读者免费赠阅。今年以来,杂志社还与毕节市卫生学校开展《毕节试验区》进校园试点,做到《毕节试验区》杂志在该校班级全覆盖。今年3月起,结合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及学习雷锋活动的开展,杂志社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带着《毕节试验区》杂志走进社区,与社区困难老人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又传播先进文化,振奋精神。通过“五进”活动的开展,使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连同试验区精神、“同心”文化一起为更多的群众知晓和认识了解。通过“学雷锋•走转改•构筑精神高地”媒体行动的开展,使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媒体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进一步坚定了传播先进文化、构筑精神高地的责任意识,为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亮点迭出 《毕节试验区》影响力逐年扩大
  在短短的5年中,由于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杂志社领导的开拓奋进,有全社干部职工的戮力同心,杂志社工作亮点迭出,《毕节试验区》的影响力也在显著提升。
  ——10位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为《毕节试验区》杂志题词。
  2009年9月,在《毕节试验区》创刊2周年之际,根据市委的安排,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为《毕节试验区》杂志题词纪念。杂志社经过许多艰难的联系,最后邀请到周铁农、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万钢、韩启德、林文漪、厉无畏、陈宗兴10位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为《毕节试验区》杂志题词祝贺。10位国家领导人为一份市级刊物题词,这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这不仅是对杂志社的巨大鼓励,更是借助《毕节试验区》这个平台对“同心”思想的生动实践。
  ——办刊质量逐年提高,发行数量不断增加,办刊经验和成绩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5年间,《毕节试验区》杂志先后获得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全国优秀党刊”、“全国十佳党刊”的殊荣。
  自创刊起,《毕节试验区》杂志就坚持全彩印高起点办刊,以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编排大气、制作精美迅速赢得了领导、读者及业内人士的好评。5年的发展中,随着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成熟,杂志稿件采写及杂志编排制作水平的不断上升,质量逐年提高,逐渐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信赖,已拥有较为固定的读者群。同时,随着市委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和杂志社创新工作,《毕节试验区》发行量不断增加,赠阅范围逐步扩大,发行网络日趋完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内部党刊。
  《毕节试验区》的办刊经验和成绩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肯定,在全国内部党刊界也倍受瞩目。在2009年8月10日召开的贵州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年度管理工作会议上,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的办刊质量及发行(发送)创新得到了省新闻出版局的赞扬,《毕节试验区》作为10家交流发言刊物中唯一的市(地)级媒体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2010年6月,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第六届年会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毕节试验区》杂志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办刊赢得了来自全国76座城市的党刊人士一致好评,第一次参会就获评“全国优秀党刊”,成为该项荣誉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家。在与100多家城市党刊的交流中,《毕节试验区》的办刊思路和理念起到了引领作用,许多内刊借鉴了《毕节试验区》的开放办刊、社会办刊理念,在编排技术处理上也大量借鉴。2012年8月下旬,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第八届年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毕节试验区》杂志更以在内刊界的引领作用获得与会人士的赞扬,获评“全国十佳党刊”。今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的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秘书长会议上,毕节试验区杂志社被增补为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秘书长单位,杂志社主编李霓被增选为副秘书长。为了对《毕节试验区》的办刊机制、经验进行总结,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组委会决定2013年的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秘书长会议在毕节举行。
  ——宣传毕节试验区成绩突出。
  《毕节试验区》杂志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宣传毕节试验区建设。由于《毕节试验区》直接寄送到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及北京、深圳、广州、上海、苏州、重庆等城市,省四大班子领导、省直各部门,因此,《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外宣特点非常突出,作用非常重要。5年来,《毕节试验区》充分发挥特点和优势,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宣传毕节试验区,为提高毕节试验区知名度、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毕节试验区•烟草增刊》(2008年)、《毕节试验区•“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特刊》(2011年)、《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专辑》(2011年)、《毕节试验区•“生态原茶、香溢乌蒙”万人品茗专辑》(2012年)、《毕节试验区•“同心”专辑》(2012年)更是对试验区某一领域工作的集中全面展示,具有极好的宣传效果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毕节试验区》2011年第7期“特别策划”栏目中以独到的创意策划了一个专题,展示了胡锦涛同志对毕节试验区的深切关爱。《毕节试验区》杂志寻找到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深入毕节考察调研中曾陪同的基层领导、干部及随行记者,在毕节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因工作关系曾经接触过胡锦涛同志的一些老领导,通过他们的回忆再现了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毕节试验区以及关心毕节试验区发展建设的点点滴滴。这一桩桩往事生动具体、感人至深,从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毕节试验区建立前后的一些情况,而且深深感受到了胡锦涛同志那种深入实际、艰苦朴素、扎实苦干、爱民亲民的工作作风和崇高品质。这组报道在建党90周年之际推出,与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紧密结合,体现出创意的精巧与深邃,赢得了领导、专家及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宣传和普及毕节试验区知识,方便各种不同读者的需求,《毕节试验区》杂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各种资料,在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上编辑整理《毕节试验区基本知识辑录》(以下简称《知识辑录》),刊载于2011年第6期上。《知识辑录》以问答的形式,按时段和内容分四个部分,涉及毕节试验区建立及建设的相关情况,资料全面、简洁,共2.8万余字。《知识辑录》在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主办网站“试验区之窗”发出后,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发展门户网”等全国性的大型网站全文转载,点击率不断攀升,对提高毕节试验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未来展望 《毕节试验区》宣传作用将会更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发展为主题的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发展是人类最为自觉的行为,任何远离发展主题的行为——哪怕只是一小点的偏离——都将为时代所抛弃。
  毕节试验区是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试验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三大主题”为核心试验内容的试验区。在毕节试验区应该体现发展的主题,而且是科学发展的主题。随着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试验区建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在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同时,试验成果的总结和试验经验的宣传会更为重要。如果说改革试验成果惠及的是试验区800多万人民,那么试验成果的总结和试验经验的宣传,惠及的将是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人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宣传毕节试验区为己任的《毕节试验区》杂志,其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具有的意义无疑更为重大,这也给试验区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以巨大的工作动力和精神支持,给《毕节试验区》杂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地发挥《毕节试验区》杂志宣传推介毕节试验区,为毕节试验区建设凝智聚力、提供舆论支持的作用,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将继续发挥新闻媒体舆论主阵地作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各级各界对试验区建设的关怀关注和支持帮助,宣传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新阶段奋力实现后发赶超、在西部超常规崛起的坚强决心、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为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继续增强《毕节试验区》杂志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发行网络,提高发行效率,使《毕节试验区》更好地发挥党刊的新闻宣传职责;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质量,为《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发展和更好地发挥区域性主流媒体作用打下坚实基础。继续推动公开刊号申请工作,使《毕节试验区》早日实现公开发行,更有效地发挥宣传推介作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