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一份注定要承担使命的杂志
一份注定要承担使命的杂志
作者:刘援朝  发布日期:2012/9/21 阅读次数:
  有的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承担重要使命;有的刊物从创刊的那一刻起,也注定要承担重要使命——《毕节试验区》杂志就是如此。
  《毕节试验区》从创刊的那一刻起,就承担了“研究毕节试验区的经验,宣传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建设成就”这一重要使命。
  试验区建立之前,毕节地区可谓极贫极穷。1987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仅17.8亿元,财政收入1.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元,人均粮食不足180公斤,贫困人口31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53.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元; 森林覆盖率仅为8.53%,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公路里程仅5760公里。全区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其产值只有6.9亿元。
  针对毕节地区严峻的现实,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眼光的重大创举,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毕节地区进行试验,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2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并重,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2011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37.4亿元,比1987年增长41.43倍;财政收入181.7亿元,增长92.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增长22.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2元,增长23.14倍;贫困人口减少到31.84万;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0.03%;公路里程增加到2.18万公里,实现了县县乡乡通油路。全区工业产值增加到500亿元,增长71倍。
  毕节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这“三大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义,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毕节试验区又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其影响远远超出毕节甚至贵州这一狭小的区域,而具有跨区域、跨时代的巨大价值,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毕节试验区的经验,对于贵州省乃至西部贫困地区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计生委、国家林业局等都把毕节试验区作为试点进行探索与示范。
  毕节试验区的经验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凸显了《毕节试验区》杂志肩负的重要使命。担子越重,越显出承担者的能力。创刊5年来,《毕节试验区》严格遵循“研究毕节试验区的经验,宣传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建设成就”的办刊宗旨,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创新,刊物内容严肃而不刻板;形式新颖多姿、生动活泼而不流俗;文风端正而无“八股”腔调。《毕节试验区》杂志可谓不辱使命,不仅成功地向全省、全国宣传了试验区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提升了毕节乃至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该刊已成为广受读者欢迎的刊物,目前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内部党刊,在2010年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上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刊”,最近又荣获“全国十佳党刊”,可喜可贺!
  值此《毕节试验区》创刊5周年之际,谨祝生日快乐!并祝刊物顺风满帆,一路高歌!(作者系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原党组书记、局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