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深入社区接受洗礼
深入社区 接受洗礼
作者:本刊记者 黄忠贵  发布日期:2012/9/21 阅读次数:
用关爱驱赶孤独
  9月6日下午,带着两本新出的《毕节试验区》杂志,我和杂志社副主编杨超一起去社区,看望空巢老人。
记得在这项活动开始之初,李主编在作动员讲话时就说:“我们进社区,不是作秀,与以往的慰问不同,我们需要带着一颗真心,真正地沉下身子,深入进去,倾听这些或贫穷或孤独的声音,洗礼自己,感动自己,认认真真地为他们办一两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是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媒体媒体社会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是杂志社勇担义务和关心百姓疾苦的一件大事,因此,也就不敢怠慢,一直在用心去做。
  如今,几个月的时光已匆匆过去。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先后多次深入百花社区。在确定帮助对象后,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望他们。每一次,都在收获感动,每一次,都在接受洗礼。回到家里,我整个人完全平静下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幸福,使我无比满足。
  当然,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张张那些老人的脸,他们有的悲伤,有的欢乐,有的痛苦,有的微笑……这是他们全部的表情,伴随着这些表情,他们在回忆过去,他们在讲述现在,他们在打算未来。
  王才碧老人,70多岁,住在自己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当我们带着刚买来的蔬菜再一次去看望她时,我无法忘记她孤独地坐在炉火旁神情呆滞的样子。当她更细致更深情地向我们讲述着她平时不愿提及的事情时,我体味到了一种被信任和被接纳的幸福。我想,对于这样一位不缺吃缺穿的孤独老人,当我们一次次地走近她,用心去聆听她的声音,就是对她最好最有效的帮助。
  黄代仲老人,虽然双目失眠,但和他交谈,他总是那样的乐观,仿佛所有的痛苦都已在他的内心融化,剩下的,只是风雨过后彩虹般的炫丽和灿烂。说实话,我惦记着他,惦记着他是否搬进了政府的廉租房,惦记着那块盲人奥运按摩院的简陋招牌。后来,我才发现,我惦记着的,实际上是他那身残志坚的精神。
  其实,每一位年过七旬而又长居于毕节试验区的老人,都是这片土地上无比珍贵的活化石,他们参与了这片土地的昨天和今天,见证着这里的变迁和发展,如果要说说发展和变化给人带来的感受,他们最有发言权。
  今年84岁高龄的孙忠慧,育有两儿两女,计划生育、文化大革命及农民陪审员这些词语,对于她,是些既陌生又熟悉的词语。“解放那年,解放那年”,老人的许多话语,都与解放那年有关,它们或是从解放那年开始或是在解放那年结束,解放那年在她的心里,已经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老人一直微笑,发自内心的笑让人感觉老人慈祥和开心。老人不断的递烟让我们抽,在她皱纹密布的脸上,我体味不出什么是老之将至,反倒是看见束束黄色的光线,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夕阳在黄昏时的无限美丽。
  聂绍才,95岁的女老人,高高大大,牙齿没有一颗掉落,身体无病,只是听力有些不行。两个儿子先自己而去,唯一的一个女儿也不在身边。老人住在政府提供的一间陈旧屋子里,过着一个人的生活,自己做饭自己洗衣,很多很多的困难于她,我们无法想象。但邻居说老人硬气,不想麻烦别人。
  下次,我们打算去看望这些老人时,或是买米买油买菜,给他们做一顿便饭,或是坐下来,陪着他们聊天,或是陪着他们散步,看看毕节的变化和风景,或是给他们带来助听器,让他们能听得清晰。这些简单,但一定很有意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